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31.
目的:评价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16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中医辨证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疗程8周,随访2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症状积分、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及12、24周病死率.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肝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将慢性重型肝炎的整体临床有效率提高至76.2%,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周病死率36.9%,对照组为45.7%,降低近10%;两组均未见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基于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具有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安全性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TGF-β1、TGF-β1R siRNA联合应用对小鼠急性肝损伤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大鼠36只分为2组: 正常对照组(n=6, 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n =30).实验组动物在实验第1天和第5天腹腔注射CCl4花生油溶液6 mL/kg, 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启动TGF-β/Sma d信号传导通路.实验分为TGF-β1 shRNA干预组(T);TGF-β1siRNA+TβRⅠshRNA干预组(T+R1);TGF-β1shRNA+TβRⅡ siRNA干预组(T+R2);TGF-β1siRNA+TβRⅠshRNA+TβRⅡ shRNA干预组(T+R1+R2)和模型对照组(M).观察各实验组血清ALT、AST、HA;肝组织学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1、COL-3、TGF-β1、Smad3、PCNA和TGF-α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shRNA质粒DNA干预的4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 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 AST及HA的水平(ALT: 592.80±98.4 IU/L, 440.80±91.9 IU/L, 461.61±120.0 IU/L, 284.00±49.0IU/L vs 949.5±196.1 IU/L;AST: 686.80±112.3IU/L, 591.00±99.87 IU/L, 607.50±84.8 IU/L,398.30±61.9 IU/L vs 985.67±274.8 IU/L;HA:5682.80±824.14 μg/L, 2871.26±394.68 μg/L,3004.29±354.25 μg/L, 1982.12±402.71 μg/Lvs 8444.65±812.15 μg/L, P<0.05)的测定值;4个治疗组两两比较, T+R1+R2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shRNA质粒DNA干预能明显抑制TGF-β1, Smad3, α-SMA,COL-1及COL-3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均P<0.05).其抑制效果以T+R1+R2组最明显.对蛋白水平表达的作用也有相似趋势.结论: 针对TGF-βRⅠ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Ⅱ型受体(TβRⅡ)的siRNA联合治疗对小鼠肝损伤中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3.
孙克伟 《肝博士》2023,(2):45-46
<正>我们经过4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阳黄-阴阳黄-阴黄”模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临床疗效明显提高。现结合我们的研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1.发现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化趋势,提出“阴阳黄”病证名,建立“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模式治疗ACLF中医治疗ACLF参照黄疸辨证论治。黄疸辨证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与瘀热为主,属热属实;阴黄以寒湿与虚寒为主,属寒属虚。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舌苔变化与唾液、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变化及舌苔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GFR)的关系,探讨唾液血清h-EGF在乙肝病理舌苔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5例其它消化系统疾病、15例其它系统疾病及15例健康人做对照组,放免法检测受试者唾液、血清h-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舌苔上皮细胞h-EGFR表达,观察并记录病理舌象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病理厚苔组唾液、血清h-EGF含量明显升高(P<0.01)。乙肝组白厚(腻)苔、黄腻苔舌h-EG FR表达增强,唾液、血清h-EG F含量明显升高,与其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肝病理舌苔的形成与唾液h-EGF含量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5.
莪术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莪术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莪术大,小剂量对其肝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肝细胞膜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的改变。结果 大剂量莪术能明显降低肝细胞膜Ca^2 -ATPase活性(P<0.01)及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论 大剂量莪术可加重BSA致肝纤维化大鼠肝损伤,与其明显降低肝细胞膜Ca^2 -ATPase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黄芩汤治疗索拉非尼所致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服用索拉非尼后出现腹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给予黄芩汤煎服,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蒙脱石散及肠道菌群调节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腹泻持续时间、腹泻程度、肠道菌群变化、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腹泻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腹泻程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治疗组肠球菌、肠杆菌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0.0%(P0.05)。结论黄芩汤能明显改善索拉非尼所致腹泻,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维护肠道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37.
在肝炎肝硬化状态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感染肝炎病毒引起急性肝炎后发生肝硬化的机率在1%以下。而在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可使淋巴细胞在肝内浸润,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病变反复或持续发展,则可在肝小叶内形成纤维间隔,再生结节而形成肝硬化。据统计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机率约3%,慢性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机率约30%,慢性丁型肝炎约33%发展为肝硬化,且可加速慢性乙型肝炎转为肝硬化的过程。对于已发展为肝硬化的  相似文献   
138.
慢性重型肝炎的中医治疗多按黄疸(阳黄、阴黄)辨证治疗,一般可取得较好疗效。但慢性重型肝炎血浆置换术后,大部分患者中医辨证既非完全的阳黄,又非完全的阴黄;既有阳黄的表现,又有阴黄的特征(简称阴阳黄证)。对这一类黄疸,目前尚没有形成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清化和温化两种治法的尺度难以把握,导致治疗上的困惑。本研究运用清热化湿、解毒化瘀和健脾温阳、解毒化瘀法共治疗57例血浆置换术后慢性重型肝炎阴阳黄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9.
目的:评估紫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对照研究。413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紫珠胶囊)310例和对照组(苦参素胶囊)103例,用药时间24周。于12、24周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和HBV标志物,每隔4周随访,记录中医症状积分以评价中医证候疗效,记录不良事件和实验室异常的数据,以监测研究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人口学、临床和病毒学特征相似。经过24周的治疗,治疗组抗病毒综合应答率为42.58%,HBV DNA下降超过两个log对数级比率为54.84%,优于对照组(P〈0.05);HBV DNA阴转率为33.23%、HBeAg阴转率为31.93%、e抗原血清转换率为13.0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紫珠胶囊组中医证候改善率为87.42%,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基本相似,紫珠胶囊组为0.63%,苦参素胶囊组为2.89%。结论:紫珠胶囊具有较好地抑制HBV的作用,对CHB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有显著改善效果,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