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免疫功能失调被认为是慢性肾炎的发病原因。造成其免疫功能异常的致病因素较多,本文检测了45例慢性肾炎病人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的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M,对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慢性肾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初探. 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按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会修订的临床分型,在住院病人中选择45例慢性肾炎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  相似文献   
92.
研究阳极氧化工艺对纯钛TA1植入体表面氧化膜的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阳极氧化工艺可以在TA1基体表面形成不同颜色的均匀、致密的氧化膜.但是,随着阳极氧化电压升高、时间延长,膜层出现部分溶解现象,膜层中氧含量增加,基体中氢含量升高,材料的屈强比(σs/σb)增加,说明,氢元素向TA1基体扩散,导致材料的屈强比增大,不利于纯钛植入体塑性形变,植入人体一定时间后,有诱发材料疲劳断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输血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法检测尿毒症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特异性 Ig M、Ig A抗体。结果 :尿毒症患者血清 Ig M、Ig A抗体分别为 74 .6 %和 11.9% ,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尿毒症患者发病与巨细胞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模型组(1-R组),大剂量预处理组(Pre-L组),小剂量预处理组(Pre-S),大剂量后处理组(Post-L)和小剂量后处理组(Post-S),每组各6只.于缺血30 min再灌注30 min时,分别取大鼠的血和小肠标本,检测小肠组织病理学评分(Chiu's)和细胞增殖程度(Ki-67),同时检测血清中D-乳酸、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大鼠血清D-乳酸、TNF-α、IL-6水平和病理学Chiu's评分明显升高,而细胞增殖程度无明显改变.与I-R组比,Pre-L、Pre-S和Post-L组的Chiu's评分及Ki67显著升高;Pre-L组大鼠D-乳酸显著降低;TNF-α和IL-6在四个处理组均有明显降低. 结论:EGF对大鼠小肠I-R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具有防护作用.预防性较大剂量使用可能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95.
目的 了解2010年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取自2010年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全部标本,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对仪器提示为产ESBLs的菌种,进行确证试验.结果 2010年医院大肠埃希菌检出80株,其中产ESBLs为19株,阳性率为23.8%;肺炎克雷伯菌检出89株,其中产ESBLs为19株,阳性率为21.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结论 产ESBLs菌株在临床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株,且呈多药耐药性,给临床诊治带来极大困难;加强产ESBLs菌株的监测及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控制产ESBLs菌株的播散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蝮蛇抗栓酶是从蝮蛇毒中提取的一种酶制剂,具有抗凝、 溶栓、扩张血管等多种功效,尤其在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方面作用更明显。本文作者着眼于 抗栓酶抗体的制备,利用亲和层析的原理和方法对蝮蛇抗栓酶大量提纯,首先获得了产生抗 蝮蛇抗栓酶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4E1和7B3细胞株,但在制备腹水时意外地出现了大批小 鼠死亡的现象,现分析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融合 用精制蝮蛇抗栓酶分别对5只BALB/c小鼠进行免疫注射 ,剂量为1 U/只;经三阶段免疫后,取免疫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NS-1进行细胞融合 ; 用显微镜下挑选单个克隆的克隆化方法进行克隆化[1];用ELISA检测法筛选产生蝮 蛇抗栓酶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获得了强阳性的4E1细胞株。   1.2 腹水的制备 将杂交瘤细胞株4E1扩大培养,按4组不同的细胞 数 腹腔接种BALB/c小鼠40只;同时用ELISA法检测阴性的杂交瘤细胞与上述相同的细胞数接种B ALB/c小鼠。   2 结 果   2.1 ELISA法对4E1培养上清液的检测结果 包被液分别为粗蛇毒和B SA。4E1培养上清液在400、800、1 600和3 200倍稀释时与粗蛇毒呈现“”和“”的 阳性反应,在6 400倍稀释时仍然呈现肉眼可见的“+”阳性反应,而BSA包被组仅在400和80 0倍稀释时出现“+”的假阳性结果,当稀释倍数增大到1 600倍和1 600倍以上时呈明显 阴性。   2.2 小鼠意外死亡 接种细胞为5×106/只时,小鼠在接种后第4天 、第5天死亡;接种细胞数降低为1×106/只、5×105/只和1×105/只时,小鼠分别在 接 种后第5、6和7天相继死亡。活检发现,每只死亡鼠血管内有大量凝血块。而接种ELISA法检 测阴性的杂交瘤细胞的BALB/c小鼠无死亡。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性腺是否受到损害。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 6 6例男性SARS患者的血清雌二醇 (E2 )、孕酮 (PROG)、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 (LH)和催乳素 (PRL)水平 ,并与 4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SARS患者血清E2、PRO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FSH、LH和PR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重型SARS患者血清E2含量显著低于普通型。激素水平恢复要慢于临床症状的改善。结论 SARS患者中性激素含量异常 ,提示性激素水平改变有可能是SARS发病过程中的环节之一 ,SARS病程中性激素水平的恢复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98.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目标反馈教学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参加2016年、2017年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87名学员为研究对象。2017年培训学员为试验组,采用目标反馈教学进行培训;2016年培训学员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通过培训考核成绩、学员对培训效果评价、带教教师座谈会形式对2种培训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实训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Z=-3.26、-3.42、-3.89,P0.01);试验组学员对培训效果的评分高于对照组(Z=-4.23,P0.01);教师对该培训方法的评价较好。结论目标反馈教学能更好地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肠道隐窝细胞的增殖特征及其在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和I-R组(缺血30 min),其中I-R组根据再灌注(R)0、0.5、1、2、4、6、12、24和48 h再分为9组,每组5只。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隐窝细胞的增殖程度(Ki67,Musashi-1)。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D-乳酸和IL-6浓度。从回肠灌注FITC-Dextran-4溶液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算其在血清中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在R 0~1 h时出现明显的肠黏膜结构损害,渗透性增高,炎性反应增强,黏膜屏障损伤。R 1~2 h时隐窝细胞增殖明显,肠黏膜屏障功能开始修复。R 2 h时肠道渗透性显著降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开始恢复。至R 12~24 h时肠黏膜损伤基本恢复。结论:肠道I-R损伤后,隐窝细胞的增殖在肠黏膜屏障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