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3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405篇
内科学   16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513篇
预防医学   223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299篇
  4篇
中国医学   166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通过了解高压注射器增温装置的加热时间与造影剂温度的关系,选择CT增强注射造影剂最佳时间,减少副反应与不适感的发生.方法2台不同型号(Ⅰ、Ⅱ型)高压注射器抽取温度分别为20、22、24℃造影剂100ml,放置增温装置后计时,分别在2、5、10、20、30、40、50、60、80、100、120min后测量造影剂温度并记录.结果同等条件下,Ⅰ型高压注射器内造影剂经增温装置加热后温度高于Ⅱ型;Ⅱ型高压注射器至少需要加热60 min造影剂温度方可达到32.5℃;温度在20、22、24℃的造影剂应用Ⅰ型高压注射器增温装置加热至36℃所需时间分别为100、80、60min.结论Ⅱ型高压注射器内造影剂经增温装置加热后2 h内达不到等同或接近人体温度;应用高压注射器增温装置,造影剂在短时间内达不到最佳注射温度;应用Ⅰ型高压注射器增温装置,温度在20~24℃造影剂加热至等同或接近人体温度所需时间至少为60~80 min.  相似文献   
72.
ICU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陈怡  孙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2,8(9):697-698
ICU肺部感染是指进入ICU 72h后发生的院内感染。文献报道[1] ,在ICU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 10 %~ 6 5 % ,死亡率达 2 0 %以上 ,已成为抢救危重患者成功的主要障碍。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12月我院ICU发生肺部感染 4 2例 ,我们对其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清热消痘方湿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北京中医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皮肤科收治的湿热蕴结型痤疮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6例采用夫西地酸软膏外涂,治疗组36例应用清热消痘方湿敷,疗程1个月,观察2组的GAG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GAG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8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14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皮疹脓疱、口臭、颜面油腻、尿黄等证候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各项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消痘方湿敷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4.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经验,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方法将肿瘤中心改建为符合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标准的定点医院,设14个病区850张床位;与援鄂医疗队共同成立联合护理部,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和规范,建立护理安全事件处理流程,构建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严格督导与质控。结果累计收治患者1 022例,治愈出院763例;三级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合格率为100%;隔离病区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构建统一的制度、工作流程及质量与安全管理标准,有利于多团队协作工作及同质化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经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3 mL/kg)干预治疗。Longa法评分标准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区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JNK3蛋白表达,RT-PCR检测JNK3 mRNA表达。结果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海马区神经元JNK3蛋白和JNK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下调神经元JNK3基因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76.
赵洪  孙丽 《妇幼护理》2023,3(8):1805-1808
目的 探讨对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1 年 8 月到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106 例乳 腺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3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负 面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负面情绪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 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能够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 意度。  相似文献   
77.
本文参考国内外侵袭性真菌病诊疗领域多学科专家对米卡芬净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的多项研究和指南推荐,以其作用机制、体外抗菌活性、对生物膜的作用及耐药性、药代动力学为基础,参考其在血液病/血液恶性肿瘤、重症、实体器官移植、呼吸和感染等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所在临床科室的防治策略和临床应用经验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对其药物经济学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8.
张振国  孙丽 《河北医药》2014,(3):425-427
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乙脑病毒引起,通过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夏秋季为发病季节高峰。本病发病急,病情重,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公众,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部分重症患者病后留有后遗症,无特异性有效疗法。全球均有乙脑病例发生,在拥有30亿人口的亚洲,JE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引起病毒性脑炎的首要原因。据估计,乙脑病毒每年至少引起50000例临床新发病例,其中大部分为≤10岁儿童,并导致10000例死亡患者,15000例长期神经、精神系统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肝硬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90例行无痛胃镜检查的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单纯异丙酚2 mg/kg,Ⅱ组:瑞芬太尼0.25μg/kg+异丙酚1 mg/kg,Ⅲ组:瑞芬太尼0.5μg/kg+异丙酚1 mg/kg。观察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后、检查前后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Ⅱ组和Ⅲ组在麻醉后胃镜检查前低血氧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且术中呼吸暂停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体动和局部疼痛例数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0.25μg/kg复合异丙酚应用于肝硬化患者胃镜检查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6例原发性SCCC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特征及预后。结果 26例患者中,24例患者表现为宫颈接触性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2例表现为月经不规则伴经期延长,妇检发现宫颈赘生物,其中15例为健康体检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非典型细胞。26例患者中,ⅠB1期10例,ⅠB2期8例,ⅡA2期2例,ⅢB期4例,ⅣB期2例。组织学特点为肿瘤细胞不规则巢片状分布,瘤细胞大小及形态较一致,圆形或短梭形,细胞质少,核深染,核仁不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其中2例合并中分化腺癌,2例合并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Ⅲ级)。26例患者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角蛋白(CK)阳性率为100%、细胞膜抗原(EMA)阳性率为84.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为100%、突触素(Syn)阳性率为92.3%、CD56阳性率为92.3%、嗜铬蛋白A(Cg A)阳性率为69.2%、TTF1阳性率为7.7%,Ki67阳性率为70%~90%。结论 SCCC少见,临床表现无特殊性,形态学与肺小细胞癌相似,瘤细胞表达联合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其早期即可复发或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