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小儿咳喘在儿科临床是常见病、多发病 ,反复发作 ,有的缠绵难愈。笔者自 1991年至 2 0 0 1年 ,运用自拟脱敏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咳喘 2 0 0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 2 0 0例 ,男 12 8例 ,女 72例 ;年龄 <1岁 2 8例 ,1~ 3岁 76例 ,3~ 7岁 6  相似文献   
92.
目的 通过回顾下腔静脉的胚胎发育特征、分析其临床CT表现,提高对下腔静脉先天变异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因各种原因于本院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或者胸腹部联合CT检查,于门静脉期或延迟期观察下腔静脉的走形及连接,回顾性学习下腔静脉的胚胎发育特征,分析本组病例下腔静脉先天变异的类型、特征以及是否合并其他脏器畸形。结果 本组27例患者,下腔静脉肝段缺如10例,双下腔静脉8例,左位下腔静脉10例,下腔静脉异常延续12例,其中部分病例为几种变异联合存在;本组未收集到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下腔静脉发育异常合并其他系统异常,共12例(12/27),其中6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另6例分别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及夹层、永存左上腔静脉、多脾综合征、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异常;其他15例下腔静脉异常是因其他原因行CT检查偶然发现。结论 识别下腔静脉变异对临床操作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影像诊断医生而言下腔静脉的观察与评价应该成为日常诊断工作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3.
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重度心力衰竭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B)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下同)的疗效。方法心功能Ⅲ、Ⅳ级患者82例,随机分为TEB联合药物治疗(T)组和单纯药物治疗(S)组,每组41例。T组每天从上午9时至晚上11时,每隔2小时硬膜外注射0.5%利多卡因4~5ml。两组均接受卡维地洛、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治疗前、后作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功能。结果两组疗程、卡维地洛用量无显著性差异。但T组呼吸困难消退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和静脉用药时间均较S组缩短(P<0.05)。T组治疗后心脏各腔室内径缩小,左室重量指数降低,左室形态由球形向椭圆形转变(P<0.05),S组治疗后心脏结构无变化。T、S组治疗后心功能均有改善,尤以T组明显(P<0.05)。结论TEB治疗重度心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4.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咳嗽,咳黄色粘痰1个月,无发热、盗汗、消瘦、乏力、痰中带血等。体检:呼吸16次/分,脉搏80次/分,血压100/70mmHg,体温36.6℃。实验室检查:WBC5.8×109/l,NEU0.6933,Hb134.9g/l。CT检查:肺窗示右肺上叶前段一大小约4.0cm×4.5cm边缘清晰的云絮状高密度影,中央可见纤细肺纹理(图1);纵隔窗仅显示病灶前缘条状间质增生(图2a),增强扫描示中度强化(图2b),纵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和肿块影像,首诊为感染。经近2个月抗生素治疗后复查,病灶变化不大。手术所见:肺裂完整,未见确切肿块。在右肺上叶水平裂面可观察到一大小约1.1cm…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脑炎合并多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1-2019-05确诊的7例合并多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效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55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仅出现7例合并多抗体阳性患者,其中4例抗NMDAR抗体阳性患者分别合并抗LGI1抗体、抗-Ma2、抗-Yo抗体阳性,2例抗GABABR脑炎分别合并抗Hu、抗amphiphsin阳性,1例抗LGI1脑炎合并抗Hu阳性。6例免疫治疗有效好转,1例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中2例患者病情严重并于治疗后半年死亡,余5例均明显好转。结论多种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并不多见,临床表现更复杂多样,极易引起误诊或漏诊。潜在肿瘤风险更大,合并的肿瘤类型可能更广泛,加重病情、增加复发率及病死率,需引起高度重视,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及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采用MRI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ASL)技术观察急性缺血 性卒中患者使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方法 纳入60例非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疗程为14 d。治疗前 后均进行头颅3D-ASL检查来测量梗死灶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rCBF高于对照组(0.97±0.45 vs 0.35±0.15,P =0.003)。 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梗死病灶区域的脑血流灌注水平。  相似文献   
97.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SCT肺血管造影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Ⅰ组25例采用2.5 mm准直,3.2 mm层厚扫描.Ⅱ组10例采用1 mm准直,1.3 mm层厚扫描.2组中5例患者在MSCTPA后行下肢深静脉扫描.结果 2组对主肺动脉、叶肺动脉显示无差异,对段、亚段及5级分支显示,1 mm准直优于2.5 mm准直.MSCTPA显示受累肺动脉486支,肺动脉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276支),锐角附壁型(87支),钝角附壁型(12支),完全附壁型(111支).急性肺栓塞31例,慢性肺栓塞4例.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马赛克征、胸腔积液、主肺动脉和/或叶肺动脉扩张、右心室增大、室间隔移位等.CTV显示双侧股静脉栓塞3例,单侧股静脉及股深静脉栓塞2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 mm准直薄层扫描能发现更多外围肺动脉栓塞,MSCTPA与CTV联合成像有助于肺栓塞的确诊.  相似文献   
98.
患者:女,40岁。2005年2月8日,因咳嗽、吐痰、胸闷、尿急、尿频。我院求治。体检:T38℃,P89次/分,BP16/11Kpa。双肺闻及湿性罗音,啸鸣音明显,尿有红细胞。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患者即往无过敏史。  相似文献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