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48篇
综合类   429篇
预防医学   21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222篇
  13篇
中国医学   204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孙健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16-1617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方法及特征。结果 :上消化道双重造影显示钡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段受阻 ,表现为典型的纵行“笔杆样”压迹 ,卧位可缓解。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应用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减少本病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24ABPM)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50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40例;另选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 riess法测NO,用放射免疫法测ET;采用PH ILIPS HD I 5000型彩色多普勒仪测定三组受试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LVM),以>215 g为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标准。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ET、IVS、LVPW、LVDd、和LVM均显著增高,NO、ET、NO/ET明显降低(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与NO、NO/ET呈正相关(r=0.467,0.267,0.713,P<0.05),与ET、IVS、LVPW、LVDd和LVM呈负相关(r=-0.761~-0.264,P<0.05)。结论NO和ET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ET升高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并加重左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23.
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的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的药动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2组,按双周期交叉口服雷贝拉唑的2种制剂,剂量40mg,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雷贝拉唑的浓度,计算2种制剂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雷贝拉唑片和雷贝拉唑胶囊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50±s470)和(1149±750)μg·L-1;tmax分别为(3.3±1.1)和(3.2±0.8)h;t12ke分别为(1.7±0.9)和(1.6±0.7)h;AUC0~t分别为(4211±3225)和(4373±3578)μg·h·L-1;AUC0~∞分别为(4340±3568)和(4478±3732)μg·h·L-1。2制剂间无显著差异(P>0.05)。雷贝拉唑胶囊相对生物利用度F0~t为(103±29)%。结论: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表明,雷贝拉唑胶囊和片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24.
孙健  单秋华  陈新勇 《中国针灸》2005,25(9):633-635
目的:探讨针刺经穴(风池、天柱)、夹脊(C4~C6)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20例VBI患者分3次分别观察针刺经穴组、夹脊组、配伍组3个穴组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ys)的影响.结果:3组针刺后椎-基底动脉的vsys较针刺前相比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P<0.01),但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风池、天柱或C4~C6夹脊组或两者同用,均可使VBI患者椎-基底动脉的vsys值升高,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但从即刻改善程度来说,两者之间未发现协同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建立盐酸万乃洛韦缓释片体外释放度测定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水为释放介质,检测波长为251 nm,对其进行常规的方法学进行研究.结果:本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9%,100.0%,RSD分别为0.96%,0.41%,0.59%,在2.7~19.5 mg*L-1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吸收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7).本品释放度受转速影响较小,而不同方法及介质pH值影响较大,同批产品的释放度均一性较好.结论:本法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6.
易玮  孙健  许能贵  谢长才 《新中医》2007,39(1):104-106
目的:观察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肝脏和胰腺的形态学影响,以及饮食因素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1组、模型2组、针刺1组、针刺2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方法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继续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1组继续以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模型2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针刺1组继续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2周,同时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针刺2组改为普通饲料喂养2周,同时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治疗结束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并观察对比各组大鼠肝脏和胰腺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1组大鼠的FBG、INS均较空白组升高,而ISI则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模型2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大鼠的FBG、INS均下降,而ISI则上升,与模型1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针刺2组INS下降和ISI升高的效应较模型2组和针刺1组明显(P〈0.05)。针刺可以逆转胰岛素抵抗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饮食因素具有促进作用。针刺可以增加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内细胞数目,逆转其形态的异常。结论: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逆转作用,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肝脏和胰腺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饮食因素可以促进针刺治疗的这些效应。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行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8.
孙健 《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37(11):837-839
目的改进AE活性酯的合成工艺。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氨噻肟酸,再与DM反应得到AE活性酯,AE活性酯的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确证。结果得到的AE活性酯总收率达39.4%,高于现有文献值。结论该合成方法简单,易于产业化。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测定美洛昔康胶囊的溶出度。方法 采用浆法测定溶出度 ,以pH 7.6的磷酸缓冲溶液作溶出介质 ,转速为10 0r·min-1。结果  4 5min时溶出度均大于 70 % ,线性范围 2~ 16 μg·ml-1(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 99.88% ,RSD =1.5 7%。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单核细胞合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CX3CR1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了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介导作用.[方法]①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②每份提取的单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KN、R031-8220(PKC特异性阻断剂)组.③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④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FKN、R031-8220与空白对照组的NF-κB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4.80±2.69)%.(20.10±2.78)%与(3.80±0.95)%(三组间差异P<0.05);TNF-α含量分别为(1506.1±69.3)pg/mL,(820.2±22.8)pg/mL,(80.5±5.5)pg/mL(三组间差异P<0.05).[结论]FKN-CX3CR1能增加NF-κB、TNF-α单核细胞的表达:而FKN与CX3CR1结合以后,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C,进而诱导单核细胞合成NF-κB、TN-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