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清代名医王泰林在总结历代医家对于肝病的生理病理认识和肝病证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丰富的临证经验,总结出治肝三十法,是历代论治肝病最系统全面者,在中医临床上颇为实用,中医临床医师甚为推崇,现仅就肝气证治中的抑肝法作一浅析,供同道参考、应用。1抑肝法原文及其内涵王氏曰:"肝气上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宜抑肝。如吴茱萸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1]该法用于由肝气暴盛,上逆犯肺,突然发生上气而喘,胸闷  相似文献   
32.
川蜀地区天地与人交感而生内外之湿,湿邪为川人致病主要病邪,广义湿病为川人主要疾病,甚至百病皆由湿作祟。湿邪的生成和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故治湿当重脾胃。治法取东垣、仲景、温病学说精华以健脾运脾补脾,常施以升散、芳香、淡渗、温燥之品。关注易被忽略的湿闭病证,此常为临床疑难病之关键病机,以除湿开闭为要务。强调湿病治疗应立足培补调拨机体自我祛湿机制,绝不可忽视中医养生康复在湿病调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湿病辨治立足脾胃,表里兼顾,上中下三焦并调,上法仲景、中效东垣、下取温病学说。善健脾运脾补脾,升散以开湿闭,芳香温中化湿,补而不壅,温而不燥,慎苦寒,戒攻伐。注重药物炮制、品质和煎煮细节以确保治湿疗效。  相似文献   
34.
文章以脱发、霉菌性阴道炎、神经性耳聋的成功治疗为例,讨论了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因脾胃气虚所致气血生化不足,气机升降失调所引起的多种疾病,在治疗之中,还要注意在补益的同时,重视调理气机升降,便能事半功倍,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5.
本文深入讨论了现代中医临床常见四类疑证的鉴别诊断方法,即:寒,热,虚实不明,病非急重者,当以诊断性治疗鉴别之;病情急重,矛盾真象掩盖,假象反较突出者,当详查舌,脉,必要时结合现代化理论检验鉴别之;辨证论治久治无功者,当以现代科技检查手段鉴别之,现代理化检查无从发现确切病因者,是西医之疑而中医之疑,中医仍以四诊会参鉴别之。  相似文献   
36.
甘缓法是李中梓“治泻九法”之第五法,针对的病机主要是多因素影响下的胃肠气机急迫下趋,治疗要义在于益气健脾,厚土息风.具体方药有甘温、甘凉、甘淡、甘酸、甘平之不同.适应证型有:脾胃虚弱型、脾胃虚热型、木横侮土型.  相似文献   
37.
老年病治疗要点是祛邪不可峻攻,扶正不可蛮补,以护养脾肾,确保先后天功能相对稳定为首务.外感当究正气之虚实,治外不忘安内;内伤当究五脏之生克,治此不忘调彼.气血俱亏者,益气尤急于补血;阴阳两虚者,扶阳尤重于救阴;虚实难判者,治虚当先于治实.  相似文献   
38.
甘缓法是李中梓"治泻九法"之第五法,针对的病机主要是多因素影响下的胃肠气机急迫下趋,治疗要义在于益气健脾、厚土息风。具体方药有甘温、甘凉、甘淡、甘酸、甘平之不同。适应证型有三:脾胃虚弱型、脾胃虚热型、木横侮土型。  相似文献   
39.
清代名医郑寿全运用辛温药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兴 《中医杂志》2001,42(10):581-583,620
讨论了清代温补专家郑寿全运用辛温药物的独到心法。指出其辨证要点是:“舌青,满口津液,脉息无神,其人安静,唇口淡白,口不渴,即渴而喜热饮,二便自利”。其疗效判定标准是:(1)出现“阳药运行,阴邪化去”的“烦躁”,“昏闷”等多种证候,但速发自己;(2)津液未伤;(3)脾健胃和,服辛温药的疗程确定标准是:“周身腹中发热难安”,服辛温药的善后方法是:“一剂滋阴之品,以敛其所复之阳。”  相似文献   
40.
黄勇刚  杨展礼  向未  宋兴 《光明中医》2008,23(5):673-673
支气管扩张是直径大于2mm,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异常扩张。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反复咯血。导致支气管扩张的原因甚为复杂,其中,以支气管一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所致最为常见。西医内科治疗多以抗生素控制感染为主,但易反复。中医将本病归于肺胀证下,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行辨证治疗。而且实践证明,只要守定这个原则,就能遇疑不惑,临危不乱,牢牢把握治疗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