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ZJF)对H22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抑制作用,和对人胃癌SGC-7901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对小鼠体内接种法观察对H22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抑制作用,采用噻唑蓝(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ZJF对SGC-790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节风注射液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ZJF三个剂量组对H22实体瘤的抑制率分别是29.8%、36.2%、40.5%,与模型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对H22腹水瘤生命延长率分别是21.7%、34.8%,高剂量与模型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JF对人SGC-7901细胞的IC50是88.1μg/mL,能使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也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周期的影响.结论:ZJF能抑制H22实体瘤和腹水瘤的生长,能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生长,并使该细胞发生S期、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中药验方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低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益比奥)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RA)的疗效。方法:将4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补充铁刺、叶酸及益比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补肾益气生血方。治疗前后均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et)、血肌酐(Ser)、血尿素氮(BUN)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Het有显著上升(P〈0.01),Ser、BUN则有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Hb、Het有上升(P〈0.01),而Ser、BUN则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Hb、Hct治疗后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ex、BUN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益气生血方联合西药较单纯应用西药更能有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RA,补肾益气生血方可节省EPO药物剂量,保护残存肾功能。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肿节风注射液与氟尿嘧啶(5-Fu)联合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实体瘤模型。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肿节风注射液小剂量组(1.5g/kg,ip)、大剂量组(3g/kg,ip)、5-Fu组联合用药组。小鼠接种24h后开始给药,每天1次,连续10d。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及体重变化。并考察给药后胸腺、脾脏指数、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肿节风注射液小剂量组抑瘤率为26.84%,肿节风注射液大剂量组抑瘤率为44.74%,5-Fu组抑瘤率30.77%,联合用药组抑瘤率分别为58.39%与65.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抑瘤率高于单用肿节风注射液组和5-Fu组(P〈0.01)。且联合用药对胸腺、脾脏指数、外周血象无明显影响。结论:肿节风注射液和5-Fu联用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实体瘤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并能减轻5-Fu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药性中药动物实验的毒副反应特点,探寻药性与毒性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对国家"十五"规划教材《中药学》中收载的寒热属性明确的375味中药在动物实验中出现毒副反应的文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导致特定毒副反应的寒热药物个数及构成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寒热属性药物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三致反应等方面的毒性反应比较明显,且导致某些毒副反应的构成比相差较大。特别是在致癌的构成比上,温热药数量明显高于寒凉药,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ALT)的构成比上,寒凉药则明显高于温热药物,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寒热属性中药实验动物的毒副反应在某些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提示中药寒热属性与中药的毒性反应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孙有智  赵益  丁舸 《中医杂志》2007,48(3):269-270
方剂组成中的“治未病”药物往往是方剂配伍的难点和精妙之处,通过对方剂中这种“治未病”配伍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中医“治未病”的科学内涵,也可以深化方剂学理论知识,还能从中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在辨证论治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