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患者男,47岁.因"上腹部胀痛8月余"入院.患者于2005年1月7日在饭店吃火锅后5 h出现上腹部阵发性剧痛、无放射、伴发热、无寒战、恶心及呕吐.在当地医院住院20 d,症状缓解;尿淀粉酶正常出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右下肺炎".4 d前无明显诱因再发,于2月27日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予普通标准饲料喂养,连续12周,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 p65的表达,TBA法检测肝匀浆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肝匀浆SOD活力,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T-α、IL-6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重度脂肪变、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NF-κB p65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表达较在正常组中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MDA含量和血清TNF-α、IL-6、NO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肝匀浆SOD活力则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发生非酒精性脂肪变性,NF-κB参与了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过程,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0只,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予普通标准饲料喂养,连续12周,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p65的表达,TBA法检测肝匀浆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肝匀浆SOD活力,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重度脂肪变、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NF-κBp65在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表达较在正常组中明显增高(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MDA含量和血清TNF-α、IL-6、NO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肝匀浆SOD活力则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发生非酒精性脂肪变性,NF-κB参与了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损伤过程,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血清TNF-α、IL-6、Leptin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tin)的变化情况.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10只,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予普通标准饲料喂养,连续12W,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Leptin含量.结果:造模组大鼠肝组织可见重度脂肪变、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造模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Leptin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发生脂肪变性,TNF-α、IL-6、Leptin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残胃病变内镜与病理及与Hp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12月~2005年11月我院进行胃镜检查2040例,经临床及胃镜检查确诊的胃术后残胃病变31例(1.5%),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方式、胃镜下表现及病理结果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31例胃术后残胃病变患者,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2~88岁,平均年龄(56.7±11.2)岁。胃术后复查发现残胃病变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17年。原发病为胃癌21例,消化性溃疡9例,萎缩性胃炎1例。手术方式:行Billroth式手术(简称毕Ⅰ式或毕Ⅱ式),毕Ⅰ式6例、毕Ⅱ式24例,Roux-Y吻合1例;临床表现:上腹不适、疼痛23例,呕血及黑便4例,反酸…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内镜下冷圈套息肉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亚蒂型息肉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结直肠直径6~20mm亚蒂型息肉患者200例,共246枚息肉,其中CSP组100例(122枚息肉)采用CSP治疗,EMR组100例(124枚息肉)采用EMR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迟发性息肉切除术后出血(DPPB)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即刻出血的发生率、术中及术后的穿孔率、手术时间、术后息肉复发率和新生息肉发现率。对两组10~20mm的息肉进一步分析,比较息肉直径、息肉位置、术后病理诊断、手术时间、完整切除数、内镜下成功切除数、操作失败后追加治疗数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息肉大小、位置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P组术中出血率高于EMR组(7.4%比0.8%,P<0.05),但CSP组术后延迟性出血率较EMR组(0比6.5%)下降(P<0.05)。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缩短[(2.6±0.7)min比(3.8±0.6)min,P<0.01]。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息肉复发,两组新生息肉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0~20mm息肉(CSP组51枚,EMR组48枚)的息肉直径、息肉位置、术后病理、完整切除数、内镜下成功切除数及操作失败后追加治疗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P组手术时间较EMR组缩短(P<0.01),术中出血发生率较EMR组高(P<0.05),但CSP组术后延迟性出血发生率较EMR组低(P<0.05)。结论对于6~20mm的结直肠亚蒂型息肉,CSP较传统EMR更安全,且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结石是胆系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多选用腹部B超和CT检查,但这两项技术对于胆总管末端小结石的诊断率均较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管微小结石误诊率也高达60%以上,且操作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检查(MRCP)时胆系小结石常受高信号的胆液掩盖而不易碌露。因此寻找更准确、更加微创的检金手段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年卫东等旧发现超声内镜榆查(EUS)对胆总管末端直径2.0~3.0mm的小结石也能明确诊断,而且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但术中可能发生的胆管损伤及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等并发症不容忽视.为了帮助术者在术中辨清胆管解剖,我们进行了LC中胆管内置入光源的研究.采用术中经内镜胆总管内置入光导纤维导管对胆囊管、胆总管及肝总管的关系通过钛夹明确的标记定位,部分术中进行胆管造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皮损处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1]。而308 nm准分子激光直接照射可诱导皮损中T淋巴细胞凋亡,对T淋巴细胞参与的疾病有独特的疗效[2]。我科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1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靛胭脂染色内镜在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将109例患者分为常规结肠镜阴性组(A组)、常规结肠镜阳性组(B组)、染色结肠镜阴性组(C组)、染色结肠镜阳性组(D组),分别行普通内镜及靛胭脂染色内镜诊断,并与组织学结果比较.比较2种内镜诊断方法对大肠微小息肉和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靛胭脂染色内镜对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