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30篇
耳鼻咽喉   195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3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305篇
皮肤病学   125篇
神经病学   191篇
特种医学   1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67篇
综合类   891篇
预防医学   464篇
眼科学   116篇
药学   350篇
  3篇
中国医学   422篇
肿瘤学   13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4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2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44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7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970年7月—1980年7月我科收治椎管内肿瘤138例,其中髓内肿瘤20例,占14.5%。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某些困难问题。兹将此20例髓内肿瘤及两例髓外胶质瘤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男10名,女12名。年龄:<10岁2例,一20岁2例,一30岁8例,一40岁4例,一50岁6例。  相似文献   
82.
实验性视网膜脱离Na-K+-转运ATP酶活性及RPE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对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的输导功能。 方法:将制作成功的实验性单眼RD 28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每只兔的另眼作为对照。分别取RD部位的RPE-脉络膜组织和对照眼相应部位的组织匀浆,再测定ATP水解产物无机磷含量,以判断ATP酶活性;并作实验和对照眼的两种组织相应部位的RP正电镜观察。 结果:实验眼Na-K+-转运ATP酶活性为(2.16士1.26)/μmol(mg·h),对照眼为(4.84±1.59)μmol/(mg·h),二者差异显著(t=5.52,P<0.01);酶活性降低程度随病程延长而减轻(p<0.05)。电镜观察实验眼RD后第2至4周有自脉络膜向视网膜方向的吞饮泡,且随病程延长而增多。 结论;RD发生后RPE的外向输导功能增强,随病程进展,此功能减弱而内向输导功能产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83-85)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兔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后不同时程视网膜内谷氨酸(glutamate,Glu)含量变化及视网膜色素上皮(v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状况及其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42只有色家兔,按时间随机分为6组8h,1、4、7、14及28d.任选1眼制备RD模型,另1眼为对照眼.各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对视网膜内Glu浓度及RPE细胞DNA进行定量检测,并寻找2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RD后8h,视网膜内Glu含量明显升高(4.68±1.22)μmol·g-1,与对照眼(1.87±0.81)μmol·g-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随着脱离时间的推移,至14d,视网膜内Glu含量明显回降(3.78±0.88)μmol·g-1,与对照眼(1.57±0.66)μmol·g-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PE细胞的增殖指数(PI)在RD后8h明显增加(18.41%±0.22%),与对照眼(16.62%±0.69%)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28d组实验眼(16.70%±0.88%)与对照眼(15.41%±2.44%)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视网膜内Glu含量变化与RPE细胞的PI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36,P<0.01).结论视网膜脱离后RPE细胞发生增殖与视网膜内Glu浓度异常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4.
吴茱萸次碱和辣椒素对过敏反应所致血管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吴茱萸次碱和辣椒素对过敏反应中抗原攻击所致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 豚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预致敏,3周后分离胸主动脉,离体血管环用0.01 mg·mL-1牛血清白蛋白(抗原)攻击诱发血管过敏反应。血管张力变化通过张力换能器连接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连续记录。结果 抗原攻击能诱导豚鼠预致敏的离体胸主动脉收缩,苯海拉明能显著抑制抗原攻击所致的血管收缩;预先用较高浓度辣椒素(1 μmol·L-1)耗竭神经递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或用选择性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能增强抗原攻击所致缩血管效应;辣椒素(0.03 μmol·L-1或0.1μmol·L-1)促进内源性CGRP释放能显著降低抗原攻击所致血管的收缩效应。吴茱萸次碱(10μmol·L-1或30μmol·L-1)能显著降低抗原攻击所致血管的收缩效应,辣椒素受体阻滞药capsaz-epine和选择性CGRP受体阻滞药CGRP8~37均取消吴茱萸次碱对血管收缩的抑制效应。结论 血管过敏反应时,CGRP的释放增加,能拮抗组胺等物质的缩血管效应;吴茱萸次碱能显著抑制血管过敏反应时血管的收缩,其作用与激活辣椒素受体进而促进内源性CGRP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考察铁皮石斛多糖对表皮角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为铁皮石斛多糖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筛选出不影响HaCaT细胞正常生长的铁皮石斛多糖浓度,以及有效损伤HaCaT细胞的H2 O2浓度,观察H2O2对HaCaT细胞存活率和抗氧化相关酶的影响.结果 500 μmol·L-1的H2O2孵育HaCaT细胞2h,...  相似文献   
86.
贝龙精抗突变和抗疲劳作用的初步实验常锋卢银让黄庭王峨(陕西省卫生防疫站,西安710054)贝龙精为纯地龙加工后的精粉,属一种新开发的保健食品.地龙制品在临床防治肿瘤方面的效果有文献报道.系统的毒理学试验结果表明食用贝龙精是安全可靠的.本研究着重就贝龙...  相似文献   
87.
<正>自1995-12~2007-01笔者共完成快速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47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76例均为1995-12~1997-06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及1998-06~2007-01在解放军第88医院心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治疗的814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息肉的不同大小和形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结果 814例患者的2645枚息肉均成功切除,活检钳钳除492枚,高频电切除1085枚,氩离子凝固术460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553枚,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24枚,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切除6枚,分片切除术8枚,内镜黏膜下剥离术17枚。2352枚息肉行病理检查,腺瘤性息肉1579枚,错构瘤性息肉7枚,炎症性息肉574枚,增生性息肉191枚,息肉癌变2枚,再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出血14例,无1例发生穿孔。结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在有效切除息肉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9.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60例玻璃体切割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方法:60眼均行玻璃体切割,并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所有的赤道部和赤道前的裂孔。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裂孔封闭率达95.3%,56眼(93.3%)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简单而疗效可靠,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藏医药治疗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青海省藏医院住院治疗或门诊就诊治疗的115名患者(原方剂频数达690首,剔除重复后70首)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藏药频次、关联规则、核心组合、新方分析。结果:对数据库慢性萎缩性胃炎70条方剂进行分析,得出药物用药频次,以培根增盛引起的"三火"功能失衡所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药频数较高,主要的关联规则为六味木香散和六味寒水石散,设置相关度4,惩罚度为4,发现核心药物组合8个,挖掘出新处方共4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了藏医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胃的血气畅通、调节胃"三火"失衡、健胃生火、抗炎消炎为主,为进一步规范藏医治疗萎缩性胃炎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为其新药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