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缺损的范围以隐神经分布的区域设计皮瓣 ,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结果 临床应用该种皮瓣 8例全部成活 ,皮瓣外形、质地、颜色均佳 ,感觉接近正常。一期修复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 ,就近转移 ,是修复膝前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陈旧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骨科自2002年7月至2009年7月对Tile[1]分型C型陈旧骨盆骨折骶髂关节脱位者采用前路切开松解、复位或牵引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访完整的26例,总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00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本次研究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5.7%,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有效促进椎体稳定,缓解患者痛苦,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4.
<正>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绝对数量占世界第1位,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伴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上升,60岁以上患者骨质开始疏松,其发病的腰椎间盘突出多为退变型突出,病程长、症状与体征重,患者痛苦,给生活带来极大困难,由于担心手术影响其脊柱稳定性,因此,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十分棘手。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对30例老年性多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24岁,因骑摩托车时与汽车追尾,致右上肢及右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并头面部多处撞伤及出血,右眼肿胀,右胸前部疼痛。急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部、前额及右上臂皮肤裂伤清创缝合,后转入我院。查体:右上臂近端肿胀明显、异常活动及疼痛,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右肩峰及右肩胛骨外侧压痛。X线片(图1a)及CT(图1b)示:右肱骨近端骨折移位明  相似文献   
56.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骨折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继发骨折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对采用PVP治疗的1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5例,女105例;年龄68-95岁,平均(79.50±5.45)岁。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判定责任椎,行椎体成形术共362个椎,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根据再次出现疼痛和核磁或骨扫描检查判定是否继发骨折,分继发骨折和未继发骨折两组,继发骨折组按性别不同分两组,每组分原手术椎再骨折、邻椎骨折和跳跃椎骨折3类。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泄露、继发骨折部位、继发骨折率和继发骨折类型等情况。结果:男性椎体成形术109椎,女性椎体成形术253椎,术后继发骨折共22例27椎,其中行2次椎体成形术13例16椎,3次椎体成形术2例4椎,保守治疗7例7椎。继发骨折组和未继发骨折组年龄、性别、骨水泥注射量和骨水泥椎间隙泄露与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骨折组内男女两组间继发骨折率、继发骨折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跳跃椎骨折发生率与邻椎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骨折多发生于术后半年内,而与是否单双侧注射、是否椎间隙泄露无明显关系。结论: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骨折与性别和部位无关,术后跳跃椎骨折与邻椎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支持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刚度增加所致邻椎应力增加继而邻椎易骨折这一生物力学观点,认为椎体成形术后继发骨折多发生于术后半年内,是骨质疏松的自然病程。  相似文献   
57.
颈椎硬膜内髓外肿瘤手术治疗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硬膜内髓外肿瘤的手术方式及钛网椎管重建的效果.方法 2002年3月至2008年9月手术治疗颈椎硬膜内髓外肿瘤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6~76岁,平均38岁.术前神经功能Frankle分级,B级3例,C级8例,D级11例,E级4例.16例行半椎板切除(半椎板组),10例全椎板切除后行钛网椎管重建(全椎板组).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26个月,记录术后神经恢复及植骨融合情况.确认植骨融合后(术后6个月),对半椎板组和全椎板组病例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Frankle分级均有改善.术前Frankle分级B级3例,术后提高到C级;术前C级8例提高到D级;术前D级11例提高到术后E级10例、D级1例.全椎板组钛网表面植骨块与上、下椎板融合,术后脊柱稳定,未发生畸形.半椎板组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2.2±2.3,全椎板组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4.3±2.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半椎板组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1.3°±1.2°,全椎板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9.2°±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P<0.05).结论 颈椎硬膜内髓外肿瘤体积小位于椎管一侧,适宜选择半椎板切除.对于需要行全椎板切除的病例,内固定及钛网椎管重建加植骨,可以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8.
<正>陈旧性多阶段胸腰段结核因病程长、椎体破坏严重,多有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并有耐药物治疗的倾向,并大都曾多次手术治疗,疗效均欠佳,均逐渐出现后凸畸形,神经压迫症状明显。这类患者的治疗难度较大。我院自2004—2008年间共收治患者21例,均通过Ⅰ期前后路联合入路椎体切除、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是临床较多见的医源性并发症。治疗方法多,弊端亦多。本手术用双切口松解伸膝装置粘连部分,并重新调整伸膝装置力线,配合髌骨牵引,CPM加手法按摩功能锻炼,共25例,收到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不同节段椎管硬膜下髓外肿瘤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了62例手术治疗的椎管硬膜下髓外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诊断、疾病的首发症状、MRI确诊时的症状、从首发症状到MRI确诊的时间间隔。结果颈椎管硬膜下髓外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颈部疼痛或一侧上肢疼痛或麻木,分别占40%、55%;胸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下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分别占38%、50%,躯干疼痛或麻木的占16%。腰椎管硬膜下髓外肿瘤首发症状是下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占87%。颈、胸、腰椎平均要延迟16.5、14.8、8.4个月才能确诊。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延迟诊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及时就诊;胸椎椎管内肿瘤最容易延迟诊断,原因是多数首发症状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表现类似,误认为是腰部病变选择了错误的检查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