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96篇
  6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调节基因bcl-2、p53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以及这种表达与临床指标,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5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肿瘤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中,bcl-2、p5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期有一定关系。结论 bcl-2、p53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这两种基因的共同检测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2.
脑脊液置换加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5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死亡率高,并发症多.脑脊液(CSF)置换和尼莫地平对SAH的治疗有明显疗效,有助于改善预后.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SAH患者5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 (closed reduction and percutaneous pinning,CRPP)相比,探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辅助闭合复位治疗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术潜在风险因素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39例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 (69.23%),女12例(30.77%),平均年龄(6.68±2.52) (2~13) 岁。23 例(58.97%)Gartland Ⅳ型骨折单纯采用 CRPP治疗(CRPP组);16例(41.03%) 实施经尺骨鹰嘴操纵杆技术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 (操纵杆组)。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alse检验和 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冠状面Baumann角和矢状面侧位肱头角之间的差异;末次随访时与正常对侧比较两组复位质量、肘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儿平均随访 (1.98±1.43) 年,术后4~6周均获骨折愈合。CRPP组平均手术时间 (48.59±15.75)min,透视次数(49.65±23.83) 次,操纵杆组分别为(27.17±9.68)min 和(24.25±5.92) 次,与 CRPP组比较,操纵杆组平均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缩短 21 min和下降 25 次,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复位固定后 CRPP组Baumann角(78.54±0.55) °,操纵杆组为(73.21±1.03) °,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纵杆组术中冠状面复位质量优于 CRPP组。所有患儿矢状面侧位肱头角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CRPP组患侧Baumann角(77.13±2.20) °,正常对侧 (74.17±4.17) °,操纵杆组分别为 (72.69±1.70) °和 (73.38±3.48) °,操纵杆组最终冠状面复位质量优于 CRPP组 (P<0.05);两组Flynn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运动范围相似。两组均没有切开复位和术后即刻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经尺骨鹰嘴操纵杆辅助闭合复位技术治疗患儿Gartland Ⅳ型肱骨髁上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放射暴露、提高复位质量和节省医疗资源,在降低手术潜在风险因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4.
摘 要目的:比较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与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 方法:选择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早期 NSCLC 患者 42 例,随机分为两组,SBRT 组(21 例)采取 SBRT,胸腔镜治疗组(21 例)采取胸腔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 1、2、3 年总生存率(OS)与无病生存率(DFS)。 结果:SBRT 组和胸腔镜治疗组 1、2、3 年 OS 和 DFS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和 SBRT 对早期 NSCLC 的临床疗效相当,通常情况下二者均可作为早期 NSCLC 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患者不愿手术或有 手术禁忌证,SBRT 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疗效与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5年12月采用血肿抽吸冲洗术治疗的161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内镜组),同期的另87例采用常规钻颅抽吸冲洗术治疗(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头部创伤后病程、双侧血肿比率和血肿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血肿完全清除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血肿复发率的情况。结果虽然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但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即刻血肿完全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及血肿复发率均低于常规组。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为(112.68±34.86)min,常规组为(74.11±28.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P=0.000)。内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23±2.01)d,常规组为(10.79±5.0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00)。内镜组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常规组有1例出现脑内血肿及运动性失语。内镜组的术后即刻血肿清除率为98.65%(73/74),常规组为86.21%(7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04)。内镜组的术后血肿复发率为1.35%(1/74),常规组为18.39%(16/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P=0.000)。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30.06个月;17例在随访期间诊断为血肿复发,其中15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后治愈,2例口服阿托伐他汀后治愈。结论硬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CSDH简单、安全、有效,优于传统的钻孔抽吸冲洗术。自制的头端可弯曲软头吸引器是进行此类手术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6.
97.
98.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手动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纳入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术后抑郁以及生活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结果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Core 30 Questionnaire,QLQ-C30)总分以及各个项目的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纳入患者1645例,认知行为护理组832例,对照组813例.与对照组比较,行为认知疗法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以及焦虑情绪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行为认知疗法可以降低患者术后QLQ-C30各个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抑郁以及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是军事训练时的常见伤、多发伤.毛瑞君等[1]统计,ACL损伤在军事训练400 m 障碍跑中最多见,约占52.33%.有研究[2]指出,一部分官兵在ACL重建后,查体示韧带张力良好,却出现关节打晃、不稳的现象,原因在于本体感觉恢复的差异.因此,本体感觉功能水平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近年来,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引起运动医学界的关注,其法有改善关节、肌肉柔韧性的作用[3].但这些特殊训练方法需要长期规范的指导和管理,才能巩固疗效.为便于伤病员康复,根据训练时间、时限、程度等的具体要求,我们针对军事训练伤致ACL本体感觉恢复实行了康复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对前足功能影响,以及对推进期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共18足,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年以上,根据AOFAS评分系统,对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测量前足底推进期的(足母)趾下、第1~5跖骨下共6处的峰值压强、峰值压力、压强-时间积、压力-时间积四个参数.[结果]融合术后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满意,术后组的(足母)趾下四项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人组.与时间相关的参数在(足母)趾下,以及第2、4、5跖骨头下小于正常人组,并具有明显差异.第1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强与峰值压力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在推进期,前足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基本相同.术后前足功能改善.术后(足母)趾下压力减少,但是对前足压力分布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