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40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甲基质部分切除治疗嵌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嵌甲为门诊常见病,由于治疗嵌甲时间不及时,方法不正确等原因给病人带来很多痛苦,使病程延长,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临床、B超和扫描电镜检查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情况,评价各种检查手段诊断PVD的价值。方法: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6、4只兔,均以右眼 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0.1ml 1U联合透明质酸酶20U,B组注射0.1ml纤溶酶1U,C组注射透明质酸酶20U, 所有对照眼玻璃体腔内注射0.1mlBSS液。术后7天内裂隙灯前置镜、直接检眼镜、B超观察PVD,术后7天摘除眼球扫描电镜检查PVD。结果:A组实验眼临床诊断完全性PVD66.7%(4/6),B超诊断完全性PVD87.5%(5/6),扫描电镜确诊完全性PVD100%(6/6)。临床和B超诊断之间及它们分别与扫描电镜诊断PVD的非参数Z检验无明显差异(分别P=0.180,P=0.317,P=0.157)。B组实验眼临床检查无PVD(0/6)。B超仅发现一例部分性PVD(1/6),扫描电镜确诊部分性PVD87.5%(5/6),一例完全性PVD。临床和B超诊断的非参数Z检验无明显差异(P=0.317), 它们分别与扫描电镜诊断部分性PVD的非参数Z检验差异显著(分别P=0.020,P=0.034)。C组临床、B超及扫描电镜诊断均无PVD。结论:临床结合B超检查对于诊断伴有玻璃体液化的PVD是一种安全、方便、经济及可靠性较好的手段。扫描电镜由于能精确分辨玻璃体后界膜及视网膜内界膜组成结构及粘连情况,是证实PVD最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53.
目的检测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表达的变化,探讨罗哌卡因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0.1、0.5、1、2、4 mmol/L)处理PC12细胞24 h以建立细胞的神经毒性模型,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最终将细胞随机分为三组:0.5 mmol/L组、2mmol/L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加上1 mmol/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Fas、FasL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 mmol/L组和2 mmol/L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形态明显异常(包括1 mmol/L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Fas、FasL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0.5 mmol/L组比较,2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罗哌卡因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s/FasL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0-07—2014-09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n=71)和常规组(n=57),常规组给予常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改良组给予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记录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检测术前后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比较较短[(2.76±0.52)h、(7.23±1.59)d vs(3.87±0.64)h、(9.85±2.7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三叉神经周围部分脑池容积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改良组(17.98±2.94)cm3显著大于常规组(17.10±1.6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总有效率95.77%高于常规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4%较常规组19.3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1.41%vs 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微骨孔完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佳,能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5.
本病例系因10年前行胃大部切除术时遗留于腹腔一纱布致结肠近肝曲系膜异物肉芽肿形成,声像图表现酷似一实性畸胎瘤,较为罕见,报告如下。患者男性,49岁。10年前在某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自述为胃溃疡伴粘膜糜烂)近两年来上腹不适伴恶心,无呕吐,大便正常,曾在某医院B超检查诊为“上腹部占位性病变,考虑胃癌。”查体:上腹部偏右可扪及—6×7cm大的肿块,质硬,活动,轻压痛。大  相似文献   
56.
综合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软骨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OA)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软骨缺损的最大直径和治疗前后T2值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综合中西医康复)、对照I组(西医康复)和对照Ⅱ组(中医康复)。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微波、康复运动疗法及药物综合疗法,对照I组采用药物口服、微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Ⅱ组采用针刺、推拿治疗。每日1次,每周6天,治疗12周。采用Noyes关节软骨评分标准分级评分比较其疗效,采用GE signa3.0磁共振进行治疗前后膝关节MRI检查,观察膝关节治疗前后软骨缺损的最大直径和T2值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膝关节Noye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和对照I组、对照Ⅱ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软骨缺损最大直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I组、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各期治疗前后软骨缺损最大直径比较,治疗组在磁共振ⅡA、ⅡB、ⅢA级别、对照I组在ⅡA级别、对照Ⅱ组在ⅡA、ⅡB级别软骨缺损最大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软骨下平均T2值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Ⅱ组、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I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各期治疗前后软骨下平均T2值比较,治疗组在磁共振ⅡA、ⅡB、ⅢA级别、对照I组在ⅡA、ⅡB级别、对照Ⅱ组在ⅡA级别软骨下平均T2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组所用的干预方法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均有疗效,根据软骨缺损最大径诊治,病情较重者建议选择中医疗法、中西医综合康复进行治疗。根据磁共振软骨下平均T2值诊治,早期建议选择西医治疗或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按照诊治标准不同,可选用不同治疗组合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57.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误诊内脏利什曼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3月21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例。经调查核实,该患者为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误诊内脏利什曼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云南弥勒县人,2005年3月6日以“腹胀、腹泻2月,发热,皮肤疱疹6d,黑便1d”入住弥勒县医院。检查:T39.3℃,P1  相似文献   
58.
黑热病(Kala-azar)是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可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传播.因其致病力较强,很少能够自愈,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周剂量顺铂同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58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采用3D-CRT联合顺铂同步化疗,总DT 64~72 Gy,中位剂量68 Gy.同步应用顺铂25 mg·m-2·周-1,连用6周.结果 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35例,稳定12例,进展0例;总有效率( CR+ PR) 79.31%.中位生存期16.2个月,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时间8.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09%、31.03%和20.69%.结论 周剂量顺铂同步3D-CRT治疗局部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KPS评分、肿瘤大小及放疗剂量为影响近期疗效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60.
①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同步放化疗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②方法 将65例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同步放化疗,干预组在常规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技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③结果 治疗前干预组和对照组SAS及SDS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治疗后SAS及SDS得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SAS及SDS得分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NSCLC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