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患者的MRI资料。结果:男102例,女72例。年龄28~81岁,平均46.8岁。距初次手术时间7天~6年。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行MRI检查。其中61例同时行Gd增强扫描。结论: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的原因大多能很好的做出诊断,但对椎弓根螺钉位置不当引起的神经根刺激患者却不如CT。 相似文献
52.
胸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椎管狭窄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方法1985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治疗283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23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73例、胸椎间盘突出症54例、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症19例、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14例。1996年以前均采用后入路,枪式咬骨钳切除椎板,咬除骨化的黄韧带或关节突的内1/2,为原始方法;1996年后,椎间盘突出或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者采用经胸腔入路。黄韧带骨化、弥漫性原发性骨肥厚,采用后入路,应用磨钻加"揭盖法"切除椎板,在神经剥离子的保护下,应用骨凿切除关节突的内1/2,为改进方法。分别观察两组围手术期、中远期和供骨区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随访254例,随访时间1~19年,平均6年2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2.1%,原始方法(65.2%)明显高于改进方法(23.2%)。各种并发症中脊髓损伤和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导致症状加重是灾难性的并发症。采用改进方法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在WBB分区指导下的病椎切除术在胸腰椎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恶性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脊索瘤2例,骨转移瘤27例。行椎板减压姑息性手术治疗5例,行椎体及附件病灶刮除手术治疗13例,行椎体附件肿瘤切除术7例,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11例,行一期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6例。结果:36例(85.7%)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20例(47.6%)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病灶刮除的13例患者中有5例分别于术后第3、6和12个月复诊时发现局部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脊椎切除的6例患者截至最近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结论:根据WBB分区系统完成的胸腰椎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策略,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恶性脊柱肿瘤的一种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枕大孔区至颈2椎管内哑铃型神经鞘瘤的手术与稳定性重建方法及技巧。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9例患者,枕大孔到颈1水平5例,颈1到颈2水平14例。后正中入路,显露枕骨大孔至颈3水平,肿瘤位于枕大孔至颈1水平者,先切除枕骨大孔,依据情况切除寰椎后弓。肿瘤位于颈1、2水平者切除颈2椎板。从背外侧显露肿瘤的全貌,先自肿瘤移行部将肿瘤横断,切除椎管内肿瘤,然后切除椎管外肿瘤。肿瘤若与神经根粘连紧密可切除宿主神经根。然后依据情况重建其稳定功能。结果:19例完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第3天颈围领保护下下床活动。恢复良好13例,改善4例,无明显改善1例,恶化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6年,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稳定性良好。结论:上颈段哑铃型椎管内神经鞘瘤手术难度火,术中尽可能的减少骨性结构的破坏。稳定性的重建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5.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自 2 0世纪 80年代应用以来 ,已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后路脊柱内固方法 ,但术中定位失误时有发生[1,2 ] 。为了减少和避免失误 ,争取手术成功 ,总结 1998~ 2 0 0 1年胸腰椎骨折病例 12 0 0例 ,就其中发生定位失误的 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4例 ,男 10例 ,女 4例。年龄 18~5 1岁 ,平均 36 5岁。骨折部位 :T12 2例 ,L16例 ,T11、L2各 2例 ,L3 、L5各 1例。均为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 1~ 14d。1 2 影像学及手术解剖资料 14例术中定位时均未应用C型臂X线机透视 ;… 相似文献
56.
寰枢椎失稳并颈髓不全损伤在临床处理中较为棘手,自1998年8月~2003年6月应用Apofix椎板夹治疗高颈段失稳87例,其中31例合并颈髓不全损伤,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18~65岁, 相似文献
57.
Cervifix与Axis内固定对高颈髓不全损伤患者植骨融合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ervifix和Axis内固定系统对陈旧性寰枢惟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颈枕融合内固定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脊柱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1998—08/2003—06收治的110例陈旧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均经前路或后路减压、后路融合,随机分组行Cervifix或Axis内固定。对两组治疗结果及围手术期参数、并发症比较研究。结果:围手术期参数:Cervifix组平均手术时间[(125&;#177;25.3)min]低于.Axis组[(168&;#177;19.5)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术中出血量Cervifix组[(212&;#177;53.2)mL]少于.Axis组[(421&;#177;50.6)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术后引流量Cervifix组[(50.4&;#177;15.8)mL]少于Axis组[(62.4&;#177;23.7)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两组无脊髓损伤加重、术后感染。全部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术后JOA评分及优良率无差异。螺钉方向不佳:Cervifix组3枚,Axis组12枚,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007,P&;lt;0.05)。术后并发症:Cervifix组(0.752%)低于Axis组(5.50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8.11,P&;lt;0.05)。结论:两种内固定系统的融合率、神经功能恢复率无差异.Cetrvifix内固定优于Axis内固定。 相似文献
58.
应用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近期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空心螺钉固定冶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27例存在骨质疏松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男12例,女15例;年龄59~68岁,平均61岁。依照ASIA神经损伤分级标准.C级7例,D级9例,E级11例。按照Jikei骨质疏松分级标准,骨质疏松初期3例,Ⅰ级6例,Ⅱ级11例,Ⅲ级7例。所有患者均行前方入路短节段融合MACS TL空心螺钉固定。结果:随访9~25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未发现畸形矫正度的丢失,无内置物断裂和螺钉松动现象。术前ASIA分级为C级的7例患者中,2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D级的9例患者中,有4例恢复至E级;而最初为E级的患者末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结论:MACS TL空心螺钉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骨折固定良好、可靠,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观察体外成骨潜能。【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来源的M SCs ,培养过程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所得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鉴定,并对成骨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原代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呈长梭形,漩涡状排列。传代后增殖迅速,细胞为单一的梭形,排列更加有序。培养的细胞CD44呈阳性表达,而CD34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后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诱导组成骨分化后成骨标志物含量较对照组明显要高。【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的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MSCs ,增殖旺盛,体外具有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60.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3年收治的123例椎管内肿瘤的治疗结果。结果脊膜瘤24例(19.5%),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32例(26.0%),室管膜瘤8例(6.5%),星形细胞瘤13例(10.6%),脂肪瘤10例(8.1%),转移瘤5例(4.1%),血管瘤5例(4.1%),蛛网膜囊肿9例(7.3%),其他17例(13.8%)。其中髓外硬膜内占56.1%,硬膜外占21.1%,髓内占22.8%。颈段30.1%,胸段37.4%,腰段19.5%,骶段13.0%。髓外肿瘤70.1%,髓内肿瘤60.7%。全切除率69.1%。运动改善率75.2%,感觉障碍改善73.8%,括约肌功能改善77.8%。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效果好,MRI检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如果术中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重建稳定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