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4篇
肿瘤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万光升  孙珏  王炎  邓志红  李琦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2369-2370
目的 观察肠胃清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HCT8/V细胞制作裸鼠皮下移植瘤,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简称空白组)、长春新碱组(简称化疗组)、肠胃清组(简称中药组)、长春新碱联合肠胃清组(简称联合组),分别采用HE染色法和TUNEL法观察药物干预后多药耐药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病理改变及凋亡指数.结果 治疗...  相似文献   
42.
0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态势,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1].虽然目前该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5年生存率却一直停留在50%左右[2].对于手术后及失去手术机会或术后复发的肠癌,化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在化疗药物不断更新的今天,疗效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血浆N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入选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22例,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联合会(NYHA)分级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NYHAⅡ组(n=30),NYHAⅢ组(n=36)和NYHAⅣ组(n=56)。另选正常对照组50例。在NYHAⅣ组进行亚组分析:死亡组(n=14)和非死亡组(n=42)。比较各组基线资料,考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NT-proBNP的相关性。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7 d后及治疗14 d后NT-proBNP浓度的变化情况。出院后随访6~12个月,随访期间密切监测NT-proBNP水平。结果随着NYHA分级的递增,年龄、LVEDd及NT-proBNP均呈递增趋势,LVEF呈递减趋势。LVEF与NT-proBNP呈中度负相关(r=-0.79,P0.05),而LVEDd与NT-proBNP呈高度正相关(r=0.96,P0.05)。治疗7 d后,各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5),治疗14 d后较治疗7 d后的NT-proBNP水平也有进一步降低,其中NYHAⅢ组和NYHAⅣ非死亡组治疗14 d后与治疗7 d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死亡组相比,死亡组在治疗前、治疗7 d后以及末次监测时的NT-proBNP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在非死亡组中,随时间推移,NT-proBNP水平有进一步降低趋势(P0.05)。在死亡组中,治疗前与治疗7 d后的NT-proBNP水平间无明显差异(P0.05),且截至随访末次监测时(死亡前)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是诊断心力衰竭、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增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健脾解毒方组、健脾解毒方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各组抑瘤率、裸鼠体重及生存期;采用MTT法检测治疗后移植瘤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变化。结果:(1)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53.6%,是单用奥沙利铂组的4.25倍。(2)治疗后,健脾解毒方组和联合用药组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3)健脾解毒方组和联合用药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和奥沙利铂组(P0.05)。(4)奥沙利铂组对L-OHP、5-Fu、HCPT和THP的耐药指数分别为7.59、4.28、5.78和4.50;联合用药组对L-OHP、5-Fu、HCPT和THP的逆转指数分别为6.57、2.61、4.97和3.10。结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有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能与健脾解毒方部分逆转移植瘤对奥沙利铂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增效作用及其对移植瘤铂类耐药相关铜转运蛋白ATP7A、ATP7B表达的影响,揭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增效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健脾解毒方组、健脾解毒方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S-P法、Western-blot检测移植瘤中ATP7A、ATP7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53.6%,是单用奥沙利铂组的4.25倍;(2)奥沙利铂组裸鼠反复腹腔注射L-OHP后,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奥沙利铂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有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奥沙利铂药物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46.
去甲斑蝥素微球对兔肝动脉栓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鄄海藻酸/聚酸酐微球(NAPMS)对兔肝动脉的栓塞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8只,在DSA下,行肝动脉造影后,以8mg/kg的剂量经肝动脉注入NAPMS,注入后10min、1,7、14、21和30d各取3只再次造影,观察肝动脉栓塞情况,并处死,取心、肝、肾、脾、肺、胰、胃等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同时作肝、肾功能、血常规检查。结果兔肝动脉栓塞前,肝脏血管造影清晰,栓塞后10min造影,远端微血管消逝,肝动脉增粗、迂曲。介入栓塞后第1、7、14、21和30天造影远端血管均未显影。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微球栓塞于肝窦前小动脉。栓塞后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AST,ALT均在栓塞后1d达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7d左右恢复正常水平(P>0.05)。栓塞后白细胞出现一过性升高,第3天达最高值,第7天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去甲斑蝥素微球具有良好的肝动脉末梢栓塞作用,栓塞时间在1个月以上,是较理想的介入栓塞剂。  相似文献   
47.
肿瘤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途径诱发纤溶异常,而D-二聚体作为纤溶过程的特异性标志物,故可用作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卒中等肿瘤合并症的监测,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分期等的辅助诊断,手术、化疗等治疗的疗效评价,以及肿瘤患者预后估计等肿瘤学科临床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8.
本文是对上海市工厂托儿所329例3~24个月龄婴儿进行为期一年随访研究结果。内容有不同月龄儿童营养、生长发育及发病情况等。营养调查结果与我国RDA比较,热能除6~12月龄组达90%以上外,余均在80~85%之间;蛋白质则均达80%以上,铁的摄入量至18月龄时始达RDA水平。体格测量结果表明:体重均值与1985年上海市市区0~6岁儿童测量结果比较,12月龄以内儿童均略高于1985年,至24月龄时渐偏低,身长则自10月龄始即渐偏低。6~18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均在60%以上。提示,提高热能及铁的摄入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9.
通过查阅近20年中外文献,对化痰散结法治疗肿瘤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分别概述了化痰散结法(化痰软坚散结法、辨证与辨病结合灵活运用化痰软坚散结法、化痰散结与活血化瘀、复方大法抗癌肿)在治疗胃癌、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淋巴瘤以及放化疗中的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状况,对其认识全面,疗效显著,但临床运用欠规范,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多盲研究,实验研究深度、力度有限,对其认识有待深化。研究说明,化痰散结法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具有广阔的前景。加强化痰散结法治疗肿瘤的规范化研究,如症候量化、客观化,方药固定化,以提高临床疗效;加大对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医整体辨证的指导下,探索其治疗肿瘤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健脾解毒方对裸鼠人胃癌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利用基因芯片筛选其诱导裸鼠人胃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其可能的作用靶点。方法:建立人胃癌MKN-45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替加氟化疗组100mg·kg-1·2d-1、中药健脾解毒方组(40g/kg)、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药组(健脾解毒方40g/kg联合替加氟100mg·kg-1·2d-1,每组12只。给药14d后观察各组瘤体质量量和动物生存期,并利用Affymetrix Genechip U133 Plus2.0基因芯片筛选健脾解毒方诱导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健脾解毒方组瘤体质量量明显降低(P<0.01),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且健脾解毒方联合化疗药组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和单纯健脾解毒方组(P<0.05)。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健脾解毒方治疗后表达丰度相差在2倍以上基因的有879个,其中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有358个。结论:健脾解毒方抗裸鼠人胃癌作用,联合化疗药可提高疗效,其抗癌机制与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