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将溶组织内阿米巴(HJ-2:KEIO株)和结肠内阿米巴(Olivia Ⅱ株)分别置于螺旋盖培养管内,在35℃中培养72小时,经收集、洗涤后,再悬浮于培养基中,使其每毫升含有2.5×10~5原虫滋养体。每个含5ml培养液的培养管内移入0.1ml的悬液,离心后移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日本一例人体腹腔中的犬恶丝虫。病人是74岁的男性,死于肝癌。尸检时,发现一瘤样肿块包裹在肠系膜脂肪组织中,肿块表面不平,大小约3×1×1厘米。经组织切片发现中央有数块线虫碎片。镜检发现:虫体在中央,周围为坏死层,具有上皮样细胞的肉芽肿层;最外层是细胞浸润层,其中主要是嗜酸粒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也可见到朗罕氏巨细胞。7个虫体横切面平均直径357微米,表皮光滑,无嵴或突起,厚度为22~42微米,由4层构成。体壁有微细横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用双萘羟酸羟嘧啶-噻嘧啶(oxantel-pyrantel pamoate)加甲苯咪唑单剂疗法对112例肠道线虫(蛔虫、鞭虫与钩虫)感染者进行了疗效研究。112例中,男性45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10岁(2~38岁),其中,100例为12岁以下儿童。双萘羟酸羟嘧啶-噻嘧啶是由双萘羟酸羟嘧啶(基质50mg/ml)与双萘羟酸噻嘧啶(基质50mg/ml)组成。每例患者给予糖浆剂型的双萘羟酸羟嘧啶-噻嘧啶10mg/kg,同时加服1片100mg的甲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条件下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雄虫摄入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树华  孙惠良  焦佩英 《药学学报》1984,19(10):727-731
吡喹酮仅在较短时间内增加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虫对45Ca2+的摄入量。在含30 mMMg2+的HBS中,吡喹酮对♂虫摄入45Ca2+的量无明显影响。在4℃的HBS中,吡喹酮可使♂虫对45Ca2+的摄入量至少在1小时内持续增加。此外,在无Ca2+的HBS中,血吸虫♂虫已摄入的45Ca2+的释放量较在HBS中的显著为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一种从感染曼氏血吸虫或日本血吸虫的小鼠肠中分离大量无菌血吸虫虫卵的方法。将感染波多黎各株曼氏血吸虫或台湾株日本血吸虫的小鼠在感染后7~8周注射0.2ml硫喷妥钠致死。取肠用自来水冲洗。割弃大肠,纵向切开小肠,刮去肠内容物和粘膜层,并除去肠系膜组织及周围的脂肪组织。将小肠浸泡在0.2M的氯化钠溶液中,在室温下过夜。第2天,以10条肠子为一批悬浮于100ml的0.2M盐水中,在华林氏搅拌器(Model 31BL46)中连续迅速地粉碎2次,每次20秒钟、两次间隔10秒钟。将匀浆立即倒入直径为20cm的40号美国标准筛子(筛孔为420mμ)上,用500ml盐水冲洗。将全部过筛后的小肠匀浆再依次用:40号(420mμ)、80号(177mμ)、100号(149mμ)、200号(74mμ)和325号(44mμ)筛子进行过筛。这些筛子约用1L的盐水冲洗。虫卵能通过40~200号筛子而不能通过325号筛子,在325号筛子中收集虫卵,再将这些虫卵用500ml盐水悬浮后,用上述的一堆筛子进行重复过筛。将从325号筛子上收集的虫卵用无菌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治疗常现丝虫病的主要药物仍然是海群生。但它的疗效差,而且副作用多。作者在瑞典用甲苯咪唑治疗9例常现丝虫病患者,其中6例曾用海群生治疗无效。给药途径均为口服,剂量为每次100mg,每天2次,连续服用30天,其中1例患者给予2个疗程,另2例患者则连续给药7周。结果,除1例6岁儿童由于严重的副反应而中止治疗外,8例中7例患者的微丝蚴均已消失。1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仅查见少量微丝蚴。此外,大多数病人的血液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在治疗中,除1例患者出现高热和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雄虫在4℃或37℃的HBS及无~(45)Ca~(2α)的HBS中经吡喹酮1或30μg/ml作用0.5~2h后,未见虫的Ca~(2 ),Mg~(2 )含量有明显变化,但除4℃的HBS组外,余2组虫的K~ 含量明显减少,而虫的Na~ 含量的增加则不明显。在含30 mM Mg~(2 )的HBS中,雄虫经吡喹酮作用1h后,虫的Mg~(2 )含量明显增加。在37℃的HBS中,血吸虫雄虫经吡喹酮1μg/ml作用5~60min后,虫的皮层胞质中的~(45)Ca~(2α)含量的百分比较各相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而虫体肌肉的则相反。在4℃的HBS或无~(45)Ca~(2α)的HBS中,吡喹酮对~(45)Ca~(2α)在虫体内的分布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蒿甲醚(Art)对血吸虫摄入葡萄糖和糖原含量的影响.方法:用Art300mg·kg-1ig治疗感染小鼠后24-48h取虫,作体外培养,测定♀、♂虫糖原含量,对[U14C]葡萄糖的摄入及[U14C]葡萄糖掺入虫糖原的量.结果:感染小鼠用Art治疗后24-48h取虫作体外培养1-24h,♂和♀虫的糖原含量分别减少27%-61%和39%-78%;6组♂虫中,仅3组的葡萄糖摄入减少23%-35%,而♀虫各组的均明显减少,减少率为18%-38%.除2组♂虫外,[U14C]葡萄糖掺入虫的糖原量无明显变化.结论:Art引起血吸虫糖原的减少,可能与干扰糖酵解而不是与葡萄糖的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19.
69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分两组进行了对比观察。37例用吡喹酮治疗。治毕2(1/2)~3月35例得到随访。全部病例的皮下肌肉囊虫结节数目都有减少,平均减少69.5%。对照组结节无明显消退,数目亦未见减少。患者对吡喹酮的耐受良好,部分患者在治疗后有发热、荨麻疹、头痛伴恶心、呕吐和癫痫发作等反应。  相似文献   
20.
感染小鼠口服[~(35)S]阿苯达唑亚砜150mg/kg(含0.74MBq)后lh,血中的~(35)S浓度达高峰值,2~4h后降低至峰值的1/2,24h后大部分已消除。小鼠口服药物后0.5h,即可在各脏器中测得~(35)S的含量,在0.5~2h达高峰值,至8h迅速下降,24~48h大部分消除。囊壁的高峰值为血峰值的53%,正常鼠口服[~(35)S]阿苯达唑150mg/kg(含0.67MBq)后72h,尿、粪的累计排泄率分别为89.2%和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