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抗病毒治疗问题澳大利亚的Desmond PV等对此问题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其病因为特定的致病因素,可称为“肺毒”或“肺役”,此致病因子具有类似湿邪和热邪的性质,但不可与“六淫”邪气相混淆。其发病过程为正邪相争、正邪消长的具体表现,普通型SARS邪气实,正气不虚,随着正气驱邪外出,疾病渐愈。重型SARS多由于邪毒过剩或正气本虚所致,部分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SARS不具有卫气营血证的传变规律,仅用表里辨证即可。从SARS的发病过程看,中医的正气,与西医的“免疫”概念不甚一致,与“细胞免疫”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799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原学与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e抗原表达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为重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00-2004年各型重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应用微粒子方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1)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3.50%,慢性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96.77%;(2)5年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拷贝/ml组,总病死率为53.25%,小于1×105拷贝/ml组,病死率为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抗原表达对病死率无影响;(3)2004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病例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死率由2000年的54.64%下降至2004年的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肝炎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主,病毒载量高是高病死率关键因素之一,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预防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诱导的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的作用,观察其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病理学影响。方法 5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各18只,各组根据不同处理时间再分为24 h、48 h、72 h三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模型组及中药组大鼠一次性给予2%ANIT按100 mg/(kg·d)灌胃造模,正常组仅给予同等容积色拉油灌胃。造模2 h后中药组大鼠给予茵陈蒿汤中药煎剂1 ml/100 g灌胃,每日1次;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造模成功后分别于24 h、48 h、72 h取相应时相动脉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等,并取肝右叶同一部位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模型组各时相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TBA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肝细胞、胆管细胞肿胀坏死和炎细胞浸润较正常组严重;中药组各时相血清ALT、AST、TBIL、DBIL、ALP、GGT、TBA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肝细胞、胆管细胞肿胀坏死、炎细胞浸润等情况明显减轻。结论茵陈蒿汤可明显降低ANIT灌胃诱导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血清生化指标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发现,根据HBV DNA—S区的碱基不同,HBV的基因型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各异,感染后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区别,为深化研究乙型肝炎的流行、预防和治疗特点,对我院收治的北方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合被检测者的临床情况作简要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病时胆囊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病原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系统临床资料报告,为此我们采用随机序贯登记方法,对212例各型肝炎(含肝硬化)进行临床观察。通过治疗前后对照发现肝病时胆囊壁增厚十分普遍;胆囊结石和息肉在乙型肝炎中高发;胆囊的细菌感染对重症肝炎的预后密切相关,现将临  相似文献   
7.
孙凤霞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郁证患者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主张运用解郁合欢汤加减治疗,基础方为合欢花、合欢皮、柴胡、当归、白芍、郁金、丹参、茯神。临床兼见肝郁脾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肝郁化热证,以解郁合欢汤加牡丹皮、栀子等清泄肝胃郁热药物治疗;肝郁血瘀证,以解郁合欢汤加桃仁、川芎等活血通络药物治疗;肝郁阴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一贯煎加减治疗;肝郁阳虚证,以解郁合欢汤合黄芪桂枝汤加减治疗;肝郁挟湿者,以解郁合欢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形、气、神的角度分析了乙肝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并提出了从精神方面、恢复肝脏功能及修复肝纤维化三方面综合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瘙痒是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一个常见症状。既往研究的胆汁淤积性瘙痒的潜在致痒因子有胆盐、组胺、孕酮代谢产物、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和溶血性磷脂酸等。然而,胆汁淤积性瘙痒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的止痒方法仅可使部分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新的止痒方法已被提出和(或)正在研究中。在回顾近期关于胆汁淤积型肝病并发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实验和临床试验,以便提高对胆汁淤积性瘙痒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0例为研究对象,肝穿作病理检查进行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诊断,并四诊合参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复合证候按单证统计,分析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S0期以湿困中焦、肝气郁结多见;S1期以湿困中焦、肝郁脾虚多见;S2期以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多见;S3期以瘀血阻络、肝肾阴虚多见;S4期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G1级以肝气郁结、湿困中焦多见;G2级以肝郁脾虚、湿困中焦多见;G3级以瘀血阻络、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多见;G4级以瘀血阻络、肝胆湿热多见。瘀血阻络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即随肝脏纤维化及炎症程度加重,瘀血阻络增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分期及炎症分级存在中医辨证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