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证,可见于外感热病中,也可见于许多内科杂病中,所以治法也有多种。笔者在跟随导师宋乃光教授门诊抄方中,遇到了一些发热的病人,他们或已高热多日,或低热缠绵经月不退。宋师详为辨证求因,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2.
宋乃光 《北京中医药》2008,27(8):606-608
加减正气散五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虽不及治湿热证的三仁汤、王氏连朴饮等广为人所知,但由于组方用药合理,临床实用性强,仍不失为治疗中焦湿热证的优秀方剂.五方在共用药藿香、厚朴、陈皮、茯苓基础上,各自加味,应用亦同中有异.一加减正气散以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为主,二加减正气散治湿热阻滞经络,三加减正气散治湿邪已有化热,四、五加减正气散所治湿热已从阴化寒.对五张方剂和组方和应用进行阐述,间以自身的临床体会,为现代使用者提供古代文献和实践积累方面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3.
薛生白《湿热病篇》湿热在中焦的条文有第8、第10、第12、第13、第37五条,归入"邪在气分"中,包含膜原、脾胃两部分湿热证治。湿热在膜原证者其湿浊最重,治以辟秽化浊、香辛苦温之品为主。湿热在脾胃有湿与热的多少之分:湿邪极盛,"尚未蕴热"者,治以"辛开";湿伏中焦,湿渐化热者,治以燥湿之中稍佐祛湿;湿邪化热,余湿犹滞的"湿热参半"证,治以辛泄佐清热;而对于"太阴之湿与阳明之热相合"者,则治以清阳明之热为主,兼祛太阴之湿。舌诊在湿热病辨证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薛生白用"舌遍体白"、"舌白"、"舌根白,舌尖红"等区分湿与热的多少,其意义正如薛生白所说:"凭验舌以投剂,为临证时要诀。盖舌为心之外候,浊邪上熏心肺,舌苔因而转移。"  相似文献   
24.
中医疫病学之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乃光 《北京中医》2006,25(3):178-180
4 古代疫病防治举要 古代中国是个大疫不断的国家。自《史记》记载的公元前243年秦始皇赢政4年“天下疫”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共有大疫500余次。  相似文献   
25.
膜原证与达原饮类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原(亦称募原),是中医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膜原不属五脏六腑,也不是某个器官,没有对应的经络,因而膜原证难以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直接统领。纵观吴又可创立膜原证候以后,温病学派崛起,直到现代外感热病学说发展,膜原证候已成为外感热病中不可缺少的证候类型,并见诸于某些内伤杂病中。而治疗膜原证的主方———达原饮,也被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膜原证候的治疗。但我们也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医家论述的膜原证候,无论在临床表现上,还是在所属病种上,都较吴又可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在治疗用药上,也在达…  相似文献   
26.
赵炳南教授(1899-1984)是我国中医皮外科学界的泰斗,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为发展中医皮肤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赵老勤研中医经典著作,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在诊治皮肤科疾病的理法方药方面有许多创新。赵炳南学术思想的传承者众多,许多已成为我国著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专家。进行赵炳南学术思想及其学术流派的研究,对中医皮肤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50年来,陆续发表和出版了一些学术论文和专著,对赵炳南教授治学思想、皮肤病辨证理论、用药经验、特色疗法及经验方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总结与探讨。现将赵炳南学术思想研究的现状概述如下。1出版的有关书籍赵炳南教授著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年第1版)和《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第1版),这两部专著是反映赵炳南教授学术思想和成就的标志性著作,对我国中医皮肤科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一书全面翔实地辑录了赵老的大量临床病案及经验总结,曾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该书可谓当代中医皮肤科学的扛鼎之作。对《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赵老自己的评价是:“我们从一个一个病例和一种一种病入手……...  相似文献   
27.
中医对硬皮病的治疗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皮病被认为是一种胶原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类,病因尚不十分明了。其变化复杂,损害亦较广泛且常累及内脏,目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将中医对硬皮病的治疗及研究的有关资料,作了如下收集和整理,谨请指正。  相似文献   
28.
刘果  宋乃光 《北京中医》2006,25(6):363-364
圣散子为中医抗疫之名方,不仅因为其卓著的疗效,更有赖于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大力推荐。然而此方在流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甚则“杀人无数”。本为疗寒疫之方,而用之于热疫,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9.
<正> 变态心理即正常心理的变异,因此也是病态心理。早在《内经》,就有对于各种精神异常所致怪异言行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针刺治疗等的论述。《灵枢·癫狂篇》“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  相似文献   
30.
《松峰说疫》温疫观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疫,是外感病中区别于伤寒和一般温疫病的一类疫病,温疫理论的形成,亦源于《内经》、《难经》。《素问·刺法论》曰:“五疫之至,皆相染疫”,即指出了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随着温病学说的发展,古代医家对温疫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我国医学史上记载了数百次大的温疫流行,历代医书上也有大量辟瘟、治瘟方,说明古代医者曾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