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妇产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大、小鼠围手术期不使用抗生素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室进行腹部手术的400只SD大鼠和100只BALB/c裸小鼠,归为两组:应用庆大霉素组和对照组即未使用该药之一组,观察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两组动物的伤口感染率均为0.结论 实验用大、小鼠腹部清洁切口手术的围手术期无需使用庆大霉素抗感染.  相似文献   
42.
药物非临床生殖发育毒性试验中逐案原则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药物非临床生殖发育毒性试验中逐案原则展开讨论,认为:①不同的研究目的决定着不同的研究策略。②受试物的种类不同选择试验种类亦各异。③在特定的研究机构需要设立阳性对照组。④实验动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受试物的特点。⑤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需要考虑实际可行。⑥根据受试物特色增设特异性指标的检测。⑦适时开展生殖毒性伴随毒代动力学试验。⑧基于多方面实际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因此,既要依从药物生殖发育毒性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的通则,又要在对受试物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避免因循守旧和循规蹈矩,最终经仔细观测、审慎分析,综合多方面信息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以至能准确地下达结论。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索131I-单克隆抗体对人OC-3-VGH卵巢癌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28只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成7组,即阴性对照组 (等体积生理盐水)、60 mg/kg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CP)阳性组、单抗高 (10 mg/kg)、低 (2 mg/kg)剂量组、131I-单抗高剂量组 (10 mg/kg+125 μCi)、131I-单抗中剂量组 (6 mg/kg+75 μCi)、131I-单抗低剂量组 (2 mg/kg+25 μCi),各组连续腹腔给药14 d,分别在第0天 (d0)、d4、d8、d12、d15称量裸鼠体质量,测量肿瘤体积,于末次给药后24 h,剖瘤称取质量,计算相对肿瘤增殖率和抑瘤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单抗高剂量组、131I-单抗中、高剂量组均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相对肿瘤增殖率分别是54%、48%、30%,抑瘤率分别为33.59%、45.80%、64.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单抗高剂量组与131I-单抗高剂量组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单克隆抗体和131I-单克隆抗体对人OC-3-VGH卵巢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31I-单克隆抗体高剂量组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利用雌性ICR小鼠腔前卵泡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多柔比星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对多柔比星卵巢毒性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取12~14日龄的雌性ICR小鼠卵巢的腔前卵泡进行原代培养,在培养的第2、6和11天,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多柔比星 (0.4、0.8、1.6和3.2 μg/mL)染毒24 h后继续培养。通过测量卵泡的大小、存活率和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 (cumulus-oocyte cell complexes,COCs)的排出率来判定多柔比星对腔前卵泡发育的影响。 结果:在实验所设置的剂量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多柔比星在1.6和3.2 μg/mL浓度下能明显抑制雌性ICR小鼠卵巢腔前卵泡的发育 (P<0.05),降低卵泡的存活率 (P< 0. 05),并抑制COCs的排出 (P<0.05),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多柔比星可抑制腔前卵泡的发育,降低卵泡的存活率,抑制COCs的排出,从而引起卵巢毒性,产生卵巢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2种不同厂家啤酒花浸膏(hops extract)对雄性小鼠生殖功能的作用。方法:成年小鼠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灌胃给予A、B厂家的啤酒花浸膏连续20 d,均设3个剂量亚组:按国家规定的人嗜酒标准的1倍剂量(低剂量组)、10倍剂量(中剂量组)和100倍剂量(高剂量组)给予以玉米油为溶剂的啤酒花浸膏;另设溶剂对照组,每亚组5只动物。观察小鼠附睾尾精子数量、精子存活率、活动精子数、精子畸形率、生精小管直径,测定血清中睾酮(T)、双氢睾酮(DHT)和雌二醇(E2)的含量以及观察肝、脾、肾、睾丸、附睾等器官的病理改变。结果:2种不同啤酒花浸膏灌胃组小鼠的精子畸形率均较对照组高,睾丸的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DHT和E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摄入各剂量啤酒花浸膏小鼠对睾丸、附睾组织结构无明显影响。结论:高剂量组的两种不同啤酒花浸膏对小鼠的精子均有致畸作用,并可使血清T、DHT和E2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索2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雄性SD大鼠生育力的影响。方法:通过造模的方式,将患有化学性前列腺炎(A组)的雄鼠和慢性自体免疫性前列腺炎(B组),按1∶1与雌鼠合笼交配,检查雄鼠的精子活力、雌鼠受孕率、仔鼠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活动等指标;并以无前列腺炎的正常雄鼠为阴性对照(C组)进行比较。结果:与C组比,A组的精子活力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雄性大鼠所交配的雌鼠,其妊娠率和产仔数,仔鼠性别比例、外观畸形率及其死亡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慢性化学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能明显降低雄鼠的精子活力,而慢性自体免疫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并不降低雄鼠的精子活力;②两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大鼠的妊娠率和产仔数、仔鼠性别比例、外观畸形率及其死亡率都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雌二醇诱导SD雄鼠慢性前列腺炎,探讨SD雄鼠的内环境改变的关联性作用,为前列腺炎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一条实验性途径。方法:3%戊巴比妥麻醉,无菌条件下去势手术;术后动物恢复5天,30只雄鼠按照体重随机分组,每组10只。D6低剂量组皮下注射0.25mg/kg的雌二醇,高剂量组皮下注射1.25mg/kg的雌二醇,溶媒对照组注射橄榄油,每天一次,连续30天。结果:与溶媒对照组比较,低、高剂量组WBC、RBC、HGB和HCT均降低(P<0.01);PAP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睾酮含量明显增加(P<0.01),CRP(C-反应蛋白)在低、高剂量组也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异;溶媒对照组和给药组前列腺组织大体解剖表面未见明显差异,光学显微镜下,溶媒对照组前列腺组织结构完整、腺腔和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前列腺间质均可见炎细胞浸润;低、高剂量组大鼠脾脏均可见棕黄色颗粒沉淀,其余脏器无明显改变,胸腺、脾脏及其脏器系数均明显降低。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雌激素引起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导致内环境血液学、血清生化,激素水平、脏器和脏器系数的一系列改变。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通过角叉菜胶诱导SD大鼠化学性前列腺炎,探讨SD大鼠的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为前列腺炎发生机制和治疗提供一条实验性途径.方法 2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阴性对照组和角叉菜胶组各10只.角叉菜胶组用1%λ-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溶液0.1 ml直接注射前列腺内,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31d处死大鼠.结果 在SD大鼠前列腺内注射1%λ-角叉菜胶生理盐水溶液制作的化学性前列腺炎模型中,观察到前列腺间质有中量和少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呈现明显的慢性炎症表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CRP(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5),睾酮含量升高(P<0.01),E2含量降低(P<0.05).结论 化学因素引起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导致体内相关炎症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49.
【摘要】目的:选择一种最优势、合理的固定方式以提高对睾丸组织制片效果,以配合不同种类的科学研究。方法:选用10%福尔马林、NBF-Bouin’s、Bouin’s和改良Davidson's四种不同的固定液对大鼠睾丸进行充分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比较不同固定液中的睾丸组织学形态的差异;利用糖原特殊染色(PAS),探讨不同固定液对睾丸糖原观察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测评睾丸组织内雄激素受体的固定效果。结果:改良Davidson's固定液较NBF-Bouin’s引起的曲细精管萎缩轻,形态更为清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雄激素更为敏感,并且改良Davidson's 固定液在需要对精子发生进行分期时,其PAS 染色的效果与Bouin’s液固定后等同。  相似文献   
50.
目的 研究注射用灯盏花素在两种不同的动物种属及其反应体系上的免疫毒性差异.方法 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试验方法对注射用灯盏花素进行SD大鼠皮肤被动过敏试验和Hartley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比较注射用灯盏花素在大鼠和豚鼠体内的免疫毒性差异.结果 注射用灯盏花素剂量为5 mg/kg、50 mg/kg及500 mg/kg时均未引起SD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阳性;注射用灯盏花素剂量为5 mg/kg(豚鼠等效剂量)时引起50%动物弱阳性和50%动物阳性,50 mg/kg时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阳性率为100%.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在两种动物体内表现的过敏反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豚鼠全身主动过敏反应相对于SD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更敏感,与临床过敏反应发生率更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