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季青  李琦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9):1149-1152
0 引言 临床上有效抗癌药物的发现、发展是由于缺少可以信赖的前期临床模型去评价候选药物的疗效而受到阻碍.现有模型包括:人肿瘤细胞株平台(包括在培养液中增殖的和作为异种移植物接种在老鼠身上的)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能产生人肿瘤的基因工程老鼠模型.尽管这些模型的生理相关性和评价药物疗效的有用性仍然有待商榷,且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但绝大多数研究者还是认为,这些模型和方法依然是现如今用来鉴定和评定那些潜在的用来治疗癌症患者的药物疗效最好的和唯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2.
近年来,国内EHF伴发肝脏损害(肝损)的观测日益增多,但肝掼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TNF)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本文动态观察了95例EHF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及其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无肝损(24例)、短暂肝损(27例)、持续肝损(44例)患者TNE的动态变化,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组95例均是南汇县传染病医院1995年1~11月住院的EHF患者。病人起病后2~7天入院,其中发热期77例,低血压期14例,少尿期4例。男74例,女ZI例,男女比例为3.5:1,年龄6~87岁,平均38岁。全部患者均按1985年11月全国EH…  相似文献   
133.
我们对1986~1988年收治的267例流行性出血热(EHF)作特异性血清荧光抗体检测,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均按1985年11月全国EHF专题讨论会提出的标准分型和分期。男158例,女109例,年龄7~82岁。血清学检测:267例入院时及出院前均作双份血清EHF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测定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脾虚证和湿热证“异病同证”的血浆共同代谢物及其代谢机制。方法:对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脾虚证、湿热证和隐证的血浆代谢物谱进行代谢组学(GC-MS)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寻找其“异病同证”的共同代谢物,并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共同的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和丙氨酸,其代谢调控以氨基酸的降解为主;脾虚证共同的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葡萄糖、赖氨酸和肌醇,氨基酸的降解和糖类的分解功能受到影响;湿热证的共同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葡萄糖、丙酸、甘露醇、山梨醇和赖氨酸,以影响糖类物质分解和供能过程为主要特征。结论:代谢组学方法是研究“异病同证”的有效工具之一。大肠癌、肝癌术后在肝肾阴虚证、脾虚证和湿热证各有其共同的代谢物以及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135.
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本院 1998年 1月 1日~ 1999年 5月 31日期间的发病 2~ 7d(平均 5 1d)发热期入院的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病人 ,共 186例 ,男 10 4例 ,女 82例 ,年龄 18~ 74(平均 46 5 )岁 ,诊断依据 1997年 2月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制订的标准。我们采用免疫滴金法与ELISA法、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IFAT)法对比检测 186例HFRS患者血清 ,以及对明确HFRS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者同时作免疫滴金法检测。二、检测方法1.胶体金制备 :在 10 0ml双蒸水中加入 1%枸橼酸钠液4ml,煮沸后迅速加入 1%氯金酸 1 0…  相似文献   
136.
我院经近二年的研究,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技术对95例HFRS患者血清标本直接检测汉坦病毒基因片段获得成功。与此同时,我们研究HFRS在发病时特异性CIC、TXB_2、6-酮-PGF1α等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从而证实强力宁、平衡盐液基础治疗及少尿期辅以苄胺唑啉是阻断CIC血症、改善微循环达到早期治疗、早期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7.
背景 结直肠癌(CRC)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患者预后非常关键,外泌体蛋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评估了血浆外泌体蛋白VPS37C联合肿瘤标志物CA125及碱性磷酸酶ALP在区分转移及非转移CR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共纳入102例样本,包括46例非转移性结直肠癌(nmCRC)患者,39例转移性结直肠患者(mCRC)和17例健康志愿者。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子追踪分析和蛋白质印迹鉴定血清中分离的外泌体。通过ELISA和受试者曲线(ROC)单独或联合CA125、ALP分析检测VPS37C的表达和诊断效能。结果 循环血浆外泌体VPS37C、血清CA125、ALP在结直肠癌转移患者中均显著升高(P<0.05);在TNM分期方面,三者均表现为在IV期患者中显著升高(P<0.05);在对于mCRC的诊断效能方面,三个指标两两联用或三个指标共同联用时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任一指标单独使用的效果,VPS37C与CA125和ALP联合时达到最大诊断效能,敏感性(90.91%),特异性(78.69%),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139;P<0.05)。结论 循环血浆外泌体VPS37C与血清CA125、ALP均能较好的区分mCRC与nmCRC,且在TNM分期方面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外泌体VPS37C可能是有价值的mCRC诊断标志物,并且联合血清CA125及ALP对于mCRC具有更佳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8.
胡丽萍  朱明丽  文兹  杨月华  季青 《妇幼护理》2023,3(18):4438-4440
目的 分析对老年高血压群体实施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营养干预对其血压控制及身体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2 年 11 月我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 12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 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血压控制结果、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 1、2、6 个月 SBP、DBP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TC、TG、Scr、HbA1C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 组 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实施个性化运动处方结合营养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