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120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38篇
综合类   278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98篇
  6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病例。随着病毒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快速传播,新冠肺炎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新冠病毒感染并及时阻击病毒的流行,国内外的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然而至今,我们掌握的有关新冠病毒及其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信息仍然不够完善。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为主,部分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1]。值得关注的是,新近报道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可出现血清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等肝损伤表现,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2,3],提示新冠病毒也可能导致肝损伤。为此,本文介绍了新冠肺炎患者肝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评估和防治策略,旨在为广大抗击疫情的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2.
目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非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预测模型,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7年4月~2018年5月的本院血液科、肾内科及肿瘤科输血病例939例和本市某三甲医院血液科输血病例100例,共1 03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回归系数及常数项建立红细胞输注疗效预测模型1,参考OR值建立评分预测模型2。应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模型1、2的预测效果。利用2018年6月~12月266例临床病例验证模型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1 039例红细胞输注无效率为25.0%(260/1 039);血液科无效率最高为28.8%(227/787),其次为肾内科,为14.5%(30/207),肿瘤科最低,为6.7%(3/45)(χ~2=26.439,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多个变量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次住院输血袋数、输血前平均Hb值40、40~50、50~60,既往RBC输注袋数≥20袋及不同临床诊断与无效输血正相关;预测模型1、2的AUC(曲线下面积)、截点、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5、–3.189、80.38%、75.99%和0.814、15.52、74.23%、77.79%。预测模型1的预测效果优于预测模型2,AUC之差为0.040 5。模型1、2联合检测平行试验灵敏度为94.94%,序列试验特异度94.67%;实际应用结果显示:预测模型1、2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88.71%、90.23%和91.25%、84.41%、86.47%。结论 血液、肾内和肿瘤科均存在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现象,多种因素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模型1、2用于预测红细胞输注效果均有较好效果,可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3.
924.
925.
【摘要】 目的 总结抗p200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和免疫血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确诊为抗p200类天疱疮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免疫血清学特征。结果 纳入7例抗p200类天疱疮患者,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显示,7例患者血清IgG抗体均结合于盐裂皮肤的真皮侧,以真皮提取物为底物的免疫印迹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200 000蛋白处有条带。4例呈经典型大疱性类天疱疮样损害,2例初起呈湿疹样损害,1例类似线状IgA大疱性皮病。6例循环IgG抗体可识别层粘连蛋白γ1-C端重组蛋白。4例患者接受不同剂量系统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例对高剂量系统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1.4 mg·kg-1·d-1)治疗抵抗;2例对米诺环素、氨苯砜治疗反应好;1例失访。4例患者在随访平均22.5个月时达到完全缓解停药;2例在随访平均8个月时达到最小剂量治疗保持完全缓解。结论 抗p200类天疱疮临床表现多样,重组Lnγ1-C端可作为可靠的抗原底物用于检测抗p200类天疱疮患者自身抗体;部分患者最终可达到完全缓解并停药。  相似文献   
92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迄今为止,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仍是最重要的NAFLD治疗措施。然而,传统生活方式干预依赖于医院复诊随访,患者执行力和依从性差,而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数字疗法可克服这些弊端,在NAFLD患者中的应用初见成效。本文概述了数字疗法在医学和NAFLD治疗中的应用,旨在为NAFLD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7.
928.
929.
目的在常规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基础上,探讨渐进性抗阻训练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的辅助改善作用。方法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纳入PMO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口服碳酸钙D3+骨化三醇胶丸+阿仑膦酸钠片,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给予渐进性抗阻训练。两组治疗6个月后,统一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骨质疏松性疼痛VAS评分均显著降低,骨密度值均有显著变化,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I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的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研究组患者在疼痛、骨密度改善方面,以及TRACP水平的改善方面,均有更优秀的表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抗骨质疏松药物基础上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治疗PMO患者,可进一步降低骨质疏松性疼痛,降低TRACP水平,提升骨密度,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3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及中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全球普通成人NAFLD的患病率高达25%。NAFLD常见于肥胖人群,然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正常的非肥胖人群NAFLD并不罕见,在西方国家和亚洲地区其患病率为10%~20%,且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与肥胖人群NAFLD相比,非肥胖人群NAFLD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对非肥胖人群NAFL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诊断与评估、治疗及预后予以阐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诊断和治疗这类特殊人群NAFLD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