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71.
维生素A中毒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女 ,3岁 ,因“发热、头痛、呕吐伴咳嗽 2d”入院 ,近 1个月来患儿全身皮肤反复出现皮疹 ,瘙痒明显 ,纳差。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 ,精神较差 ,全身皮肤粗糙 ,可见散在红色丘疹及新旧抓痕和血迹 ,口唇红 ,略干 ,咽部充血 ,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 ,未见脓性分泌物 ,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拟诊“上呼吸道感染”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患儿上呼吸道症状消失 ,而头痛、呕吐、皮肤瘙痒未见好转 ,并出现全身非凹陷性肿胀 ,以颜面、四肢为主 ,触痛明显 ,且口唇干燥、皲裂和鼻粘膜出血 ,怀疑维生素A中毒。经详细追问病史 ,发现患儿自 …  相似文献   
172.
患儿 ,女 ,5月 ,因反复发热伴全身密集红色丘疹 10d入院。于 1999年 8月 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肛温 40 .2℃ ,无畏寒 ,发现颜面部鲜红、米粒大丘疹 ,次日波及四肢和躯干 ,皮疹稍高出皮面 ,压之褪色 ,无搔痒 ,口服欣可诺、非那根 ,病情无好转 ,收入外院予西力欣、丁胺卡那霉素、赛根啶及非那根治疗 1周 ,体温降至 3 8℃ ,皮疹基本消退 ,于 8月 2 7日出院 ,次日院外予头孢噻肟钠、赛诺金后 ,当日傍晚又出现全身丘疹 ,性状同前 ,体温升至 3 9.4℃ ,于 8月 2 9日住入我院。出生时有窒息史 ,本次发病前因继发性癫痫服用鲁米那至出现皮疹后停…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观察rhIL-6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方法 应用MTT、CFU-L及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8例急性白血病进行观察。结果 IL-6体外单独应用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无明显促增殖及诱导分化作用,但与G-CSF联合则常可抑制原代白血病细胞增殖。结论 IL-6与G-CSF联合用于化疗、放疗后的骨髓抑制更安全。  相似文献   
174.
冠心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是一种器质性疾病,中医谓之胸痹,常表现为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等。焦虑症为西医病名,是神经症中最常见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和躯体症状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如无明显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心悸、胸闷、手抖、出汗、尿频等。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有许多相同之处,许多焦虑症患者发作时往往就诊于心内科或急诊,心电图或有ST-T改变,易于误诊。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在其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丁书文教授作为国内知名中医专家,对其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175.
目的:建立体外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迁移研究的平台,并通过经典名方补阳还五汤对此平台进行适用性验证。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脑胚胎NSCs,利用NSCs放射性迁移、划痕修复动态检测以及Transwell趋化性迁移检测的方法,建立体外NSCs迁移研究平台。利用此平台评价经典名方补阳还五汤(300,600 mg·L~(-1)),有效单体川芎嗪(10,50 mg·L~(-1))以及阳性对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derived factor 1,SDF-1)等对NSCs迁移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放射性迁移系统及Transwell培养上清液中SD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含量。结果:经过不同时间点的观察,放射性迁移、划痕修复动态检测以及Transwell趋化性迁移均可见不同程度的NSCs的迁移;与空白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及川芎嗪能够明显促进放射性迁移体系中NSCs的迁移,还能够显著增加向Transwell下室迁移的细胞数,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P0.01),此外还可显著提高NSCs培养上清中SDF-1,VEGF的含量(P0.01),其中对SDF-1含量上调作用高于VEGF;给予AMD3100预处理后,600 mg·L~(-1)补阳还五汤及10,50 mg·L~(-1)川芎嗪促进Transwell向下室迁移的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该研究建立的NSCs迁移研究平台动态、多维,能模拟不同临床病理生理过程,且经济实用、简便易行,可供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活性筛选之用。  相似文献   
176.
目的:探讨低压缺氧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制成豚鼠哮喘模型,比较正常组、诱发哮喘发作后24h(发作组)、未经任何治疗哮喘豚鼠(对照组)以及低压缺氧治疗哮喘豚鼠(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数目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①皮质醇水平:发作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②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数:对照组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③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EOS浸润减少,肺泡膈间质水肿基本消失,Ⅱ型肺泡上皮增生.结论:低压缺氧治疗哮喘豚鼠后血浆皮质醇水平升高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数目增加,可能是低压缺氧治疗哮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模拟高原缺氧条件治疗哮喘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模拟高原低压舱治疗儿童哮喘提供部分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0%卵蛋白(OA)致敏和5次1%OA诱发复制哮喘豚鼠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哮喘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3组.利用模拟4000m海拔高原条件的低压舱治疗干预,结束后3组均作外周血和BALF中EOS计数以及血清皮质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外周血EOS、BALF中EOS绝对值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压舱组非常显著低于哮喘对照组(P<0.01);哮喘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的BALF中HEOS百分率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压舱治疗组非常显著低于哮喘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和低压舱治疗组的血清皮质醇含量均非常显著地高于哮喘对照组,但低压舱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模拟高原低压舱治疗能使哮喘缓解期豚鼠血清皮质醇升高,进而使其外周血EOS和BALF中EOS减少,有利于预防哮喘复发或减轻哮喘发作症状,可作为临床预防和治疗哮喘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低压缺氧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和激发制成豚鼠哮喘模型,比较正常组,诱发哮喘发作后24小时(发作组),未经任何治疗哮喘豚鼠(对照组)以及低压缺氧治疗哮喘豚鼠(治疗组)的血浆皮质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低密度嗜酸性粒细胞(HEO)以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179.
目的制备抗人MAdCAM-1单克隆抗体(mAb)。 方法以重组人MAdCAM-1胞外区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结果获得10株可分泌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其腹水mAb的效价为3.2×105~1.9×106,mAb的Ig亚类均为IgG1,其中,8株mAb的轻链属κ型,2株为λ型。应用于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表明,正常成人小肠、附睾及前列腺组织中存在MAdCAM-1阳性表达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地研制出抗人MAdCAM-1的mAb,为进一步研究MAdCAM-1在肠道黏膜免疫中的作用提供了有用的试剂。  相似文献   
180.
肝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细胞为机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细胞族,在机体细胞再生调控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认为以肝内胆管系统源性为主的多潜能肝脏干细胞分化群,即可向胆管细胞分化,又可向肝细胞分化。近年来,在现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推动下,有关肝脏干细胞定位、来源、发生、演变、功能及体外培养、鉴定技术等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将近年来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