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7篇
综合类   3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31.
用于不同证型痛经的四物汤类方生物效应评价(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基本方及衍化方(桃红四物汤、香附四物汤、少腹逐瘀汤、芩连四物汤)对离体子宫收缩、COX-2活性及血小板聚集等效应的影响,从类方的生物效应角度探讨方剂的配伍效应特点。方法:采用缩宫素诱导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观察四物汤类方对离体子宫收缩各指标的影响;采用TMPD氧化法测定体外COX-2抑制活性;采用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观察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四物汤对子宫收缩频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活动力减弱;芩连四物汤除抑制频率外,还可抑制平均肌张力,总活动力同样表现为减弱;桃红四物汤及少腹逐瘀汤对收缩频率、幅度、平均肌张力均具有抑制作用,使总活动力减弱,香附四物汤表现了最强的抑制作用,对收缩频率、幅度、平均肌张力及子宫活动力均呈现最强的抑制作用,总的活动力显著减弱。对COX-2酶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芩连四物汤〉香附四物汤〉少腹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四物汤。体外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效应强弱顺序为: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少腹逐瘀汤〉香附四物汤〉芩连四物汤。结论:四物汤基本方及其用于治疗不同证型原发性痛经各衍化方表现出了各自的配伍效应特点,为类方研究和深入探讨类方中“方-证-病”间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2.
芳香酸类成分在活血化瘀方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了部分活血化瘀方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味常含有丰富的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血栓等作用的芳香酸类成分,它们对整方效应的贡献不仅在于其本身的生物效应,还通过与碱成盐、与醇形成酯化物以及助溶其它活血化瘀成分等方式改善或增强整方活血化瘀效应。因此,系统地研究活血化瘀方中芳香酸类成分与整方生物效应的关系将为阐明方剂效应物质基础和配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类方香附四物汤挥发性成分与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四物汤、香附四物汤及组方中富含挥发性成分药材当归、川芎、香附、木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试验对四物汤、香附四物汤及组方药材挥发性成分的生物效应进行评价;选择相对含量高于1%的挥发性成分(53个)与子宫收缩效应的生物信息建立多变量数学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四物汤、香附四物汤挥发油的GC-MSTIC化学信号主要来源于当归、川芎药材的贡献;香附四物汤中对应于香附、木香的挥发性成分信号数及相对丰度表现均不及两药材挥发油各自的组成及相对含量;PCA分析结果表明21个化学成分对活性贡献率较大,其中对四物汤挥发油活性贡献率较大的成分主要有:(Z)-ligustilide、 cis-ocimene、γ-selinene、 Spathulenol、 3-butylidene phathalide、 (E)-ligustilide等;对香附四物汤挥发油活性贡献率较大的成分主要有:Dehydrocostuslactone、 Cyperene、β-caryophyllene、γ-selinene、 Curcumene、α-elemene、β-cyperone、α-cyperone、 (Z)-ligustilide、 Squalene等,分析结果支持了本实验结果.结论:香附四物汤中的挥发油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香附四物汤挥发油活性优于四物汤及各组方药材挥发油,其中作为行气、止痛、调经常用药材的香附、木香挥发性成分与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密切相关.同时,本文采用的GC-MS和PCA联用方法可以较客观的评价化学成分对活性的贡献率,分析化学成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故该方法可为方剂复杂效应物质的阐明提供思路和方法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4.
徐卓  戴新新  宿树兰  严辉  郭盛  魏丹丹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21,52(23):7323-7330
目的 分析评价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根与叶中5种核苷与14种氨基酸类成分,揭示其动态积累规律,为其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不同生长期的地黄根和叶以及不同产地(河南大封、河南温县、河南南召)的地黄叶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质谱联用技术(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UPLC-TQ-MS)分析不同生长期地黄根和叶以及不同产地地黄叶中核苷类与氨基酸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地黄根及地黄叶中均含有5种核苷类成分和14种氨基酸类成分,2部位中不同生长期2类成分的总含量分别为3.88~16.97 mg/g和4.27~25.32 mg/g;地黄根和叶中测得的2类成分总量分别在10月中下旬和11月上中旬显著升高,达到各自峰值,其中L-谷氨酰胺与L-赖氨酸含量最高,占总含量的60%以上;大部分生长期地黄叶中核苷类和氨基酸类成分较地黄根高,尤其在10月下旬;不同产地地黄叶中以河南南召产者核苷和氨基酸含量较高,总含量最高可达30.756 mg/g。结论 阐明了地黄中核苷类和氨基酸类成分的分布和动态积累过程,为地黄药食两用特性及合理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提出了地黄叶可作为新的食用新资源为机体补充核苷类和氨基酸类成分的建议,为地黄叶资源价值的发现、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35.
“肝开窍于目”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认知,认为“眼乃五脏六腑之精华, 上注于目而为明”,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肝病及眼”“眼病及肝”的中医辨证与辨病理论基础和诊疗体系。随着现代医学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脏和眼两大脏器之间在生理、病理诸方面存在着十分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这些生物学联系印证了“肝开窍于目”理论。因此,“肝-眼生物轴”的提出,既得益于“肝开窍于目”中医脏腑理论的启示,具有深厚的传统中医理论基础,又是人体脏器与眼部疾病之间存在共同的通路与靶点和复杂而紧密的生物学关系的客观判断。“肝-眼生物轴”的提出和不断丰富完善,必将为提升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6.
分析江苏省中药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兄弟省份比较,指出江苏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中药农业及其药材生产和饮片加工产业发展乏力,种质资源库有待丰富完善;中药工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行业地位亟待提升;中药产业大多仍停留在线性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商业流通与中药服务体系缺乏规范性等。并进一步提出了江苏中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改革江苏中药管理体制机制,抢占科研创新高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中药材生产,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业;推动“苏产良药”江苏中医药大品牌建设,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强中药资源循环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文章还对新发展理念下,教育、科技、人才推动江苏中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7.
目的 评价菊睛丸改善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视网膜损伤效应并探索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构建亚急性衰老模型,分别给予西药阳性药AREDS2、中药阳性药杞菊地黄丸、菊睛丸水提取物低、高剂量组和菊睛丸50%乙醇提取物低、高剂量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OCT)检测小鼠视网膜及眼底情况,HE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细胞损伤程度,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因子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视网膜凋亡和氧化应激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菊睛丸提取物显著增加模型小鼠视网膜厚度(P<0.05),改善视网膜损伤并抑制视网膜细胞凋亡(P<0.05)。同时,菊睛丸提取物下调Cleaved Caspase-3与Cleaved Caspase-9凋亡通路蛋白表达(P<0.05),上调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P<0.05)。菊睛丸提取物显著提高抗氧化因子SOD与GSH等表达(P<0.05),减少氧化产物MDA产生(P<0.05),显著上调抗氧化蛋白Nrf2与HO-1的表达(P<0.05)。菊睛丸水提取物和...  相似文献   
138.
姜黄为姜科(Zingiberaceae)姜黄属植物CurcumalongaL.的干燥根茎。其性燥而温,味苦辛;具有通经止痛,破血行气之功效[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姜黄还具有抗炎、保肝利胆、抗癌、降血脂、抗菌等作用[2]。临床疗效依赖于药材的质量,评价姜黄的品质,通常以其有效成分总姜黄素和挥发油为衡量指标。现仅就影响姜黄有效成分的因素归纳总结如下。1 栽培土壤对姜黄品质的影响姜黄品质优劣是土壤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姜黄高产栽培中,除选择有机质含量高、肥沃的土壤外,还应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改善姜黄生长的土壤条件,以促进姜黄生产的高产优质[3]…  相似文献   
139.
中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药材商品规格既是市场流通的表现形式,又蕴含各不相同的内涵和形成模式。本文在对当归药材不同商品规格的形成模式进行归纳分析基础上,提出中药材商品规格形成的多元模式:(1)不同生态环境差异性的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2)不同人药部位功效差异性的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3)不同产地加工方式差异性的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4)不同用药习惯和文化背景差异性的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5)不同种质基源同名药材差异性的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6)不同利用目的差异性的药材商品规格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40.
我国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辉  段金廒  钱大玮  宿树兰  宋秉生  何子清 《中草药》2009,40(12):1988-1992
目的 对我国当归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进行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 采集2008年我国各主产区传统采收期的25批次当归药材样品,采用HPLC法、UV法测定当归药材中总挥发油、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酰内酯、阿魏酸、总多糖的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当归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岷归、云归、川归、窑归的多指标成分比较分析与综合评价,以甘肃产岷归质量为优;主成分分析中藁本内酯的因子载荷量最大,说明其对当归质量的影响较为显著.结论 基于我国不同产地当归药材质量的分析评价,建立了较为系统、客观的多成分类型多指标现代分析评价体系,为药材地道性科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