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4 毫秒
31.
胡俊鸿  宋立强  段炜  彭国华  田耘 《武警医学》2007,18(4):253-256,F0003
 目的 观察小鼠钙激活Cl-通道阻断剂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FA)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BABL/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吸入NFA预防组和正常对照组.AB-PAS特染法检测各组小鼠小支气管杯状细胞的数量及黏液分泌状况.RT-PCR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黏蛋白MUC5AC mRNA和mClCA3 mRNA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支气管只有少量散在分布的杯状细胞,管腔干净;而哮喘组出现大量簇状分布的杯状细胞,胞质内富含着色颗粒,管腔具有着色黏液;NFA预防组的杯状细胞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哮喘组的MUC5AC及mClCA3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FA预防组的MUC5AC mRN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接近,而mClCA3 mRNA水平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NFA能有效抑制哮喘小鼠气道杯状细胞数量的增加及黏蛋白的合成,这一效果是通过阻断mCLCA3活性和降低其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芪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苷、刺芒柄花苷、毛瑞异黄酮和刺芒柄花素的方法。方法 HPLC-UV测定,色谱条件为Shimadzu VP-ODS C18分析柱(250mm×4.6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A0.5mL.L-1甲酸水溶液,B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该方法能够同时对黄芪中4个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均能够满足含量测定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可靠,可用于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调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病原菌的感染分布情况与耐药变迁,以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ICU住院患者各类感染性标本分离的4116株病原菌(2009年,1137株;2010年,1413株;2011年,1566株)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2009年检出率位居第二,后两年则稳居榜首;铜绿假单胞菌从前两年并列第二,降至2010年的第三位14.8%稍有回落;大肠杆菌检出率2009—2011年依次为6.3%、7.7%和7.8%,呈逐年上升趋势;屎肠球菌2009年的检出率为3.3%,2010年为4.5%,2011年为4.5%。头孢派酮/舒巴坦对G-杆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在20%左右;多粘菌素B有很好的敏感性,2011年未发现耐药菌株;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2009年为28.5%,2010年为23.7%,2011年为14.9%;米诺环素对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逐年下降,2009年为13.2%,2010年为12.7%,2011年为4.3%。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2009年为89.0%、2010年为90.5%、2011年为92.3%,呈现逐年升高趋势,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那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ICU病房病原菌检出率高,且常为条件致病菌和多重耐药菌,耐抗菌药物种类广,耐药性强。临床应高度重视耐药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全身亚低温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复苏机制和脑缺血后凋亡刺激因素.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i-WA4VO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TUNEL法,观察海马脑区细胞凋亡的特征变化.结果:发现脑缺血20min再灌注6h,海马CA1区可见少量细胞核呈蓝染颗粒,于再灌注12h,24h,48h,3d,5d蓝染阳性细胞明显增多,5d达高峰,7d开始下降.给予亚低温治疗后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亚低温脑复苏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或延迟脑缺血后细胞凋亡,而抑制或阻断凋亡发生的启动级联反应为其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体外不同密度嗜酸性粒细胞(Eos)凋亡及Fas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卵蛋白激发哮喘豚鼠动物模型48 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不同密度Eos。地塞米松(DM)(10-10~10-5mol/L)干预24 h,原位杂交检测Eos的Fas mRNA表达,3'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DM干预24 h,可见Eos凋亡增加,以低密度Eos(HEos)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在10-9mol/L时出现显著差别(P<0.05);DM可使Eos表达Fas mRNA增加,并具有剂量依赖性;HEos与NEos相比,其Fas mR-NA表达无明显差别;Eos Fas mRNA表达与其细胞凋亡呈正相关。结论:DM可提高Fas mRNA表达,促进Eos凋亡。Fas可能是DM调节Eos凋亡的通路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聚合牛血红蛋白(PBHb)在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前后应用PBHb对脑组织氧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脑保护及复苏PBHb组均能有效减少氧自由基产生,其中脑复苏PBHb组比白蛋白对照组作用更强。同时,SOD含量相应降低,尤以脑复苏PBHb组显著。结论PBHb能有效地抑制氧自由基产生而表现出良好的脑保护及复苏作用,这种作用不是通过增强SOD活力产生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索维生素D对结核杆菌Mr19 000脂蛋白诱导的人类巨噬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首先从健康志愿者血样中提取人巨噬细胞,同时从结核杆菌中制备Mr19 000脂蛋白。MTT法检测了Mr19 000脂蛋白以及1,25(OH)2D3对巨噬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则用来评价二者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接下来,我们通过MTT、FCM和ELISA等方法深入探究了维生素D对Mr19 000脂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16μg/ml Mr19 000脂蛋白作用巨噬细胞24 h后可显著减低巨噬细胞增殖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相反,维生素D对人类正常巨噬细胞几乎没有毒性作用,能够阻断Mr19 000脂蛋白对巨噬细胞的损害。除此之外,维生素D还明显降低了Mr19 000脂蛋白诱导的NO/i NOS水平。结论维生素D可通过调控NO/i NOS水平阻碍结核杆菌毒力因子Mr19 000脂蛋白诱导的人类巨噬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哮喘豚鼠体外不同密度嗜酸粒细胞(EOS)凋亡及IL-3、IL-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共同β受体(βcR)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地塞米松促进哮喘EOS凋亡的机制。方法卵蛋白激发哮喘豚鼠动物模型48h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低密度EOS(HEOS)及正常密度EOS(NEOS)。HEOS及NEOS分别与地塞米松(10^-1~10^-5mol/L)共培养24h,以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密度EOS的βcR mRNA表达,3′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地塞米松干预24h后,可见EOS凋亡增加的同时,不同密度EOS中βcR mRNA表达下降,并与地塞米松浓度呈剂量依赖性。βcR表达与EOS凋亡呈负相关(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抑制不同密度EOS表达βcR,抑制其细胞因子活动,促进EOS凋亡。地塞米松可以通过增加EOS中βcR表达调节EOS凋亡。  相似文献   
39.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YH-16)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0例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恩度联合化疗治疗,将恩度15mg加入NS250mL或500mL中匀速静脉滴入,d1~d14,同时联合化疗。每21d为1个周期。20例患者中,仅1例肺癌患者因经济受限仅完成1个周期的联合治疗,其余19例均完成2~6个周期的治疗,周期数为48个,平均2.5个。19例可评价患者中,PR3例,SD14例,PD2例,RR15.8%(3/19),疾病控制率89.5%(17/19)。生活质量改善13例,稳定3例,下降3例。G3/4毒副反应,主要有3例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各1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恩度与化疗联合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提高疗效,毒副反应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哮喘豚鼠发作时气道上皮细胞原癌基因c-fos的活化与上皮细胞释放内皮素-1(ET-1)的相关性。方法:将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地塞米松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卵蛋白致敏建立哮喘动物组模型;再给予肌注地塞米松(0.5mg/kg)治疗则为地塞米松组。利用Dot blot与Northern blot及免疫组化染色法,研究c-fos在气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ET-1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有低水平的c-fos基因表达和ET-1合成。哮喘组豚鼠在激发30min后,气道上皮细胞c-fos mRNA表达及Fos蛋白染色阳性颗粒都达到高峰,持续2h左右。同时,BALF中ET-1的含量在30min 后也达到高峰,持续2-3h。地塞米松组的c-fos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哮喘组(P<0.01),但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该组BALF中ET-1的含量也低于哮喘组(P<0.01)。结论:c-fos基因活化与ET-1释放在哮喘豚鼠发病中都具有重要作用,两者密切相关。ET-1的释放可能受控于c-fos基因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