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7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本文通过论述对桂枝汤方证的认识,取其调和营卫、健脾调肝、温经养血之效,结合临床辨证,加减治疗痛经、月经过少、妊娠恶阻、产后身痛、产后自汗等妇科疾患。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胃复安肌注给药与静脉给药治疗消化道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100例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道明显不良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胃复安肌注,B组给予胃复安同等剂量入莫菲氏管,连用3d,两组均观察使用后0.5h、2h的症状缓解程度及使用后48h、72h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 使用后0.5h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使用后2hA组症状缓解情况显著优于B组,且使用72h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使用胃复安肌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静脉给药,且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的几率显著低于静脉给药,胃复安肌注给药方法简便、疗效肯定,在正常使用时限内无副作用,较之静脉给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3.
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血管内皮细胞是TNFα作用的靶细胞之一。由TNFα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在很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rhTNFα(简称TNF)引起大血管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功能、代谢的损伤以及其与内皮细胞中原癌基因表达的关系,试图从中说明TNF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早期损伤的部分分子机制。1-细胞增殖动力学:在体外培养的大血管内皮细胞(HVEC,第3~4代)中发现,加入TNF(20~40ngmL)后…  相似文献   
74.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我院1985-01/1999-01收治34例闭合性胰腺损伤,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19岁~72岁,20岁~45岁占82%(28/34例).交通事故18例(52.9%);建筑物倒塌或其他重物压伤11例(32.4%);腹部拳击伤3例(8.8%);爆炸或枪弹伤2例(5.9%).按照Lucas分类法[1] Ⅰ度:钝挫伤6例(17.6%);Ⅱ度:挫裂伤18例(53%);Ⅲ度:断裂伤7例(20.6%);Ⅳ度:碎裂伤3例(8.8%).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伴骨转移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总结临床诊疗经验,以提高伴骨转移NB患儿的生存率.方法 以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伴骨转移NB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并总结患儿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76.
背景:有研究表明微小RNA及潜在靶基因在肝癌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构建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微小RNA真核表达载体,评估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干扰效果。 方法:根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序列设计合成4对微小RNA不同干扰片段,克隆到pcDNA6.2-GW/EmGFP-微小RNA真核表达载体上,测序分析鉴定插入序列的完整性;并将其转染至HepG-2细胞株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干扰效果,蛋白印迹技术测定重组体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构建的4组重组体插入片段的碱基序列完全正确,重组体能干扰肝癌细胞HepG2细胞血管内皮因子基因的表达,4组重组体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 < 0.05),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3表达水平最低,抑制率87%。结果证实,实验成功构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表达载体,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小RNA;肝癌;肝细胞;抑制;基因表达;组织工程 缩略语注释:VEGF: vascular endothelialcell growth facto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5.017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及Hp形态的影响。方法从7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用于模型复制,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三联组(以下简称西药组)、脾胃培元法组(以下简称中药组)、针刺组、脾胃培元法+针刺组(以下简称针药组),每组10只。各组经相应处理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HE分别测定Hp清除情况及胃黏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针药组清除Hp的作用优于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对受损的胃黏膜形态也有明显改善。结论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疗法可用于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78.
宁颖  孙建  吕海宁  屠鹏飞  姜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1938-1941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D101,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ODS,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赤小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借助ESI-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其结构为2β,15α-二羟基-贝壳杉-16-烯-18,19-二羧酸(1),2β-O-β-D-葡萄吡喃糖-15α-羟基-贝壳杉-16-烯-18,19-二羧酸 (2),2β-(O-β-D-葡萄吡喃糖)atractyligenin (3),3R-O-[β-L-阿拉伯吡喃糖基-(1→6)-β-D-葡萄吡喃糖] 辛-1-烯-3-醇 (4),(6S,7E,9R)-6,9-二羟基-megastigman-4,7-二烯-3-酮-9-O-β-D-葡萄吡喃糖苷 (5),刺五加苷D(6),白藜芦醇(7)和麦芽酚(8).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现状,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于2016年4月6日—5月6日向全国13个省份158所不同级别医院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别调查各所医院开展职业暴露监测首年、2010年及2015年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管理及监测情况。结果81.65%(129/158)的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工作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98.73%(156/158)的医院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77.22%(122/158)的医院存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漏报现象。共发生职业暴露事件11 116例,调查首年发生1 542例,2010年发生2 474例,2015年发生7 100例。锐器伤在各类职业暴露类型中占96.76%;职业暴露人员职业分布中,护理人员占53.90%;职业暴露人员科室来源主要为普通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等;引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器具主要为注射器、头皮钢针、手术缝针等;静脉注射、针头丢入利器盒、手术缝针等是引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在职业暴露源阳性分布中,以乙型肝炎病毒(HBV)为主,占58.69%。结论我国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的风险大,危害重,形势严峻,应通过政府立法、推广应用安全器具、规范医务人员操作行为、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强化医务人员教育与培训、建立健全职业暴露报告、评估和随访机制等措施,以切实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通过脂质体包裹蒽环类药物,增加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其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包括手足综合征和手足部位以外的皮肤不良反应。局部擦烂样皮炎的发生机制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