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冠心病患者D-Ⅱ聚体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Ⅱ聚体(D-dimer)含量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28例和正常人组30例的D-dimer含量,其结果与患者和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Fg)水平对比分析.结果D-dimer阳性发生率和含量UA患者组和AMI患者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均<0.01.Fg水平(包括D-dimer阳性和阴性组)AMI组和UA组均>SA组和对照组,P均<0.01;SA组患者的D-dimer和Fg水平无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UA组D-dimer阴性组Fg水平小于阳性组,P<0.05.而AMI这两组的F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D-dimer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D-dimer含量和Fg均增高的UA患者,可能有血栓形成和溶解同时进行的活化血栓存在,D-dimer阴性,Fg又不高的UA患者,非血栓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血栓前状态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对20 例有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根据其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n= 8),和心房颤动心律组(n= 12),并施行PBMV,观察PBMV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同时选择2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 结果:在PBMV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的同时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下降(P< 0.01)。左心房血液成份在心房颤动心律组与窦性心律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 0.05~0.01),其中D-二聚体和全血粘度的低切变差异最显著(P<0.01)。 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基础和血液动力学异常,尤其是心房颤动者,应常规使用抗凝药 相似文献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