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问题的提出 飞行员颈、肩、腰、髋等部位疼痛是常见多发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长期负重和各种不同原因而引起功能部位的肌群软组织损伤,以及长时间低头、弯腰和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局部肌肉、软组织发生水肿、增生、痉挛等改变,其病理变化主要为椎体受压、椎间盘变性、韧带钙化、关节突骨质增生及功能紊乱,刺激并压迫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叉神经,  相似文献   
12.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便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本组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布氏杆菌性脊椎炎的X线、CT、MR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并与已确诊的脊椎结核影像学资料作比较.结果 本组病灶均位于腰椎,以L4发病率最高(87.50%).骨破坏灶小而多发,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病灶周围明显增生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新破坏灶形成,但无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轻,可伴有椎体小关节损害,少有或无椎旁脓肿形成.脊椎结核以椎体和椎间盘破坏为主,伴有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和骨质疏松常见.结论 布氏杆菌性脊椎炎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具有特征性表现,与脊椎结核可以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1 资料与方法 安-26(运输机)通讯员李某,男,32岁,汉族,四川人,飞行时数2300h,于2006年4月10日以“健康疗养”入院。主诉:间断性背部疼痛3年伴失眠。体检:T36.5℃,P52次/min,BP15/9kPa,发育良好,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甲状腺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口音。心脏:心率52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包块。肝脾不肿大,肾区无扣击痛。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炎是飞行人员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发作时局部剧烈疼痛,行走不便,常因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而影响正常工作及飞行任务的完成。治疗膝关节炎的方法很多,但应用物理疗法与中药外治法相结合治疗较少报道。为此,我们针对膝关节的特点,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红外线照射并药物渗透法治疗飞行员膝关节炎,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骶部硬膜外囊肿(sacral epidural cyst,SEC)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椎管内良性肿瘤,也是引起腰腿痛的少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极低,约占椎管肿瘤0.01%,以往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国外文献仅有少数报道,国内亦仅有100多例记载。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得不到有效治疗。现结合文献就本病命名、病因、分型、临床影像学表现、病理分析与外科治疗的进展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体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本组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38例,取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复合成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18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A组),20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B组),术后3,6,12,18个月时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CRP)监测炎性反应,X线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部分患者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结果 A组术后平均6个月时5例出现感染,经细菌学培养阳性且与术前相同,(14.0±0.5)个月时,10例组织学显示原病变区骨断端之间仍有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其中4例病损区为炎性纤维肉芽组织充填且有少许死骨形成及细菌学检查阳性;B组术后无感染出现,16例组织学显示原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组织,原病变区成熟骨结构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其余7例外固定架(A组3例,B组4例)(12.2±0.3)个月时骨性连接、结构稳定取出,未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术后各时相点无论是血常规量化总分还是超敏CRP量化总分以及X线量化评分对比,B组明显大于A组(P<0.05). 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是目前I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切实可行的较好方法,在抗感染的同时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显著提高成骨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旨在探讨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颈肌训练的新方法及训练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研制的NMT-I型颈肌训练器,对来院疗养的98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了颈肌训练,并对训练器材及训练效果进行了观察和评价。结果98名飞行员经系统的颈肌训练后,运动成绩较训练前明显提高,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颈后拉训练平均提高2.74次/min,颈前拉提高2.59次/min,颈左右侧拉提高2.51次/min,颈左右侧屈拉提高2.62次/min;训练前不合格者37人经每周3次、共4周训练均达到了合格标准。结论该NMT-I型颈肌训练器结构合理,性能稳定,可进行前、后拉,左、右侧拉及左、右侧屈拉共6个方位的颈部肌肉训练,受训员可自行控制,安全可靠,可明显提高颈部肌肉力量及肌肉耐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带蒂筋膜瓣包裹法及单纯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对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24只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制备双侧尺骨中段连同骨膜1cm骨缺损模型,自体红骨髓(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AM)制备组织工程骨。将制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骨缺损区,右侧设为A组,采用单纯可吸收生物膜包裹,左侧设为B组,采用带血运深筋膜瓣包裹。各组在4、8、12、16周后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光密度比测量并于12周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测定将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X线片、大体形态观察显示,外骨痂生长情况、骨干结构的重塑、骨髓腔的再通、植入物的吸收降解、骨性愈合后的力学强度,筋膜瓣组均明显优于生物膜组。光密度比值测量显示,术后8、12、16周2组比较及同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带血运筋膜瓣做为膜材料在体内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较单纯应用生物膜包裹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在骨修复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将自体脂肪填充应用于面部轮廓年轻化整形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将吸出的供区脂肪,经过离心提纯处理后用于面部软组织缺失引起的凹陷。结果经12个月随访,89例求美者注射部位饱满,术后效果满意,持久。无严重病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脂肪填充术应用于面轮廓年轻化整形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