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蔡巧玲  王莹  袁瑾  安叡  崔波  王新宏  马越鸣 《中成药》2012,34(2):212-216
目的研究大鼠肝微粒体温孵育体系中黄连生物碱成分的代谢动力学,比较半夏泻心汤全方及不同配伍组对其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温孵体系中黄连生物碱成分(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药根碱)质量浓度。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考察半夏泻心汤全方,辛温开痞组、苦寒降逆组及甘滋补益组对黄连生物碱成分在大鼠肝微粒体系中的代谢变化影响。结果温孵时间小檗碱在0~40 min内,黄连碱在0~20 min内,巴马汀和药根碱均在0~60 min内呈线性消除;各生物碱成分在空白肝微粒体中代谢速率顺序为黄连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与空白组相比,除辛温开痞组对巴马汀的代谢无抑制作用外,其余配伍组对黄连生物碱成分均呈抑制作用,全方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结论半夏泻心汤全方对生物碱的代谢主要起抑制作用(P<0.01),且苦寒降逆组的抑制作用较其他配伍组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肠道菌群对半夏泻心汤伞方组、甘补组及其单味人参和甘草中皂苷类成分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肠道菌群厌氧孵育的技术,研究全方组、甘补组及其单味药提取液与大鼠肠道菌群37℃厌氧环境下培养,采集不同孵育时间点样品,利用LC-MS/MS分析方法进行各原型物及代谢产物的快速分离和含量测定,并求其降解速率K,比较不同配伍组的代谢差异和特征.结果:肠道菌群可将皂苷类成分转化为其代谢产物.根据SPSS单因素方差比较得知不同配伍组中皂苷成分代谢存在差异,甘草酸的降解速率甘补组>全方组>单方组(P<0.05);Rb1在全方中降解最慢;Re的降解速率全方组>单方组>甘补组(P<0.05);Rg1可由Re代谢产生,后降解为Rh1,且降解速率单方组>甘补组>全方组(P<0.05).结论:全方、甘补组对人参皂苷肠菌代谢具有不司的诱导或抑制作用,全方组可以抑制Rb1,Rg1的代谢,促进甘草酸代谢为甘草欠酸,利于吸收发挥药效.复方配伍对Rd,Rg3的肠菌代谢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青蒿琥酯作为一种抗疟药物被广泛使用,制成脂质体可以改变其生物利用度差的特点,同时其在体内的组织分布可能改变,因此需对TPGS修饰的青蒿琥酯脂质体(ARS-TPGS-Lipo)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进行研究。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ARS-TPGS-Lipo和青蒿琥酯脂质体(ARS-Lipo),同时建立LC-MS/MS检测大鼠组织中青蒿琥酯(ARS)和双氢青蒿素(DHA)含量的方法,并测定大鼠尾静脉注射ARS-TPGS-Lipo,ARS-Lipo和ARS注射液(5 mg·kg~(-1))后不同时间点的组织药物浓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适用于分析生物样品中的ARS和DHA的含量。ARS-TPGS-Lipo,ARS-Lipo和ARS组中的ARS及其代谢产物DHA在大鼠的组织中分布差异较大,使用TPGS修饰后的青蒿琥酯脂质体中的药物浓度在肝脏中浓度最高,且有显著性差异。ARS经注射给药后1 h内快速消除;ARS-Lipo组测得的ARS和DHA在肝、脾中的浓度较高;而ARS-TPGS-Lipo组中测得的ARS和DHA仅在肝脏中的浓度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Atractylodes rhizome中β-桉叶醇、苍术酮、苍术素、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4E,6E,12E)-十四癸三烯-8,10-二炔-1,3-二乙酸酯的含有量,根据含有量水平对苍术药材进行聚类分析。方法苍术溶液的分析采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起始温度100℃,以10℃/min升温至135℃,再以1℃/min升温至150℃;再以5℃/min升温至200℃,保持6 min;再以50℃/min升温至250℃,保持8 min。FID检测器温度300℃;进样口温度250℃;载气体积流量1.4 L/min;尾吹气N_2(99.999%),载气比例Air∶H_2∶N_2=400∶30∶25;进样量1μL;分流比20∶1。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6种成分分别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99.46%~100.95%,RSD 0.09~0.41,所分析的苍术分为3类。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苍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软坚清脉颗粒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的高 效液相测定方法,并比较其水解前后5 种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18 色谱柱(250 mm × 4.6 mm,5 μm);以0.2%磷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 测波长:360 nm。结果软坚清脉颗粒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在 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均大于0.999 6,未水解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0%~101.2%;水解 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5%~98.66%,两样品的RSD < 3.2%,在24 h 内稳定性良好,经水解处理后,槲 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 种成分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该方法的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为软坚清脉颗粒的 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葛根芩连汤肠外翻囊样品中6个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含量。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采用Agilent Proshell 120 EC-C18(4.6 mm×50 mm,2.7μm)色谱柱,以0.2%醋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质量浓度分别在0.1870~93.50μg.mL-1(r=0.9999),0.02730~13.65μg.mL-1(r=0.9999),0.02550~12.75μg.mL-1(r=0.9999),0.05580~27.90μg.mL-1(r=0.9998),0.2124~106.2μg.mL-1(r=0.9999),0.09140~45.70μg.mL-1(r=0.9999)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间、日内精密度变异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1.4%,97.88%,99.15%,99.72%,98.50%,101.4%;稳定性良好。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所需样品少,并已成功应用于葛根芩连汤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药动学(Pharmacokinetc,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PD)相关性是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体内药物按时间、浓度和效应三相同步进行的动力学行为。PK-PD的研究在为各类药物研究开发中阐明药物作用机理、能动设计药物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伯莎  安叡  王跃  王新宏 《中成药》2012,34(1):15-19
目的 研究来源于中药黄连中的4种生物碱成分盐酸黄连碱、盐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经Caco-2细胞模型共同转运后的吸收特征.方法 利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4种黄连生物碱从绒毛面到基底面的共同转运特征,并与4种生物碱单独进行的转运过程进行比较.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生物碱的浓度,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app)及吸收率(%),并与阳性对照药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进行比较.结果 经Caco-2细胞单层共同转运后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的表观渗透系数( Papp)及吸收率(%)均是其单独转运时的1.63倍,1.28倍,1.55倍及1.05倍.结论 黄连4种生物碱类成分共同作用可促进其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和炙甘草)及其不同配伍组中4个生物碱类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 采用肠外翻模型,考察葛根芩连汤中黄连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4个生物碱类成分的肠吸收机制;同时考察不同肠段、药物浓度等因素对它们吸收的影响并比较各组分在全方和不同配伍组给药时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 各组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药根碱在各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小檗碱、巴马汀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显示它们为被动扩散.黄连碱在空肠中的吸收表现为主动转运;而在十二指肠、回肠、结肠中表现为被动扩散.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全方中小檗碱、巴马汀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黄连碱、药根碱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结论 比较不同配伍组的Ks,4个生物碱成分在全方中吸收最好,其他三个配伍组的吸收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