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验证谷氨酸(glutamate,Glu)、天冬酰胺(asparagine,Asn)、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和油酸(oleic acid,OA)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病风险的关联,鉴定T2DM的早期标志物。方法:选择新发T2DM患者217例、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blood glucose,IFG)患者220例及216例健康者,收集人群空腹血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血浆中代谢物浓度。结果:高浓度Glu (OR=1.45,95% CI:1.09~1.93)、PA (OR=1.05,95% CI:1.02~1.07)和OA (OR=1.06,95% CI:1.03~1.09)会增加T2DM患病风险,且Glu水平增加还会提高IFG风险(OR=2.00,95% CI:1.42~2.80)。随着Asn浓度的增加,T2DM患病风险显著降低(OR=0.63,95% CI:0.54~0.74)。此外,PA、Glu和Asn联合BMI鉴别T2DM效果最好。结论: PA、OA、Glu水平升高是T2DM的危险因素,而Asn水平升高则是T2DM的保护因素。以上代谢物可能是T2DM潜在生物标志物,为T2DM的临床筛查、早期治疗与预防、新药研发靶点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pFSGS)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选取1996年至2012年期间住院行肾活检连续确诊的pFSGS患者,收集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探讨其相关性。结果 (1)纳入102例pFSGS,均有脉络瘀阻证,占100%,无单一证型者;二联证有66例,占64.7%,其中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气阴二联证)24例,占23.5%,风湿内扰、脉络瘀阻(风湿二联证)42例,占41.2%;气阴两虚、脉络瘀阻、风湿内扰(三联证)36例,占35.3%。(2)风湿二联证及三联证二者尿蛋白定量、NS患者比例、尿NAG/Cr、血总胆固醇、HDL、LDL均较气阴二联证高(P<0.05),血清白蛋白、IgG水平较气阴二联证低(P<0.05)。(3)IgM免疫沉积率以风湿二联证最高,达76.3%,较气阴二联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纳入pFSGS患者以非特异病理亚型为主,3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塌陷型2例分别具风湿二联证和三联证,尖端型4例均具风湿二联证,门部型平均分布于3组证型中。(5)随访患者中新进展至终点事件有5例,分别具风湿二联证2例和三联证3例,但生存分析3组无差异(P>0.05)。结论 PFSGS患者以二联证为主要证型,其中以风湿二联证及三联证临床表现较重,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4.
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给予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ACR20、ACR50的达标情况,以及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监测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疗程结束后,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分别为86.67%、77.78%,对照组分别为60.00%、57.78%;治疗组ACR20、ACR50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晨僵时间、ESR、CRP、R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晨僵时间、ESR、CRP、R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共有90例病例纳入安全性分析。治疗组有7例(15.6%)发生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有8例(17.8%)发生轻度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藤碱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可显著改善关节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减少晨僵时间,且不会显著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筛选并鉴定多房棘球蚴感染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 (miRNA),分析其可能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miRNA在寄生虫感染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感染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600个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感染后90 d,将小鼠安乐死后取脾组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各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使用TRIzol法提取两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总R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并筛选差异表达的mi RNA;随机选取5个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验证;利用miRanda和RNAhybrid两个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mi 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mi RNA-mRNA相互作用网络图。结果 通过高通量测序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别获得12 104 631和10 856 249个纯净序列,其序列主要集中在20~24 nt。共筛选出69个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miRNA,其中40个为上调表达的mi RNA, 29个...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比较右旋糖酐-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钆离子螯合物(dextran-DTPA-Gd)和马根维显两种对比剂在间质MRI淋巴造影中淋巴显影的价值。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12只,体重为2.7~3.7kg。仰卧位固定兔,经3D TOF CE-MRA序列扫描,平扫后右侧后肢第1、2、3趾蹼间隙注
射dextran-DTPA-Gd 各0.4ml(3.96×10-3mol/L),共1.2ml;30min后左侧后肢第1、2、3趾蹼间隙注射马根维显各0.4ml(0.4998mol/L),共1.2ml,行MR增强扫描,扫描间隔分别为10、15、20、25、30、35、40、45、50、55、60min、2h、4h、24h。平扫和增强扫描的相关参数相同。分析不同
时间段淋巴显影强化程度,测量并计算腘窝淋巴结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E%),绘制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比较两种显影剂对淋巴显影的区别。结果 平扫时双侧腘窝淋巴结均呈等信号。右侧dextran-DTPA-Gd注射后10min,引流区后肢淋巴管及腘窝淋巴结信号强化明显、显示清晰,腘窝
淋巴结E%为212.7%,35min左右达到峰值,E%值为314.1%,4h后为208.2%,24h后扩清。左侧马根维显注射10min时,引流区域后肢血管强化明显,造影剂大部分吸收入血管进入膀胱,后肢淋巴管及腘窝淋巴结信号弱,腘窝淋巴结E%为78.8%,20min左右达到峰值,E%值为98.3%,4h后减至
29.0%,24h后扩清。淋巴结E%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前后动物的生化检查等数据未见异常变化,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送检的内脏器官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 相比马根维显小分子造影剂,dextran-DTPA-Gd是一种有效的淋巴造影剂,
能够特异性靶向强化淋巴结及淋巴管。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泄浊解毒方结肠透析治疗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4期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CKD 4期住院患者,应用泄浊解毒方结肠透析治疗的65例患者为治疗组,未应用的6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临床症状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便秘、皮肤瘙痒症状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肌酐、尿酸氮、血磷(P3-)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67.7%)显著高于对照组(48.3%)(P<0.05)。结论泄浊解毒方结肠透析可有效改善CKD 4期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9.
孙玥  赵新颜  贾继东 《肝脏》2014,(2):137-139
胆管消失综合征(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 ,VBDS )指由诸多因素引起的、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病理特征为肝穿标本(至少包括11个汇管区)中汇管区小动脉伴行的小叶间胆管消失>50%[1]。病因主要包括先天畸形、免疫、肿瘤、药物毒物、感染及缺血缺氧等。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心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检测140例AS患者心功能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NC)进行比较;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与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1)AS组UCG检测结果异常率为33.56%,而NC组异常率为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NC组相比,AS患者左房室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峰)显著升高;舒张早期血流峰值(E峰)、射血分数(EF)、E/A比值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组患者E峰与IL-35,A峰与心悸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E峰与病程、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G、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E/A比值与病程、IL-1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EF与病程、心悸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异常率为33.56%,表现为E峰、EF、E/A比值显著降低,A峰显著升高且与实验室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