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冠心病患者D-Ⅱ聚体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D-Ⅱ聚体(D-dimer)含量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28例和正常人组30例的D-dimer含量,其结果与患者和对照组的纤维蛋白原(Fg)水平对比分析.结果D-dimer阳性发生率和含量UA患者组和AMI患者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均<0.01.Fg水平(包括D-dimer阳性和阴性组)AMI组和UA组均>SA组和对照组,P均<0.01;SA组患者的D-dimer和Fg水平无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UA组D-dimer阴性组Fg水平小于阳性组,P<0.05.而AMI这两组的F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HD患者D-dimer含量越高越易发生AMI,D-dimer含量和Fg均增高的UA患者,可能有血栓形成和溶解同时进行的活化血栓存在,D-dimer阴性,Fg又不高的UA患者,非血栓因素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前后血栓前状态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对20 例有症状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根据其心律情况分为窦性心律组(n= 8),和心房颤动心律组(n= 12),并施行PBMV,观察PBMV前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参数。同时选择20名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  结果:在PBMV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的同时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下降(P< 0.01)。左心房血液成份在心房颤动心律组与窦性心律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 0.05~0.01),其中D-二聚体和全血粘度的低切变差异最显著(P<0.01)。  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基础和血液动力学异常,尤其是心房颤动者,应常规使用抗凝药  相似文献   
13.
Bishop(1973)自发现轮状病毒(Rotavir-us)为婴幼儿冬秋季腹泻的病原以来,国内外都有相当的研究,但其传播途径、流行因素、预防免疫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国内北京、上海、广东、杭州等城市自1979年以来均有研究报告,并提出本病在城市中流行的若干因素。本文就农村中的发病流行作一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