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4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195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844篇
内科学   34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科学   265篇
综合类   1239篇
预防医学   459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445篇
  8篇
中国医学   506篇
肿瘤学   16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213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易损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点。方法:在35例ACS(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24例,急性心肌梗死11例)和23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进行冠状动脉IVUS检查,测量病变部位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斑块面积(PA)及斑块负荷(PA),并计算斑块的偏心指数(EI)及血管的重构指数(RI)。结果:在58例患者中发现,16例ACS患者和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斑块破裂;与稳定性心绞痛组比较,不稳定心绞痛的斑块具有较大的偏心性(P<0.05),EEMA、PA、PB、RI明显大于前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IVUS能够准确地识别ACS易损斑块及其破裂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苏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病毒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方法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17715份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RSV等7种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7年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发病首位,7年平均年阳性检出率为23.42%。流行高峰季节在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3月份,5月份至9月份是低谷期;流感病毒(IV)平均年检出率为6.17%,以流感病毒A型(IVA)优势流行,但每年3月份流感病毒B型(IVB)检出率有所上升;副流感病毒(PIV 1-3型)平均年检出率为3.84%,PIV流行呈常年性,检出率由高至低依次为PIV3、PIV1、PIV2;腺病毒(ADV)平均年检出率为1.32%,以春、夏两季相对较高。(2)RSV感染以1岁以内婴幼儿(尤为男性)多见(P〈0.01);IV与ADV感染以3岁以上儿童多见(P〈0.01);PIV3感染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P〈0.01)。结论RSV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1岁以内婴幼儿是其主要感染源;IV与ADV以冬春、夏季检出率较高,偏向3岁以上儿童;PIV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各亚型检出率及年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的病因、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2例罕见的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累:2例均为中青年男性,临床表现蛋白尿、肾病综合征及镜下血尿,1例伴有高血压,1例肾功能不全。光镜下2例病理类型均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系膜区和基底膜有IgG、IgM、C3和/或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但刚果红染色阴性。电镜下系膜区和基底膜内皮下扩大,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可见直径30~50nm、无分支的中空微管状结构。结论:ITG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确诊需依赖电镜特征性徽管状结构。病情发展快,预后差,多数肾功能持续恶化。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睡眠障碍患者的血浆orexin A浓度变化,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采用UPDRS-Ⅲ评分、用药调查表、多项睡眠图(PSG)监测及次日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分别对25例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多巴胺能药物应用、睡眠结构、平均睡眠潜伏期等情况进行评定和计算;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例临床确诊的PD患者和20例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对照组进行血浆orexin A浓度测定;分析PD患者血浆orexin A浓度与其睡眠结构、平均睡眠潜伏期、服用多巴胺能药物剂量间的相关性.结果:PD组中25例患者的血浆orexin A浓度[(7.72±3.44) pg/ml]和20例对照组的血浆orexin A浓度[(6.04±3.22) 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9,P>0.05);PD伴眼快动睡眠期精神行为障碍(RBD)组12例的血浆orexin A浓度[(6.93±2.67)pg/ml]和PD不伴RBD组的13例血浆orexin A浓度[(8.45±3.99)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8,P>0.05);PD伴SAHS组12例的血浆orexin A浓度[(7.40±3.56)pg/ml]和PD不伴SAHS组13例的血浆orexin A浓度[(8.01±3.4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3,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患者的血浆orexin A浓度与平均睡眠潜伏期(β=-0.382,95% CI:-0.708~-0.056)、左旋多巴日等效剂量(β=-0.011,95% CI:-0.018~-0.004)呈负相关(t=-2.433、-3.132,P<0.05).结论:PD患者血浆orexin A浓度变化受多巴胺能药物剂量及日间平均睡眠潜伏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蕈样霉菌病(MF)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蕈样霉菌病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近期的相关文献。结果蕈样霉菌病组织学特征为真皮内具有脑回状细胞核的异型T淋巴细胞呈灶性、片状或弥漫性浸润,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亲表皮性及Pautrier微脓肿。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3、CD45RO、CD4。结论 MF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特点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07.
儿童Lowe综合征OCRL基因突变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Low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特征。方法分析2例Lowe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OCRL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男性,均存在小分子蛋白尿、高钙尿症、佝偻病和肾结石。例2患儿还有轻度代谢性酸中毒、糖尿和隐睾症。例1患儿生后不久发现有视力异常和先天性白内障,并行手术治疗,同时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胼胝体发育不良。例2患儿就诊时肾外症状不明显,但眼科检查发现有先天性白内障,头颅MRI示脑发育低下、脑白质髓鞘化延迟,且随访过程中逐渐出现智力发育落后。OCRL基因检测发现2个突变,例1为剪切位点突变NG 008638.1:g.46846-46848del TAA/ins C,例2为缺失移码突变NM000276.3:c.321del C,两种突变以前文献均未报道。结论 Lowe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OCRL基因检测,对于有先天性白内障、肾小管病变的患儿需要与Lowe综合征鉴别。本研究发现2个OCRL基因的新突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采用阈值均衡噪声检测法研究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探讨耳蜗死区与突发性聋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阈值均衡噪声检测法检测138例(149耳)突发性聋患者,综合治疗2周后,再次行听力检测,分析耳蜗死区和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38例(149耳)突发性聋患者中39例患者(45耳)单或双耳存在一个或多个频率的耳蜗死区,耳蜗死区检出率为30.20%(45/149);耳蜗死区在突发性聋患者主要分布在2000~4000 Hz的高频区域;检测有听力下降的频率993个,其中有耳蜗死区的频率103个,治疗后有效率29.13%(30/103);经检测无耳蜗死区的频率890个,治疗后有效率54.38%(484/890)。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8,P<0.05)。结论耳蜗死区与突发性聋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高血压(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H型高血压患者1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d-1,qd),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d-1,qd),治疗24周。观察服药前及服药后24周末血压、血压变异性(BPV)、血浆Hcy、颈动脉内膜厚度(IMT)变化。 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压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24周末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白昼收缩压(dSBP)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治疗24周末24 hSBPV、dSBPV、nSBPV、24 hDBPV、dDBPV、nDBPV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24周末24 hSBPV、dSBPV 、24 hDBPV、dDBPV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IM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压变异性、血浆Hcy、IMT水平,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