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6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5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551篇
内科学   259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1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70篇
综合类   1053篇
预防医学   418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421篇
  2篇
中国医学   514篇
肿瘤学   15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8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文题释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为脊柱三维平面上的畸形,会导致青少年脊柱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结构的改变会导致椎骨及椎间盘应力发生相应的改变,且腰椎、骨盆在人体中的力学作用极为重要,青少年时期为人体脊柱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脊柱结构及应力的改变在该时期的进展尤为明显。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导致脊柱结构和应力发生改变,腰椎在脊柱中承受的载荷最大,骨盆也起着传导重力的作用,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主弯患者腰椎骨盆的生物力学分析尤为重要。 目的: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主弯腰椎-骨盆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 方法:根据1例13岁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凸腰主弯患者的腰椎-骨盆CT薄层数据,应用Mimics 15.0软件重建三维数字化模型,以Pro/E 5.0软件建立初步几何模型并导入Hypermesh 13.0进行网格划分,最终通过Abaqus 6.14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有限元模型在6种载荷条件下的位移、应力变化及该模型各椎体及椎间盘的应力变化。患者家属对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建立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主弯患者的腰椎-骨盆的三维有限元模型;②模型在6种载荷条件下,L1椎体上部在左、右侧屈时位移变化最大,骶骨下端在前屈时位移最大;③椎间盘右缘在右侧屈运动条件下所受应力最大;前屈位时,腰椎间盘所受应力为前缘最大,左缘所受应力最小;后伸位时后缘所受应力最大,而右缘所受应力最小;侧屈位及旋转位时,右缘所受应力最大,前缘所受应力最小;④L5在6种运动中应力均最大,其中应力集中于上下关节突及椎弓根,尤其以右侧最为集中;⑤提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载荷会引起椎体或椎间盘不同位置受力及位移有相应变化,研究结果对脊柱侧凸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ORCID: 0000-0001-5810-6674(张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2.
文题释义: 干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干细胞是起源于中胚层的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在体外易于培养、多向分化性、免疫调节性、低免疫原性及归巢等特性,在组织工程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干细胞具有归巢的特性,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首选生物载体,在肿瘤细胞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泌体:外泌体的生成是细胞在活化过程中或受到外界刺激时,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分泌变化,向细胞外释放的脂质双层结构囊泡,介导细胞间的广泛交流,参与细胞与组织的生理、病理过程。 背景: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具有膜结构的囊泡样小体,可以来源于多种不同的细胞,如干细胞、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等,外泌体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分子,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交流。 目的:综述不同来源外泌体与肿瘤发生的相关研究动态及未来可能研究的方向。 方法:以“外泌体、肿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干细胞、HH信号通路”等为中文关键词,以“exosomes,tumors,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caner stem cells,HH signaling pathway”等为英文关键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录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万方数据库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80篇,其中英文文献27篇,中文文献53篇。 结果与结论:①血清来源外泌体在非小细胞癌、肝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及乳腺癌等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研究潜力,其有可能成为肿瘤检测的一种潜在替代诊断标志物;②肿瘤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迁移及侵袭,调节免疫及肿瘤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发挥调控肿瘤作用;③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其对肿瘤的调控可能是通过激活HH信号通路介导的;④此外,肿瘤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通过促进肿瘤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的耐药,通过研究肿瘤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机制,有可能发现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ORCID:0000-0003-3619-1497(崔国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微信群联合同伴支持在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微信群联合同伴支持。比较两组治疗依从率、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干预前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均升高,实验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用药管理、作息管理、运动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群联合同伴支持可改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其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术前焦虑现状,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对2019年5月1日~7月31日某儿童医院日间外科接受日间手术的199例患儿家长进行术前焦虑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术前焦虑评分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家庭收入水平、患儿手术种类是影响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术前焦虑的相关因素(P 0. 05)。结论:日间手术患儿家长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应充分评估患儿家长的术前焦虑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患儿家长术前焦虑。  相似文献   
165.
约10%~30%的乳腺癌患者存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过表达,后者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多种抗HER2药物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其中,曲妥珠单抗仍是一线标准治疗,而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的二线及以上治疗靶向药物选择成为新的困难与挑战。伊尼妥单抗是一种优化细胞毒性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cated cytotoxicity, ADCC)效应的新型单抗药物,通过改造抗体的Fc段,显示出优于曲妥珠单抗的疾病控制时间及良好的安全性。基础研究显示,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吡咯替尼在阻断细胞内的HER2 ATP位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单抗药物的ADCC效应,两药联合的治疗模式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本文报道了1例曲妥珠单抗原发耐药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二线治疗失败后应用长春瑞滨联合伊尼妥单抗及吡咯替尼三线治疗,获得了超过19个月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V1)-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GRPR)-JAK1STAT3信号在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皮肤瘙痒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方酸二丁酯(dibutyl cubic acid,SADBE)诱导小鼠过敏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分为正常组、SADBE组和TRPV1敲除组。检测小鼠皮肤厚度、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免疫荧光和FISH染色检测抗体角蛋白(KRT14)、TRPV1和GRPR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小鼠划痕数的相关性;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ACD模型小鼠脊髓中TRPV1-GRPR-JAK1STAT3信号的表达。结果 :SADBE诱导的小鼠ACD模型中,在第3―7天引起了长时间的皮肤瘙痒。小鼠血清IgE水平升高,脾脏重量增加,表皮增厚;小...  相似文献   
167.
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索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3例(78耳)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鼻内镜下,对31例(3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咽鼓管置管术,留管并反复注药治疗;对照组:对32例(40耳)患者使用传统的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术后随访6~9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愈16耳,占42.1%,好转18耳,占47.4%,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治愈8耳,占20.0%,好转21耳,占52.5%,总有效率72.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术是在直视下操作,通过咽鼓管的自然通道插入导管,不仅避免了损伤鼓膜,也避免了咽鼓管吹张的重复操作,为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提供了一个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6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荷丹片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机制。方法:通过检索TCMSP、Chemistry Database和ETCM数据库,获取荷丹片所含中药的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SEA和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荷丹片相关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CTD和DisGeNET疾病数据库获取代谢综合征的靶点。将两者靶点取交集,得到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并导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模块及模块功能注释分析,导入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荷丹片治疗代谢综合征活性成分共129个,共同靶点80个;GO富集分析显示,荷丹片治疗代谢综合征与蛋白质二聚化活动、受体配体活动等分子功能有关,与质膜穴样内陷、分泌颗粒内腔等细胞组成有关,与活性氧代谢过程、有机氮化合物的细胞反应等生物过程相关。KEGG通路主要涉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在糖尿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7—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117例老年COPD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随访脱落7例, 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110例, 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试验组采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老年COPD患者吸入用药依从性干预方案, 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的吸入装置使用正确性、吸入用药依从性、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 试验组的吸入装置使用正确性、吸入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 CAT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EV1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老年COPD患者吸入用药依从性干预方案能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吸入用药依从性, 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观察火针联合中药治疗湿热壅滞型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湿热壅滞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火针联合中药内服)29例,对照组(普通针刺组)29例,治疗组给予火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火针治疗3天1次,中药汤剂1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1日1次;两组均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指数DLQI的评分,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比较,在鳞屑、肿胀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斑、痤疮样皮损、瘙痒、不适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在鳞屑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L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