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使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以持续高血糖为特点的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DM的基本生化特征,也是引起一系列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该病除了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外,还研究开发了不少中医方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从目前研究来看,中药可降低血糖、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且作用温和持久,副作用较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对小鼠3T3-L1脂肪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脂肪细胞诱导至90%成熟,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替米沙坦组,其中替米沙坦设0.1μg/ml、1μg/ml和10μg/ml 3个浓度梯度。对照组中加DMSO,LPS+替米沙坦组中加不同浓度替米沙坦,孵育2h后,再向LPS组和LPS+替米沙坦组加入LPS(1μg/ml),与替米沙坦共同孵育细胞1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IL-6和TNF-α的蛋白分泌水平,Q-PCR检测各组IL-6和TNF-αmRNA基因表达。结果脂多糖处理后IL-6分泌较对照组增加约2.7倍,IL-6mRNA表达增加4倍。替米沙坦干预后各组IL-6浓度较脂多糖组均明显下降,10μg/ml组降低67%,IL-6mRNA表达随替米沙坦浓度升高而下降,10μg/ml组下降约63%。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处理组TNF-α分泌增加1.3倍,其mRNA表达增加3.5倍,替米沙坦干预后,各组TNF-α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均较脂多糖组明显降低,大剂量替米沙坦干预后(10μg/ml),TNF-α蛋白分泌下降约85%,mRNA表达下降约23%。结论替米沙坦通过影响脂肪细胞炎性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10μg/ml大剂量时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黄芪通脉汤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ASO)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 32例 ASO患者在黄芪通脉汤治疗前后和 2 8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ASO患者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经黄芪通脉汤治疗后 ,ASO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黄芪通脉汤能明显改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4.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尿激酶配合中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应用尿激酶和中药制剂静脉滴注 ,配合中药口服及外敷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结果 :临床治愈率31.2 5 % ,显效率 46 .87% ,总有效率 93.75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多普勒超声变化显著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 ;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水平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活性增加 (P<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防止血栓复发。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中药筋脉通胶囊对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用STZ诱导建立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DC)组、筋脉通小、中和大剂量组及硫辛酸(ALA)组,并设正常对照(NC)组.成模后即灌胃给药,筋脉通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成人剂量的5、10和20倍给药,ALA组按成人剂量的10倍给药,持续16周.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背根神经节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caspase-12蛋白表达,以qPCR检测坐骨神经GRP78及caspase-12的mRNA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DC组的背根神经节GRP78和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DC组相比,各治疗组背根神经节的GRP78和caspase-12的蛋白表达均下降(P<0.01).与NC组相比,DC组坐骨神经的GRP78和caspase-12的mRNA的表达升高(P<0.01).与DC组相比,各治疗组坐骨神经的GRP78和caspase-12的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 筋脉通胶囊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及坐骨神经GRP78和caspase-12的表达,提示筋脉通胶囊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大鼠血糖、神经功能缺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连温胆汤大剂量组、黄连温胆汤中剂量组、黄连温胆汤小剂量组。糖尿病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所有大鼠普通饲料喂养4周。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进行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复制(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而假手术组只做分离不结扎。术后每天用青霉素腹腔注射以预防感染,连续3d。造模成功后,黄连温胆汤大、中、小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黄连温胆汤0.24、0.12、0.06 g/kg体重溶于2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 mL/次,1次/d;阳性对照组每天给予血塞通6 mg/kg体重溶于2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d。于糖尿病造模后72 h、造卒中模后与治疗14 d后各检测1次血糖,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内VEGF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连温胆汤大、中、小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糖水平(P<0.05或P<0.01),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5),降低大鼠脑组织VEGF含量(P<0.05);同时黄连温胆汤大、中、小剂量组在这些方面与阳性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可调节VEGF,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可能与VEGF含量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含药血清对高糖培养雪旺细胞(SCs)中NF-κB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并纯化W istar乳鼠坐骨神经SCs,蛋白S-100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鉴定。取第3代SCs,加入不同培养基,分为正常组、高糖组、筋脉通组和神经妥乐平组进行培养,48h后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F-κB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NF-κB绿色荧光强度较弱,主要表达于胞浆区;高糖组荧光强度于胞浆区和胞核区表达都较正常组增强;筋脉通组和神经妥乐平组表达都较高糖组减弱,主要表达于胞浆区。高糖组SCs中NF-κB的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与高糖组比较,筋脉通组和神经妥乐平组NF-κB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筋脉通含药血清可抑制高糖培养SCs中NF-κ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的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方法:以超声诊断为主作为淋巴回流障碍的诊断标准,将1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分为合并淋巴回流障碍组及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淋巴回流障碍者61例(53%).临床特点为:女性患者较多,好发于左下肢,肿胀程度较重,在血栓形成范围较广泛的临床类型中常见.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较高的淋巴回流障碍并发率,根据临床特点及超声检查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中判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检测60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测定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及一氧化氮(NO)的浓度。结果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随病变进程逐渐降低,三期患者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也下降。患者ET-1、TXB2水平高于对照组,NO、6-Keto-PG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且EDD与ET-1、TXB2水平呈负相关,与NO、6-Keto-PGF1α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查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变化。方法60例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为观察组,正常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通过高频超声进行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检测,并测定内皮素1、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一、二及三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健康对照者明显降低(8.39%±1.62%、6.22%±1.27%和4.02%±2.35%比10.58%±2.92%,P<0.01),三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也明显下降(9.07%±6.36%比15.17±2.71%,P<0.01),二期和三期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06±0.06mm和1.12±0.04mm比0.87±0.04mm,P<0.01)。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患者内皮素1和血栓素B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一氧化氮、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结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作为监测和评估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