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2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2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420篇
内科学   297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21篇
综合类   1024篇
预防医学   560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93篇
  6篇
中国医学   352篇
肿瘤学   9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上标志物CD27表达变化在活动性肺结核病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明确诊断为菌阳肺结核患者56例,菌阴肺结核患者42例,同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3例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PPD~+)潜伏感染者46例作为组间和组内对照。将菌阳肺结核患者根据菌涂片结果分为2+组和≥2+组,以及根据肺部CT变化分为结节组、空洞组和多处空洞组。用流式细胞术和受试者工作曲线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结核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CD4~+CD154~+)上标志物CD27表达变化,分析其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其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肺部病灶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外周血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潜伏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区分活动性结核病(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和非结核病(健康对照组和潜伏感染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4.69%和78.48%,区分活动性肺结核(菌阳和菌阴肺结核组)和潜伏性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69%和87.88%。≥2+组CD27~-CD4~+CD154~+T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2+组,多处空洞组CD27~-CD4~+CD154~+T细胞表达比例明显高于结节组和空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变化与结核分枝杆菌数量及肺部病灶变化成正相关。结论检测CD27~-CD4~+CD154~+T细胞比例变化能快速、方便地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对临床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察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观察组62例平均随访17.3个月(14~35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为93.5%,改善率96.8%,融合率100%。对照组49例平均随访16.7个月(13~32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为61.2%,改善率77.6%.融合率79.8%。结论: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维持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54.
患者,男,14岁。因“行走时感右足趾疼痛麻木4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5年1月20日入院。患者自诉从2004年8月开始无明显诱因行走时出现右足底及足趾麻木,呈放射状,路面不平时明显。2005年1月上述症状开始加重,右足不敢着地行走。门诊以右足底囊肿收入院。局部检查:右足底近足弓外侧见一隆起肿块,大小约4cm^2,  相似文献   
55.
冷冻治疗面部皮肤病的疗效观察作者单位:266011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科张颖膝卫王庆毅我科自1985年以来用液氮冷冻治疗常见的8种面部皮肤病,取得良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接受冷冻治疗的病人11772例,男3270例,女8502例。年龄20~45岁。皮损分...  相似文献   
56.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中国绝经后健康妇女雌激素受体(E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健康、无亲缘关系妇女237例,运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E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237例绝经后健康妇女中PP、Pp及p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8,0.443及0.359;P与p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98、0.5802。方差分析(ANOVA)显示股骨大转子部位骨密度与ER基因多态性相关(p=0.0106),PP基因型各部位骨密度值均低于Pp、pp基因型。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ER基因多态性与股骨大转子(p=0.0548)及腰椎2-4(P=0.0998)部位的骨密度相关。结论中国绝经后健康妇女ER基因多态性与股骨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显著相关,p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骨量保护作用,提示从分子水平探讨骨量丢失规律以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对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体外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TNP-470作用于MHCC97-H细胞,应用MTT试验、体外侵袭实验,检测MHCC97-H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力的变化。建立MHCC97-H细胞人工基底膜基质凝胶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模型,观察MHCC97-H细胞能否形成血管生成拟态以及TNP-470对其影响,应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改变。结果TNP-470对MHCC97-H细胞增殖无显著抑制作用,可抑制其体外侵袭能力,明显抑制MHCC97-H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减少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和细胞间连接。结论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MHCC97-H可形成血管生成拟态,TNP-470能抑制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体外血管生成拟态形成。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4例行联合肝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术前行三维规划(观察组),19例未行三维规划(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分析观察组依据三维重建确定的肿瘤分型与实际手术结果的相符度,以及二维及三维图像对肝体积评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525.4 m L vs.676.3 m L)、手术时间(5.0 h vs.5.8 h)、拔管时间(8.9 d vs.11.4 d)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4、P=0.020、P=0.037),但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根据重建结果对肿瘤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与实际结果比较符合度为86.7%(13/15);术前二维与三维计算出的平均肝切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9 m L vs.411.2 m L,P0.05)。结论:三维重建可以完成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精确评估,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9.
<正>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致死率排行中,原发性肝癌均位居前列(发病率第4位和致死率第2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1,2]。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75%~85%[3]。由于肝癌起病隐匿且在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导致半数以上肝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造成患者较差的生命质量和远期生存预后(中位生存时间通常低于1年)[4-6]。随着系统性药物治疗和非手术局部治疗在肝癌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基因(Bmi-1)的表达对结肠癌临床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i-1 mRNA在癌组织及癌旁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研究203例结肠癌癌组织、203例癌旁正常黏膜和66例癌转移淋巴结中Bmi-1的表达,分析Bmi-1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RT-PCR显示结肠癌中Bmi-1 mRNA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黏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癌旁正常黏膜、癌组织和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9%、66.6%、86.4%.Bmi-1过表达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Bmi-1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较阴性组显著减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mi-1是影响结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 Bmi-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