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明确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按1:4配对,共收集了出生在1988年至2001年的26个病例和104个对照婴儿,对两组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胎儿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分娩方式,母亲的活产次数,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持续时间,胎方位,有无抢救史,是否合并其它产伤等方面,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趋势卡方检验表明,随着分娩方式(手术产,自然分娩,产钳助产)级别的增加,发生臂丛神经损伤的可能性也增加(P<0.001),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产钳辅助分娩,胎方位为枕横位或枕后位是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出生体重是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最强的危险因素,分娩方式与出生体重,胎方位之间均有协同作用,在分娩方式中,手术分娩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2.
达斡尔族色盲调查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医院眼科孟炜达斡尔族现在主要以农业为主,居住较分散。过去对达斡尔族的先天性色盲发病情况未见报导。1993年5月,我对该旗达斡尔族较集中的阿尔拉镇、杜拉尔乡及旗政府所在地的达斡尔族先天性色盲发病情况进行一次性调查。现将...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MeCP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易感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141例,对照144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rs2239464、rs2075596两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下分析两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a,AIC)值最小原则,筛选最优模型。结果 在显性、隐性、相加及相乘遗传模式下,两位点基因型或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性遗传模式下,rs2239464、rs2075596位点GG/AG基因型为SLE的保护性基因型(ORrs2239464=0.528,95%CIrs2239464:0.315~0.885;ORrs2075596=0.435,95%CIrs2075596:0.264~0.717)。隐性遗传模式下,rs2239464、rs2075596位点GG基因型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的保护性作用(ORrs2239464=0.108,95%CIrs2239464:0.013~0.863;ORrs2075596=0.097,95%CIrs2075596:0.012~0.771)。相加遗传模式下,以AA基因型为参照,rs2239464位点GG基因型为SLE的保护性基因型(OR=0.094,95%CI:0.012~0.758),rs2075596位点AG及GG基因型也具有保护性作用(ORAG =0.498,95%CIAG:0.298~0.832;ORGG =0.077,95%CIGG:0.010~0.612)。相乘遗传模式下,rs2239464、rs2075596两位点的G等位基因为SLE的保护性等位基因(ORrs2239464= 0.503,95%CIrs2239464:0.319~0.793;ORrs2075596=0.445,95%CIrs2075596:0.289~0.686)。rs2239464,rs2075596位点的最优遗传模式均为相加遗传模式。结论 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中MECP2基因rs2239464,rs2075596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相关,突变等位基因G可能是SLE保护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84.
目的:评价CTLA-4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CTLA-4多态性与SLE易感性相关的文献,末次检索时间为2012-05-20.使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共涉及CTLA-4启动子区域3个多态位点:-1722、-166及-318位点,全人群研究结果显示在CTLA-4基因-1722T/C多态性(显性模型下:OR=2.570,95%CI=1.845-3.581,P<0.01)及-318T/C多态性(隐性模型:OR =0.044,95%CI=0.020-0.094,P<0.01)与SLE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人群分层后亚裔人群中-1722T/C及-318T/C多态性与SLE的此种相关性仍存在,但欧裔及非裔人群的CTLA-4启动区所有研究位点均未发现与SLE有关.结论:CTLA-4基因1722T/C及-318T/C多态性可能与SLE人群易感性有关,特别是亚裔人群.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化瘤方治疗气虚血瘀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探讨子宫肌瘤发病易患因素与肌瘤体积及疗效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中程序性细胞凋亡1基因(programmed celll death 1,PDCD1)多态性与紫外线暴露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中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159例病例和159名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PDCD1基因多态;分别在隐性、显性、相加及共显性遗传模式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基因、环境及基因-环境交互效应.结果 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a,AIC)值最小原则,筛出3个相加遗传模式下的最优模型和1个显性遗传模式下的最优模型.控制年龄与性别因素后,4个模型均存在SLE患病人群既往紫外线暴露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由PDCD1基因PD1.2、PD1.5及PD1.6多态位点等位基因组成的单倍型方面,在相加遗传模式下,SLE患者人群的G-T-A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0.1196 vs 0.0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4.319);而A-C-A单倍型频率病例组低于对照组(0.4746 vs 0.539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R=0.571);此遗传模式下,还发现A-C-G单倍型与紫外线暴露存在交互作用,(β5=1.182,Z=2.2898,P<0.05,OR=3.261).此外,在显性遗传模式下,SLE患者人群的G-C-G单倍型频率高于对照组(0.1287 vs 0.0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4.332).结论 特定遗传模式下,紫外线暴露、PDCD1基因G-C-G或G-T-A单倍型以及A-C-G单倍型与紫外线暴露的交互作用可能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87.
目的了解克拉拉玛依市大中专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态度的掌握程度及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对大中专学生采取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提问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前后不记名、内容相同的两次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结果经过2周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被调查的大中专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的平均正确率均在85%以上,已达《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为计划(2006-2010年)》指标,但对个别问题仍存在模糊认识。93.58%的学生持有"同情和关怀艾滋病病人"的良好态度,但有62.06%的学生仍对艾滋病产生恐惧,不愿意与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交往。结论被调查的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有了较大提高但不全理。应结合学生特点将艾滋病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去,并需要全面、系统、持久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 Fcγ受体 a(FcγR a)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及连锁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的方法 ,对 7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 lupuserythematosus,SL E)患者、6 4名健康对照和 15例 SL E患者及其父母进行了基因分型。对 FcγR a- 131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1)携带 FcγR A- R131等位基因和 FcγR a- R/R131基因型者发生 SL E的危险性大 (OR=2 .0 6 ,P<0 .0 1;OR=4.17,P=0 .0 135 ) ;(2 )种族间 FcγR a- 131多态性存在差异 ,中国汉族人与日本人等位基因频率相似 ;(3)家系关联分析和传递不平衡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结论 FcγR a- 131多态位点是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 SL E患者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89.
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3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经验及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2月至2004年12月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316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16例中45.25%(143例)入院前经历过1~5次胆道手术,其中12.34%(39例)合并各种类型的胆肠吻合。肝切除术式:左外叶切除192例(60.76%),左半肝切除58例(18.35%),肝方叶切除12例(3.80%),右前叶切除6例(1.90%),右后叶切除25例(7.91%),右半肝切除9例(2.85%),双侧肝段切除14例(4.43%);附加胆肠内引流术184例(58.23%)。合并胆管狭窄138例(43.67%),胆管癌8例(2.53%)。手术并发症56例(17.72%),包括胆漏,膈下脓肿,胆道出血等。术后一月死亡3例(0.95%),258例获11月~18年随访,平均随访10.3年,优良率90.31%。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是清除病灶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早期肝切除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0.
性病门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性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性病流行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 将确诊病例按病种及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08例STD患者中,年龄以20~39岁为主(占78.89%);传播途径以非婚性接触感染为主(占78.89%)。在264例接受治疗的STD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4.32%,其中急性淋病有效率最高为100%。结论 应加强对性活跃人群的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对性病患者进行多STD病原体检测,并针对STD的合并感染,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