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重度胰腺炎发生率、症状、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AMY、MCTS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其余3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降脂治疗,均获得较好预后。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与非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比较,不具有特殊性,除常规的治疗外,及时降低血浆中高浓度的甘油三酯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缓解,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2.
海门地区脂肪肝发病率与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门地区脂肪肝发病率与日常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相关因素。[方法]对海门市居民的生活习惯,按照职业划分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进行B超检查,根据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5112人,脂肪肝患病率16.04%(818/5112),男性3408人,脂肪肝647人,发病率18.98%(647/3408),女性1704人,脂肪肝171人,发病率10.04%(171/1704),男女间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459P﹤0.01)。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在不良生活习惯方面比较,饮酒、在外应酬过多、喜食甜肉食、活动过少、吃夜宵等方面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发病率与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因素诸多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3.
结直肠癌E-cadherin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对1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距肿瘤边缘5cm)E-cadher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6)。中高分化癌组织中阳性上皮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组织。癌组织中上皮细胞膜表达丢失,而变为细胞浆表达或细胞膜细胞浆混合表达。这种细胞膜表达丢失与Dukes'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和转移发生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低分化癌组织中E-cadherin低表达可能与其侵袭特性有关;癌组织中上皮细胞膜表达丢失与性别、肿瘤大小和位置无关。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鲍温样丘疹病的病因、一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总结鲍温样丘疹病26例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观察病情变化1~4年,22例接受治疗,其中6例经外科局部皮肤切除,无复发;13例经激光或电灼治疗复发1例,后经外科手术切除,最终治愈;3例用5-Fu油膏局部涂敷治疗,病灶缓慢消退;4例未作任何治疗。其中2例经随访18个月,病灶已自行缩小,另2例失访。预后良好,该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适当治疗后不易复发。鲍温祥丘疹病大体现有典型形态特征,镜下与鲍温病类似,可表现有棘细胞的轻~重度不典型增生,核分裂象易见。组织病理学确诊时要注意与鲍温病和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用常规 HE和免疫组化 CK1 9检测 10 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10 0例胃癌中 ,76例淋巴结明显转移 ,6例淋巴结微转移 ,18例无转移。在 P2 7Kip1 和 P5 3表达及 5年生存期上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组与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相反 ,微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因子 P2 7Kip1 和 P5 3蛋白表达和 5年生存期影响不大 ,依据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方法敏感可行 ,但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6.
宋红杰  冯鹏飞  付雪琴  唐建荣 《安徽医药》2020,41(10):1208-1211
目的 探究胃镜活检不同病理组织组合与胃炎评价标准(OLGA)、胃黏膜肠化生评价标准(OLGIM)分期判断胃黏膜病变的一致性,以寻求较少的组织活检取材组合,达到与标准取材数量活检结果接近的胃黏膜病变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45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严格结合新悉尼系统取5个部位病理组织,即胃体大弯(A1)、胃体小弯(A2)、胃角(B1)、胃窦大弯(C1)、胃窦小弯(C2),评估胃黏膜萎缩、肠化生情况,并根据5个部位的病理综合评价OLGA、OLGIM分期,最终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其他病理组织组合(组合方式包括4处、3处及2处病理活检)进行OLGA、OLGIM分期,判定一致性。结果 C2部位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率均高于A1、A2和C1部位,B1部位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率高于A1、A2部位,A2、C1部位黏膜萎缩、肠化生发生率高于A1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处病理组织活检(金标准)患者的OLGA分期与OLGIM分期一致性为94.29%(Kappa值0.944,P<0.05)。4处、3处、2处病理组织组合中与金标准活检OLGA、OLGIM分期一致性最高的组合分别为C2+B1+A2+A1(Kappa值0.917、0.922,P<0.05)、C2+B1+A2(Kappa值0.902、0.907,P<0.05),C2+A2(Kappa值0.796、0.746,P<0.05),C2+B1+A2+A1、C2+B1+A2组合对高危(Ⅲ期、Ⅳ期)患者漏诊风险低,C2+A2对高危患者漏诊风险高。结论 4处(胃窦小弯+胃角+胃窦大弯+胃体小弯)、3处(胃窦小弯+胃角+胃体小弯)病理组织组合与OLGA、OLGIM分期判断胃黏膜病变的一致性好,从取材较少的角度考虑,3处(胃窦小弯+胃角+胃体小弯)更有实践价值,可广泛推行。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2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在重度胰腺炎发生率、症状、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AMY、MCTS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1例患者因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家属要求放弃治疗,其余31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降脂治疗,均获得较好预后。结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特征与非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比较,不具有特殊性,除常规的治疗外,及时降低血浆中高浓度的甘油三酯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症状缓解,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8.
肾脏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WHO(2004)版正式命名的肾脏少见肿瘤。多见于成年女性,临床上多数无明显症状。组织学特点是肿瘤细胞呈管状和实性梁索状排列,漂浮于黏液性基质中(低级别)。近年陆续有高级别(肉瘤变)MTSCC的病例报道。其临床预后多数较好,少数可复发和转移。该文对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等方法对2例原发性皮肤黏液癌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皮肤原发性黏液癌生长缓慢,病程常为数年甚至数十年。组织学上,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层,并常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癌细胞团块呈岛状漂浮在淡染的黏蛋白湖中,周围由纤细的纤维将其分隔;癌细胞为立方形、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淡红染,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癌细胞CK7、ER、PR、CEA和GCDFP-15(+),CK20、CDX-2、CA125,TTF1、c-erbB-2、PSA和villin均(-),Ki-67低表达(通常<5%)。结论原发于皮肤的黏液癌罕见,组织学上与转移性黏液癌鉴别困难,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标记排除转移癌后方可诊断。该肿瘤恶性度低,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0.
为探讨鲍文样丘疹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预后。总结鲍文样丘疹病32例临床病理资料,随方观察病情1-5年,29例接受治疗,其中12例经外科局部皮肤切除,无复发;12例经激光或电灼治疗,复发2例,后经外科手术切除,最终治愈;5例用5-Fu油膏局部涂敷治疗,病灶缓慢消退;3例未作任何治疗,其中1例经随访8个月,病灶已自行缩小,另2例失访。预后良好,该病有一定的自愈倾向,适当治疗后不易复发。组织病理学确诊时要注意与鲍文病和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