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究西南中药区中药药性随三向地带性变化的规律,为西南区中药材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西南中药区及区内的主要代表药材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从"环境-成分-药性"关系出发,分析中药药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西南区内的药材以温性、寒性为主,占比分别为45.53%、34.96%,以苦味药占比最大(35.86%),辛味、甘味药次之(30.30%、25.76%),归肝、肺、胃、脾经者较多,占比分别为21.81%、17.78%、15.44%、13.42%。区内归大肠经的中药占比呈现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趋势,归肺经的中药占比呈现随经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西南区药材的有效物质多以苷类化合物、挥发油类化合物为主。结论:西南中药区的中药药性及药效成分具有随三向地带性变化的特征;境-成分-药性"传递关系的解析,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中药材的道地性形成及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52.
中药饮片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程涉及基地环境、种子种苗、采收加工等多个环节,因此准确识别中药生产过程可能诱发质量风险的因素,及其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非常重要。目前,质量风险理念主要集中在管理、法规等方面。尚无针对中药饮片质量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风险的综合分析及其切实的质量控制方案的分析总结。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中药质量树的中药饮片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中药质量树这种过程分析方法与质量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在实现中药全程质量过程控制的同时可帮助管理者实时决策。中药饮片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流系统通过提供个性化web界面。可实现面向用户的信息反馈,方便用户进行中药质量预测、风险评估和调控。在实施应用过程中,中药饮片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系统将基地环境、栽培和饮片加工各环节质量相关因素标识出来,可依据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扩展、修改现有的科学工作流,提供给不同的企业自己专属的质量体系,做到个性化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质量管理模式,该文可为提升中药生产质量,实现质量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当归适生区分布的影响及时空变化趋势,为当归生产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不同气候情景下(SSP126和SSP585)当归的适生区分布进行预测,利用质心位移法绘制适生区移动轨迹,分析当归适生区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 当前气候条件下当归总适生区面积约为148.13×104 km2,海拔、年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当归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海拔的影响最大,贡献率为49.1%。未来SSP126和SSP585气候情景下,当归总适生区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均在2050年达到最大值,高适生区和极高适生区受气候影响较大,新增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青海东部的高海拔地区,适生区质心均向高纬度方向移动。SSP126情景下适生区面积在2081-2100年又有所增加。结论 未来气候条件下当归适生区向高纬度方向移动,温度升高可能是导致其适生区变化的重要因素,可进行相关生产规划。  相似文献   
54.
[目的]采用红外光谱技术对金钗石斛原药材及两种提取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进行整体分析。[方法]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金钗石斛原药材、水提醇沉提取物、无水乙醇提取物进行结构分析及鉴别。[结果]金钗石斛原药材一维红外光谱图反映出2 923 cm-1、2 855 cm-1、1 738 cm-1、1 155 cm-1、1 081 cm-1、1 019 cm-1等特征峰,推测金钗石斛中含有脂类、芳香类和淀粉类成分。原药材二阶导数谱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以上结果,同时出现了1 318 cm-1附近以及783 cm-1附近的草酸钙吸收峰。金钗石斛水提醇沉提取物和无水乙醇提取物的红外谱图中均出现了脂类、芳香类和糖类的特征峰,且与原药材相比峰数、峰强都有改变。金钗石斛水提醇沉物一维和二阶导数谱中均出现了较强的淀粉特征峰,说明水提物中主要是水溶性多糖,且多糖主要以淀粉形式存在。而无水乙醇提取物谱图更清楚的出现了脂类和芳香类的相关特征峰,且峰数与峰形和油类标准品比对,重叠性高。[结论]金钗石斛中主要含有多糖类以及脂肪类物质,多糖主要是以淀粉存在,且金钗石斛中的脂肪类含量较高。不同的提取溶剂所出现的谱图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完美诠释了"相似相溶"原则。红外光谱适合于金钗石斛的快速鉴别及质量评价与控制。  相似文献   
55.
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月份和年限金钗石斛中石斛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月份和年限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探索不同采收月份和年限石斛碱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月份和年限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月份中,9月份石斛碱含量最低,为0.239%,1月份石斛碱含量最高,达0.559%,不同采收年限中,一年生石斛碱含量最高,达0.546%。结论:不同月份、不同年限的金钗石斛中石斛碱均有明显差异,实验为金钗石斛采收期的确定提供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56.
甘草柠条水浸物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甘草与柠条种间化感作用的研究,揭示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为甘草柠条复合种植模式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甘草和柠条根、茎叶和枯落物的水浸液处理彼此的种子、幼苗和移栽苗。结果:柠条根和茎叶水浸液(1~50 g·L-1)对甘草种子萌发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影响的程度很小。高质量浓度(50 g·L-1)柠条茎叶水浸液对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程度较大。柠条的枯落物、根和茎叶的水浸液对甘草移栽苗的外部生长和内在质量都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甘草根和茎叶的水浸液对柠条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但影响的程度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在试验所采用的水浸液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甘草柠条的种间化感作用不明显,彼此之间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7.
孙志蓉  王文全  翟明普  张锐锋 《中草药》2006,37(11):1711-1715
目的研究甘草1年生播种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变化及生物量分配模式。方法播种后动态测定甘草播种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量和生物量。结果甘草整个生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苗高和地径速生期的生长量分别占年生长量的63.3%和50.2%。根的生物量增长速率明显高于叶和茎的增长速率,7月20日~9月20日是甘草播种苗生物量积累较快的时期。甘草播种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9.02∶17.75∶33.23,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之比(R/T)为0.96。苗高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系数分别要大于地径与两者的相关系数。结论苗高、地径的生长动态符合S型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苗高、地径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清霾饮对北京地区PM2.5大气暴露下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鼻滴入PM2.5溶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利巴韦林组、清肺化痰丸组、清霾饮中、高剂量组、清霾饮预防组。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运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较TNF-α、IL-2、SIL-2R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肺匀浆中TNF-α水平和SIL-2R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IL-2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清霾饮中、高剂量组小鼠肺匀浆中TNF-α水平和SIL-2R水平均高于模型组,IL-2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指标随干预剂量的升高其影响幅度增加。结论:清霾饮对PM2.5染毒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9.
甘草有着中草药之王的美誉,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广泛,遍及医药、食品加工、日化等行业.近几十年,由于过度开发利用,我国乃至世界野生甘草资源出现了严重危机,甘草供求矛盾日益激烈.为了了解掌握我国甘草资源现状及市场供求状况,我们对我国野生甘草及人工甘草资源状况及甘草出口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本文根据部分调查内容,对甘草资源的市场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0.
我国林药林菌经济模式发展现状及其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药林菌模式是我国最具林业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其发展现状及优势的总结分析,发现林药林菌经济模式在林下种植模式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产量和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发展形式多种多样,产出的商品品种丰富,质量甚佳。林药林菌经济与"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更具特色,不仅保证了林下种植的因地制宜,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兼顾。我们应该积极运用林药林菌的发展优势,大力推进林药林菌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对中医药行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