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人工流产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组研究.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进行麻醉;氟比洛芬酯组采用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痛优良率;丙泊酚平均用量、患者唤醒平均时间;麻醉中呼吸抑制和宫缩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开始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结果 氟比洛芬酯组患者镇痛优良率跟芬太尼组无显著差异,P>0.05;氟比洛芬酯组丙泊酚平均用量显著比芬太尼组少,患者唤醒平均时间显著比芬太尼组短,P<0.05;氟比洛芬酯组患者呼吸抑制率显著比芬太尼组低,宫缩情况显著优于芬太尼组,P<0.05.在手术开始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跟术前比较均有所降低,但芬太尼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氟比洛芬酯组,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的可行性高,可有效发挥镇痛作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唤醒时间,减少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宫缩情况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2.
全方位控制疼痛的阶梯止痛法缓解疼痛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效缓解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疼痛的方案.方法选择85例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完整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单纯姑息治疗不能达到真正控制疼痛的目的.结论阶梯止痛药物治疗方法才能真正缓解病人的痛苦,提高带瘤生存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3.
目的:验证乐脉颗粒质量保证体系在生产过程的效率和工作质量.方法: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乐脉颗粒成品进行均匀度判定,应用判定结果对乐脉颗粒质量保证体系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空白和判定组样本的均匀度显著性差异,判定对照组样本具显著性差异.结论:评估表明,体系内质量保证措施得当、有效,体系的运转处于受控状态.  相似文献   
84.
四川地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双亲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四川地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双亲突变基因类型的特点。方法 对27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双亲采用盐水渗透性试验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碱变性法测定抗碱血红蛋白(HbF)、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比色法测定血红蛋白A2(HbA2)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Hb等β-地中海贫血血液学检查。用常规方法抽提外周血白细胞DNA,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ASPCR)分析其基因类型。结果 27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其双亲共81例标本中检测出最常见的3种基因突变是CD17(A→T)、CD41-42(-TTCT)、IVS-Ⅱ-654(C→T),占总数的94.54%。结论 采用MASPCR法进行基因诊断,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一次可检测多种突变基因型,提高了基因诊断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与传统斜视矫正术在学龄期斜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6例学龄期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和对照组(传统斜视矫正术),各4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35%vs. 81.40%,χ2=4.074)相对更高(P <0.05),并发症发生率(2.33%vs. 18.60%,χ2=4.468)、术中出血量[(0.71±0.22)m L vs.(3.05±0.24)mL,t=47.130)相对更低(P <0.05),手术时间[(14.97±2.69)min vs.(21.87±5.04)min,t=7.920)相对更短(P <0.05)。结论 在学龄期斜视的临床治疗中,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是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减少并发症对于术后康复的妨碍,帮助患者尽快摆脱斜视症状的困扰。  相似文献   
86.
湿邪致病在临床上广泛多见,病情复杂且易与其他邪气合而为病,缠绵难愈。孙冰教授师从于邓家刚教授,将其理湿的理念实践于临床,认为百病多因湿为害,调治务当常理湿;理湿不忘分辨证、理湿不忘通瘀滞,既注重审因辨证,又强调因湿致瘀而致湿瘀合病乃临床疑难杂病之症结。此文针对孙冰教授理湿理论与临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7.
陈汉文  孙冰  孙海玲  张丽  徐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296-1299
目的 探讨垂体瘤患者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外科手术的439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型、本次是否复发、侵袭性、垂体卒中、手术方式、肿瘤是否全切、术前垂体功能减退、肿瘤复发等,分析术后垂体功能减退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439例垂体瘤患者中,微腺瘤17例,大腺瘤356例,巨腺瘤66例。阈值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拐点为22 mm。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2 mm〔OR=1.23,95%CI(1.15,1.31)〕、术前垂体功能减退〔OR=3.91,95%CI(1.64,9.09)〕是影响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因素(P<0.001)。结论 肿瘤直径和术前垂体功能减退是术后垂体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8.
89.
外科手术后假性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后继发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方法5例外科手术后继发不同部位假性动脉瘤,采用不同的介入方法治疗。1例左侧髂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经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后作手术人工血管置换,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采用覆膜支架置入术将其隔绝,3例终末型动脉的假性动脉瘤采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栓塞。结果所有假性动脉瘤均完全闭合,未出现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的介入技术治疗外科手术后继发假性动脉瘤临床效果肯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T细胞Th1/Th2、Th17/Treg介导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肝郁脾虚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及门诊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痛泻要方加减进行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干预2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疗效进行评价,采集患者外周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4、IL-10、IL-17和IFN-γ的含量。之后计算每个样本治疗前后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为41.94%,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7.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呈现降低趋势,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降低趋势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L-4和IL-10的含量升高明显,IL-17和IFN-γ的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值分析发现,治疗后两组IFN-γ/IL-4和IL-17/IL-10的比值均呈现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降低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症状,机制与其能够促使Th1/Th2、Th17/Treg介导的炎性平衡朝炎性抑制方向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