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144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9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96篇
  6篇
中国医学   112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的:将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DGC)与免疫磁珠法(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相结合,应用4种不同的筛选方案,对脐血中的胎儿有核红细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进行分离,评估不同策略富集FNRBC的效果。方法:对10例脐血标本(12 mL/例)按4种不同方案进行筛选:DGC;DGC+MACS阴性筛选(CD45-);DGC+MACS阳性筛选(CD71+);DGC+MACS阴性/阳性筛选(CD45-/CD71+)。通过细胞计数板计数,K-B染色后显微镜下人工FNRBC计数,从获得总细胞量、FNRBC量和FNRBC比例经t检验后评估不同方案富集FNRBC的效果。结果:(1)与其他3组相比,DGC方案可获得的总细胞量(0.95×107/mL)最多,FNRBC数量(39.87/mL)最多,F...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比较重症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0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0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资料,依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85例)和重症组(12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有无合并肺外表现、住院时间、入院时病程)和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CRP、ESR、降钙素原(PC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铁蛋白、乳酸脱氢酶(LDH)和免疫球蛋白(Ig)E],并分析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组患儿合并肺外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轻症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轻症组;实验室指标中CRP、ESR、PCT、D-二聚体、铁蛋白、LDH和血清IgE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CRP、LDH、D-二聚体、血清IgE是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CRP、LDH、D-二聚体及血清IgE水平显著增高,且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Anderson Hynes 肾盂成形术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方法 采用 Anderson Hynes 肾盂成形术治疗25 例病人的30 个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并随访观察。结果 随访3 ~32 个月,25 例中24 例(29 个肾脏) 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肾盂、肾盏扩大程度明显减轻,吻合口通畅,无并发症发生。1 例因术后吻合口狭窄而行输尿管肾盏吻合术。结论  Anderson Hynes 肾盂成形术是治疗有中、重度肾盂积水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孙阿娟  袁英  谢元华  孙超  于天源 《针刺研究》2004,29(4):279-281,313
目的 :通过电针“足三里”对酸化乙醇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胃黏膜影响的实验 ,探讨针刺的时效关系。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组、造模 ,造模成功后针刺组进行电针。在电针后 7个不同时刻各组进行取材 ,检测胃组织总NOS、iNOS ,将各针刺组与其对应模型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针刺组与对应时间模型组动物指标均值有一定变化趋势 ,其中针刺 0组比其对应模型 0组总NOS、iNOS活性相对增高。结论 :本实验各针刺组治疗 1次后 ,不同的时段对损伤的胃组织总NOS、iNOS活性的影响不同 ,针刺后即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胃组织总NOS、iNOS活性 ,因而可能对胃黏膜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某,男,18岁,2005年11月4日初诊。主诉:口渴、多饮、多尿5个月。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多尿,伴有发热,手足心热,头枕部疼痛,睡眠可。于当地医院确诊为尿崩症,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遂入住某省级医院,经治疗1w后好转,出院后,给予鞣酸加压素注射液0.5mL/次,肌注,2d1次维持治疗,用药后头痛加重。自述近半年体重增加10kg左右。刻下:口渴,多饮,小便量多,色白,睡眠可,苔薄黄,脉沉缓。辨证属肾虚气化不利,阴虚内热,治以补肾气,清虚热,复气化。方用金匮肾气丸合五苓散加减:生地20g,山萸肉15g,炒山药15g,泽泻10g,茯苓20g,丹皮10g,桂枝10…  相似文献   
16.
淫羊藿属3种植物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根据《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贵州省中药材质量标准》19 98年版,贵州产巫山淫羊藿、粗毛淫羊藿、黔岭淫羊藿和光叶淫羊藿符合入药标准,全省70余个市县均有分布,年最高收购量为7.3万公斤,为我国淫羊藿主产区之一[1]。目前市场流通的淫羊藿原药材,据作者初步调查,均来自于野生采挖,方法是挖取全株。由于长期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已日渐枯竭,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引种驯化,扩大种群数量、生存地域,以便为大面积人工栽培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德宏职业学院紧密围绕云南西南边疆地区对医学独立实验室实验室服务的需求,以建设优质高职院校为着力点,建设新型医学独立实验室,推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发展,完善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带动学校整体水平得到提升。文章对新型医学独立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阐述,并对其建设及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为新型医学独立实验室建设过程顺利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是细胞转运乳酸、丙酮酸等代谢产物及能量物质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在胰腺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MCT1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纳入78例胰腺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T1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我们运用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运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沉默MCT1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的改变。为明确MCT1的相关作用机制,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24-3p是MCT1的潜在调控微小RNA;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3p对MCT1的调控效果;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别检测51对新鲜胰腺癌组织中MCT1和miR-124-3p的基因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CT1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相比癌旁正常组织,MCT1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沉默MCT1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的增殖、迁移和浸润;miR-124-3p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且与MCT1 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能够负调控MCT1的蛋白表达。结论:MCT1是胰腺导管腺癌的致癌基因,miR-124-3p能够负调控MC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研究Rho激酶抑制剂Y27632 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生理盐水组)、Y27632治疗组(Y27632组)。再灌注损伤后24 h(10只)和168 h(5只)处死各组动物,行HE染色、ADP酶染色检查,光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视网膜厚度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结构清晰,三层细胞结构排列整齐。IRI组于再灌注24 h后视网膜厚度增加,内外丛状层组织疏松,视网膜节细胞、内外核层细胞水肿明显、排列紊乱,视网膜节细胞减少。168 h后,视网膜水肿消退、厚度变薄、呈萎缩状,神经节细胞及内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在视网膜前和神经纤维层可见毛细血管。再灌注 24 h后,IRI组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组增加(P=0.005),Y27632组视网膜厚度低于生理盐水组(P=0.032)。再灌注168 h后,IRI组视网膜厚度低于正常组(P<0.001),Y27632组视网膜厚度较生理盐水组增加(P=0.02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自视乳头发出,向四周呈放射状均匀分布,毛细血管网结构清晰。再灌注24 h后,IRI组视网膜血管管径变细,走行较僵直,分支减少,视乳头周围及中周部视网膜可见大片无灌注区,无灌注区周围可见新生血管芽渐成网状。Y27632组可见视乳头周围及中周部视网膜局部无灌注区形成,无灌注区周围可见新生血管。后极部4PD无灌注区面积明显小于IRI组及生理盐水组。结论:Y27632玻璃体腔注射可以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早期的视网膜水肿,减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减轻再灌注晚期的视网膜萎缩,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切除肿瘤的彻底性,防治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月采用颈、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全胃代食管术共2162例,介绍手术方法的改进,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手术切除率97%,发生吻合口瘘207例,平均发生率为9.9%,围术期死亡率为"0"。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相对彻底地切除病灶(食管切除长度〉80%)并使"三野"淋巴结清除成为可能,"三切口"不能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但可降低这一并发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