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5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3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70篇 |
口腔科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103篇 |
内科学 | 132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50篇 |
外科学 | 151篇 |
综合类 | 273篇 |
预防医学 | 65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7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61篇 |
肿瘤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54篇 |
2011年 | 75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59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48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6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微小RNA-221(miR-221)和CDKN1C/P57表达情况,并探讨特异性miR-221抑制剂对癌细胞增殖、凋亡及CDKN1C/P57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以及4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Lovo、SW-480、Caco2中miR-221表达情况;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CDKN1C/P57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将miR-221和anti-miR-221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转染Caco2细胞系,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 miR-22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041±1.40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806±0.341,P<0.01);同样,miR-221在4种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亦高于正常对照细胞.CDKN1C/P57 mRNA水平在结直肠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并不显著;但其蛋白相对表达量结直肠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19±1.708比0.972±0.316,P<0.01).癌细胞转染anti-miR-221后,CDKN1C/P57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凋亡率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同时S期细胞比例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R-221可能通过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使CDKN1C/P5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从而促进结直肠癌发生发展;anti-miR-221可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同时诱导细胞凋亡,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生长;miR-221有可能成为结直肠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比较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和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我科治疗的8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所用不同黏度骨水泥分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病人43例(低黏度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病人40例(高黏度组).记录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进行术前及术后1 d、术后3个月疼痛及功能进行评价.通过X线检查对术前、术后椎体各部进行测量,统计椎体高度变化.结果 83例病人术后均得到3个月随访.两组术前VAS评分和骨折压缩率上无差异.高黏度组的手术时间较低黏度组明显缩短(t=22.32,P=0.000).术后1 d、术后3个月,两组组内VAS评分、ODI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0),但术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0.05).高黏度组骨水泥渗漏率较低黏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4).椎体成形术后高黏度组椎体高度恢复优于低黏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椎体成形术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骨水泥均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与低黏度骨水泥相比,高黏度骨水泥有着较低的骨水泥渗漏率,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降低了术中放射性的暴露.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比较3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并测量X线侧位片的椎体高度和Cobb’s角度改变,评价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全部病例疼痛完全解除或有明显缓解,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2%,Cobb’s角平均矫正24.6°。结论对于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老年患者,选择椎体后凸成形术近期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探讨非接触共培养条件下,大鼠SCs对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的诱导分化效应,为神经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种子细胞提供参考。方法取新生1~2 d 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Cs,并行S-100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成年雄性SD大鼠腹股沟和腹膜后脂肪组织,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ADSCs并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型CD29、CD34、CD45、CD73、CD90和CD105。取原代SCs和第3代ADSCs按2∶1比例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实验组),以单纯培养ADSCs作为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培养14 d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神经元核蛋白(neuronal nuclei protein,Neu N)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细胞率。结果成功分离培养ADSCs并能连续传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其高表达CD29、CD90、CD73和CD105,低表达CD34和CD45。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实验组共培养后原本呈梭形的ADSCs以胞核为中心收缩,胞体折光性增强,胞体伸出多个长而粗的突起;对照组ADSCs形态无显著变化。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染色示,共培养后14 d实验组均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MAP2、Neu N、GFAP,且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SCs与ADSCs非接触共培养,两者不仅能够共生,且SCs能显著促进AD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7.
背景: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间断注射(IDI)和胺碘酮口服可改善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H F)患者的生存率。本研究旨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疾病(IH D)患者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患者对长期应用IDI 胺碘酮疗法的反应是否不同。方法:此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21例IH D患者(IH D组)和16例IDC患者(IDC组),这些患者尽管已接受最佳药物治疗仍存在失代偿性CH F,并在初次72h注射多巴酚丁胺治疗后停用多巴酚丁胺。入选患者被给予口服胺碘酮400m g/d,并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每周1次,每次10μg/(kg·m in)注射8h。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及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48.
目的:开发一种能够利用多层(16层)CT(M SCT)客观地判断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的诊断技术,并在临床病例中将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背景:M SCT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诊断方法,有望取代CAG。通常认为应用CT诊断高度钙化病灶和支架内病变较为困难。方法:分别应用M SCT和CAG对连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临床数据、心脏功能容量、左室功能及神经激素激活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预测能力。方法:前瞻性研究中,入选年龄≥60岁、NYHA心功能Ⅱ-Ⅳ级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至少18个月。研究开始时,获取体格检查、超声心动图、血样和诺丁汉健康量表生活质量(QoL)测量数据。随访中收集死亡率和再入院率。结果:入选208例患者(其中男性58%,平均年龄76岁,射血分数34%),平均随访1122d。所有病例中,74例(36%)死亡,171例(82%)再入院。单变量分析中,再入院可由较差的QoL(169±118vs83±100,P〈0.001)、年龄(P〈0.01)、肌酐(P〈O.01)、血红蛋白(P〈0.01)和糖尿病(P〈0.1)预测;采用多变量分析发现,研究开始时的QoL是再入院的唯一独立预测因素(x^2=25.2,P〈0.001)。单变量分析中,死亡率与QoL相关(183±117vs142±115,P〈O.05).而在多变量分析中死亡率与传统变量(年龄、男性性别、收缩功能、BNP及血肌酐)均相关(x^2=48.9,P〈0.001)。 相似文献
50.
目的:细胞与细胞之间及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在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检测细胞间粘附作用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方法:我们建立了以^3H-TdR掺入实验为基础的细胞粘附检测方法。①首先将待检测细胞之一于96孔培养板培养使之贴壁,进行细胞铺底;②将另一待检细胞标记^3h-TdR;③将2种细胞在培养板中共同孵育4h,使之相互作用;④轻柔洗去未粘附细胞,将剩余细胞以多头细胞收集仪收集,β计数仪测cpm值;⑤可通过单抗等进一步证实细胞间粘附的特异性。结果:将^3h-TdR掺入实验用于细胞粘附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它能准确地检测细胞间的粘附现象,并反映其相对强弱。结论:^3H-TdR掺入实验由于采用同位素标记方法,敏感性较好。通过阻断实验亦能保症实验的特异性,能胜任细胞粘附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