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122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儿血清进行乙肝5项、抗—HAV—IgM、抗—HCV、丁肝3项、抗—HEVIgM、PCRHBV—DNA和HCV—RNA检测,对上述检测阴性患儿血清增检CMV DNA和嗜异凝集抗体。结果:4例(3.3%)患儿上述7种病毒感染标志物皆阴性,暂定为病原不清性病毒性肝炎;95例(77.9%)患儿血清一种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阳性,其中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依次为56.8%、33.6%、4.2%、1.1%和4.2%。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感染者23例(18.9%),其中甲乙和乙丁分别占11/23及3/23;甲丙、乙丙丁和丙戊各占2/23;甲乙丁、乙戊和甲乙戊各占1/23。未检出巨细胞病毒DNA和嗜异凝集抗体。值得注意的是15例慢肝者中,10例为单独乙型肝炎,4例为乙肝与丙肝及丁肝重叠感染,1例为丙型肝炎。  相似文献   
72.
胎膜早破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 ,如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 ,会危及母儿安全。本文将我院 1 997年 1 1月~2 0 0 0年 1 0月发生的 2 1 6例胎膜早破进行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胎膜早破 2 1 6例 ,占同期1 2 2 0例产妇的 1 7.7%。选择 2 0 0 0年1~ 1 2月间未发生胎膜早破的 3 2 9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分娩方式见表 1 ,母儿并发症见表 2。两组相比 ,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率低于对照组 (P<0 .0 1 ) ;剖宫产率以及早产、胎儿窘迫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胎膜早破组 1 0 7例剖宫产的原因有 :头盆不称 5 0例 (4 6.73 %) ,臀位 2 2例(2 …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超滤-络合萃取技术制备甘草酸的工艺。方法考察pH值(p H 4~8)对超滤液中甘草酸萃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选络合萃取甘草酸的工艺条件;通过考察反萃取剂种类及浓度,确定甘草酸的反萃取工艺条件。结果所得甘草酸最佳络合萃取工艺条件为超滤液pH值应调至2、萃取剂为三烷基氧化膦(TRPO)-磺化煤油(5∶95)、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1,甘草酸平均萃取率达到99.2%。甘草酸最佳反萃取工艺条件为22.5 mmol/L NaOH水溶液为反萃取剂、有机相与反萃取剂体积比1∶1,甘草酸单次反萃取率达到98.8%,甘草酸总转移率为98.1%。结论超滤-络合萃取技术可作为甘草酸制备的一种新工艺。  相似文献   
74.
目的 通过优选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的络合萃取剂的组成变化,以期得到适合甘草素富集的络合萃取条件。方法 以甘草素的萃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在考察多种二元混合络合萃取剂对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萃取情况的基础上,再采用U_5(5~3)均匀设计优化三元混合萃取体系,以进一步提高甘草素的络合萃取效果。结果 三元络合萃取剂中磷酸三丁酯(TBP)与三烷基氧化膦(TRPO)对络合萃取甘草素具有协同萃取作用,所得络合萃取剂的最佳组成为0.5%TRPO+10%TBP+90%磺化煤油。结论 优选的络合萃取剂萃取能力强,对甘草素的络合萃取效率高,适合甘草超滤液中甘草素的络合萃取。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究络合萃取异甘草苷时萃取与反萃取工艺条件对异甘草苷转移情况的影响。方法以异甘草苷萃取率为指标,确定最佳的络合萃取剂组成及质量分数;以异甘草苷反萃取率为指标,考察反萃取剂的种类、质量分数,最终得到从甘草超滤液中萃取与反萃取制备异甘草苷的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络合萃取条件为三烷基氧化膦(TRPO)-磺化煤油(7∶93)对异甘草苷的萃取率达到97.60%。最佳反萃取剂为0.26%NaOH水溶液,异甘草苷的反萃取率达到95.40%。结论在该实验所得萃取与反萃取最佳条件下,可实现将异甘草苷从甘草超滤液转移至络合萃取剂再到碱性反萃取剂中,最终通过萃取反萃取得到异甘草苷。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一种从甘草超滤液中制备甘草素的工艺路线。方法以甘草素保留率为指标,采用U5(53)均匀设计优化超滤工艺;以萃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络合萃取工艺;以甘草素反萃取率为指标,确定反萃取甘草素的工艺条件。结果甘草素的最佳超滤条件为孔径10 nm的无机陶瓷膜、压力0.12 MPa、料液温度25℃,甘草素保留率98.74%;1%三烷基氧化膦(TRPO)、萃取10 min、5 mL有机相溶液为最佳络合萃取条件,甘草素萃取率99.44%;12.5 mmol/L NaOH水溶液为最佳反萃取剂,反萃取率98.88%。结论作为一种新兴的中药萃取技术,超滤-络合萃取反萃取技术具有高选择、高效、萃取剂循环利用等优点,可为甘草素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77.
孙晓燕  晏玉奎  王庄 《浙江医学》2017,39(18):1584-1585
目的分析丁苯肽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对照组(尼莫地平片30mg/次,3次/d)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胶囊0.2g/次,3次/d)血管性痴呆患者各40例,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语言能力(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改善患者认知障碍,尤其是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78.
周新娥  程薇  高岚  孙晓燕  魏桂花 《西部医学》2017,29(10):1441-1444
【摘要】目的 分析胎盘早剥过程中不同胎盘附着位置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胎盘早剥并行剖宫产术6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胎盘附着部位分为前壁组139例,后壁组83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组的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前壁组入院到确诊时间(1.64±1.52) h短于后壁组(3.22±2.11)h;前壁组的术前诊断率高于后壁组(75.5% vs 61.4%);前壁组的产后出血量(523.8±114.4)ml低于后壁组(749.6±181.7)ml;前壁组的阴道出血大于1000 ml者低于后壁组(32.7% vs 47.0%),前壁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后壁组(27.7% vs 42.2%),前壁组转儿科治疗率低于后壁组(31.2% vs 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痛、血性羊水、子宫卒中、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附着后壁的胎盘早剥病例临床症状不典型,分娩前诊断低于附着前壁者,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避免漏诊误诊,降低围产期并发症,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79.
80.
孙利华  王长之  孙晓燕 《中国药房》2011,(36):3361-3364
目的:为选择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本药物目录制定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和逻辑推理,对现行的基本药物目录制定所采用的地方增补品种这一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果与结论:笔者认为,基本药物目录地方增补品种模式的弊明显大于利,不适应现阶段我国国情。建议我国采用多品种无增补模式制定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