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5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21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52.
局部进展期恶性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是盆腔恶性肿瘤中常见情况。新发的直肠癌病例中约10%伴有周围组织器官侵犯, 通过联合脏器切除获得满意切缘, 可达到与无周围组织侵犯患者相似的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的盆腔恶性肿瘤若仅行放化疗, 其5年生存率几乎为零, 通过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获得满意的切缘是局部进展期及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机会。然而, 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复杂, 常常伴随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膜解剖的发展使外科医生对盆腔筋膜层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全面的应用, 腔镜技术的进步为复杂盆腔手术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视野, 使得微创技术得以应用在复杂的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中。层面优先入路是在盆腔筋膜解剖基础上, 通过盆腔无血管间隙优先分离, 为复杂的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提供可重复性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3.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大肠癌(CRC)生物标志及治疗CRC的潜在中药。 方法检索并分析GEO数据库CRC相关的3个基因芯片(GPL27956、GSE128435和GSE156355),对差异表达基因(DEG)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DEG中筛选关键基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值评估关键基因的诊断效能,绘制生存曲线,通过Coremine Medical对关键基因进行中药预测。 结果共得到41个DEG,4个关键基因(CD27、NEIL1、NLRP3、PRKACB),其中CD27、PRKACB、NEIL1表达预测CRC组织类型的AUC分别为0.889、0.889和0.833,CD27表达水平与CRC患者总生存期呈正相关。筛选出虎掌南星、秦皮、人参花等可能为CRC治疗潜在的分子药物来源。 结论筛选出了CRC候选关键基因及其潜在疗效相关中药,为CRC临床治疗的新靶点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超声对各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形态学、生理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的评价。方法12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水平分为3组,即高血压1级、2级和3级组,每组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各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形态学、生理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级高血压组扩张系数(Dc)、顺应系数(Cc)降低,动脉壁僵硬度(B)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级高血压组比较,2级和3级高血压组左右两侧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处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检出率增高,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AVM)、平均血流速度(M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时,Dc、Cc、B可作为评测高血压病的生理学指标;随着高血压分级增高,IMT、斑块检出率可作为评价的形态学指标;PSV、EDV、TAVM、MV作为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以胰腺为中心的远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路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确诊为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26例,采取以胰腺为中心的D2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数量、淋巴结数目,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出血量50~200mL,平均110mL;术后淋巴结清扫数目16~35个,平均26个。术后有1例出现腹腔出血并发症,1例出现淋巴漏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至1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以胰腺为中心的远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6.
58.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non-DM)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糖尿病前期(pre-DM)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32例non-DM的AMI病人,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pre-DM组(5.7%~6.4%)783例和non-DM组(<5.7%)549例,平均随访25.6月,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评估pre-DM与随访期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 pre-DM组病人较non-DM组年龄更大、心功能更差、血糖更高,但住院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7,95%CI:0.74~2.54,P=0.309).随访期间pre-DM组33.97%发生MACE事件,明显高于non-DM组的2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3,95%CI:1.05~1.69,P=0.018).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及再住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模型提示pre-DM是随访期间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95%CI:1.03~1.68,P=0.029).结论 在non-DM的AMI人群中,pre-DM与较高MACE发生率相关.临床中应对AMI病人常规筛查糖化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