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内皮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72例冠心病(CH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3例)和葛根素组(39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检测其血糖,胰岛素,纤溶指标,计算胰2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行静脉闭塞试验(VOT);同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的血浆胰岛素(FINS)浓度增高(P<0.05),ISI降低(P<0.05),VOT前及VOT时内皮细胞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降低(P<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增高(P<0.01)。FINS,ISI与纤溶指标存在高度线性相关意义。(2)葛根素组治疗后FINS,PAI-1下降(P<0.01),ISI,VOT前及VOT时t-PA增高(P<0.05,<0.01),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认为葛根素能改善CH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内皮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22.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L(sCD40L)等指标变化,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112例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40mgqd)、治疗2组40例(术前服阿托伐他汀40mg,术后服阿托伐他汀20mgqd)和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3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测定3组PCI术后血清hs-CRP、sCD40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PCI治疗后12h、24h、7d血清hs-CRP、sCD40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个治疗组术后12、24h的CK-MB升高>2倍正常值上限的患者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围术期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抗血小板、稳定冠脉血管内皮及粥样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3.
目的经结肠镜观察肠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75例肠结核患者进行短程化疗,化疗方案为2EHRZ/4HR。于化疗后1月、3月、6月进行结肠镜检查。结果23例肠外无结核病灶者化疗1月,病灶痊愈;52例肠外有结核病灶者,化疗1月,痊愈35例,化疗3月,全部痊愈;化疗6月,未见复发。结论无肠外结核的肠结核可以缩短化疗疗程。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随机血耱与住院期间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123例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随机血糖及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分析.依据入院第一次随机血糖分为3组,C1组(52例):<7.8 mmol/L;G2组(38例):7.8~11.0 mmol/L;G3组(33例):>11.0 mmol/L.入院血糖与心功能指标之间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心衰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血糖正常组(G1组)相比,G2组、G3组Killip分级≥Ⅱ级的发生率增加(P<0.05或P<0.01);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P<0.05)、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P<0.05和P<0.01)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和P<0.01)降低.入院血糖与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峰值、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1、0.181、0.232,P<0.05或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值为-0.263,P<0.01).入院血糖水平是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衰的预测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201,P=0.006).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是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衰发生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亚冬眠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推测其可能机制。方法人选69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冬眠合剂半量每4~6h静脉滴注,观察其体温、血压、心率、呼吸,测定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平均值、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钾离子(K^+)和镁离子(Mg^2+)含量,记录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死亡例数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干预组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平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体温、血压、血浆NE含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K^+、Mg^2+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例数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亚冬眠疗法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温和血压,减少应激性NE释放,有效维持心功能,减少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6.
不同年龄便血患者结肠镜检查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虽然不及上消化道出血高,但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往往较困难,容易发生漏诊、误诊,因而临床上不容忽视。随着纤维结肠镜和电子结肠镜的逐渐普及,使得临床上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取得了重大进步。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恩施自治州中心医院1998~2002年486例便血患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探讨不同年龄便血患者的病因及结肠镜在便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ei指数与左心室充盈模式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Tei指数与左心室充盈模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5例AMI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参数进行检测。由二尖瓣及左心室流出道多普勒血流频谱曲线测定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RT)、等容收缩时间(ICT)及左心室射血时间(ET)。左心室Tei指数=(ICT+IRT)/ET。依据二尖瓣E波减速时间(EDT)和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Vp)将165例AMI患者分为正常充盈组、松弛性减低组、假性正常化组、限制性充盈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远期存活的风险预测。结果:165例AMI患者中,正常充盈43例、松弛性减低55例、假性正常化35例、限制性充盈32例。与正常充盈组比较,松弛性减低组、假性正常化组、限制性充盈组的Tei指数增大(P<0.05~0.01);限制性充盈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增加(P<0.05~0.01)。平均随访12(0~17)个月时,22例患者死亡。死亡组的Tei指数与生存组的Tei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ox模型生存分析显示Tei指数≥0.6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相对危险系数为3.997,P=0.028)。结论:AMI患者Tei指数与左心室充盈模式有关,能够反映左心室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是AMI后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8.
炎症与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史卫国  孙学玉 《临床荟萃》2004,19(21):1255-1256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低程度的炎症过程,有多种炎症因子和炎症细胞参与其发生发展。内皮细胞损伤,单核细胞聚集、黏附到内皮细胞,血小板的异常激活在。AS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与AS有着相似的动脉炎性病理改变,都有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受损。高血压时,AS的发  相似文献   
29.
丙泊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介入封堵术,术前用阿托品0.02mg/kg,入导管室后建立静脉通道,予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继以丙泊酚50μg/(kg·min)持续泵入。连续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观察呼吸幅度的变化及有无呼吸道梗阻,造影检查封堵的即刻效果。结果:麻醉后心率、血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血氧饱和度无明显下降,丙泊酚诱导迅速、作用平稳、术后苏醒快、苏醒期副作用少。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持续泵入丙泊酚可安全地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中的麻醉。  相似文献   
30.
孙学玉  张芳  王修卫 《医学综述》2007,13(24):1990-199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疾病,炎症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C-反应蛋白是炎症的标志物。研究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新的危险因子,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良好的相关性。应用高敏C-反应蛋白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干预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预防急性冠状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