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在颜面以外的部位寻找合适的供皮瓣区修复鼻尖、鼻小柱缺损。方法采用示指固有动脉指背皮瓣和前臂逆行桡动脉皮支皮瓣两种手术方法,修复7例鼻尖、鼻小柱缺损。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良好,通过1~4年的随访,外形良好,皮瓣色泽、质地和周围正常皮肤十分接近。结论采用示指固有动脉指背皮瓣和前臂逆行桡动脉细小皮支皮瓣修复鼻尖、鼻小柱畸形,避免了在颜面部遗留明显的继发畸形,后期多无需去脂,较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2.
整形外科治疗中预扩张皮瓣转移后滑液囊肿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扩张皮瓣转移后滑液囊肿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皮瓣扩张转移术患56例,共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147例次,扩张皮瓣转移后,其中15个皮瓣下形成不同程度的滑液囊肿,发生时间为术后7d~3个月,发生率为10.2%。滑液囊肿经切除囊内膜、术后彻底引流、预防感染等处理。结果:不同部位滑液囊肿发生率以四肢最高(26.7%),其次为颈部(15.4%)、躯干(8.8%),头面部未见发生;不同容量扩张器滑液囊肿发生率以500~800mL最高(27.6%),其次为300~400mL(11.8%),100~200mL最低(1.5%);扩张皮瓣转移时内膜不剥离滑液囊肿发生率为26.9%,明显高于内膜剥离(3.8%)。结论:重视扩张器埋置部位、容量、切除部分囊内膜、尽可能选用多个小型扩张器、皮瓣转移后适当固定是有效防治扩张皮瓣转移后滑液囊肿形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制备的个性化纯钛假体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效果。方法:采集4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CT图像数据,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患者头颅树脂模型,并进行精确数字化设计,将设计数据输入数控车床,制备出个性化纯钛假体,置入患者下颌骨预定的位置。结果: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为患者制备出个性化纯钛假体,假体置入下颌骨预定位置。术后4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1~4年,面部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制备出的纯钛假体可以治疗半侧颜面短小畸形,该方法具有设计精确,手术时间短,面部形态改善明显的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一种适合老年人病理特点的眼袋整形方法。方法:对42例(84眼)老年患者进行眼整形,其中男性4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2岁。针对老年人眼袋的病理解剖特点,采用包括疝出眶隔脂肪切除或重置、眶隔加固、外眦韧带悬吊和多余皮肤切除四个步骤在内的眼袋整形技术,所有患者均于术后7天拆除切口缝线。结果:术后42例患者的眼袋和下睑松弛均得到了满意的修复,随访3~30个月,眶下区均得到年轻化改善,下睑及睑缘形态自然,无眼睑外翻发生,切口瘢痕隐蔽,不易发现,患者对外观满意。结论:四步法眼袋整形技术,对老年性眼袋的病理特点有比较强的针对性,是一种比较适合老年人的眼袋整形方法。  相似文献   
65.
<正>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等[1],发生率高达50%~80%[2]。而近几年来,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睡眠问题越来越受到公共卫生界的关注和重视[3]。本文通过调查某三级甲等血液透析中心285名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睡眠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睡眠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自体肋软骨重建鼻支持结构的重度短鼻畸形整复方法.方法:2005年3月至2011年6月,在对鼻尖、鼻梁和鼻根进行皮下深筋膜层次广泛分离的情况下,应用以自体肋软骨重建鼻支持结构为主的方法,对5例重度短鼻畸形进行整复.结果:5例短鼻畸形外观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4年,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重度短鼻畸形的整复,关键是重建鼻支持结构,同时辅以鼻尖部的重塑,可以收到良好的整复效果.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间段犬腭骨-上颌骨缝内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颅面部骨缝组织在张力作用下的变化.方法 制作镍钛形状记忆合金(NiTi-SMA)扩张器,并用口腔矫形测力器测定其最大力值为3.5 N.选择8周龄杂种犬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全麻下,去除硬腭中部后部骨质,缝合口腔和鼻腔侧黏膜,形成宽约8 mm的腭裂模型.实验组将NiTi-SMA安置在硬腭上,分别于牵张后3、7、14、28、56 d处死动物,并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腭骨-上颌骨缝内细胞的变化过程.结果 电镜下腭骨-上颌骨缝牵张,首先表现为组织断裂,渗出,细胞死亡,随后是骨和纤维生成细胞群增殖活跃,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功能增强,最终恢复正常缝组织结构.结论 电镜下可以区分缝细胞的类型和功能状态,提示缝牵张是组织修复与再生并存的过程,张力引发细胞反应特别是成骨反应是导致骨缝增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8.
烧伤,尤其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往往合并腑部烧伤。在烧伤畸形的晚期整复中,腑部瘢痕挛缩畸形较常见,且影响肩关节功能,此类患者皮源匮乏,修复难度较大。本研究分析1997年以来我科收治的32例(44例次)严重腑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采用腑窝后方局部瘢痕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合该类患者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伤口愈合时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黏附 ,以及黏附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在成纤维细胞表达原胶原mRNA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 PCR、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伤口愈合时成纤维细胞原胶原mRNA表达的变化及黏附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 ,并观察阻断酪氨酸磷酸化后原胶原mRNA和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变化。结果 伤口愈合时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黏附 ,可诱导 98kd、6 5kd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生成 ,且原胶原proα1 (Ⅰ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 ;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后 ,原胶原proα1 (Ⅰ )mRNA显著降低。结论 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黏附 ,在伤口愈合原胶原表达增加中具重要作用 ,由黏附诱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0.
瘢痕形成机制的发育生物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面愈合后瘢痕的形成和增生一直是烧伤治疗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瘢痕防治方面尚无有效的方法,而在基础研究方面对于瘢痕的形成机制研究较多.据报道,有学者针对皮肤创面成纤维细胞的特性进行了研究,证实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表现出强烈的增殖能力,认为这是瘢痕产生的原因[1].也有文献证实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大量分泌、沉积,其中成人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由此认为胶原的异常分泌是瘢痕产生的原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