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正> 早在1929年 Burr 等已经明确指出:没有脂肪,动物就不能生存下去。组成脂肪的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的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简称 EFA),对机体的生理机能、生化过程、皮肤结构及功能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近年  相似文献   
72.
铁是人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不但参加血红蛋白、细胞色素系统及很多重要酶的合成,而且参加氧的代谢、电子转移及很多生化反应;最近几年研究证明,铁对免疫、遗传、智力、癌肿的发生、衰老过程、蛋白质及核酸的合成、能量代谢等生命过程均发挥重要作用。测定铁的吸收、利用、运输、贮存、排泄,检查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血清铁蛋白、运铁蛋白、运铁蛋白两个结合铁位置的络铁状态、血清铁清除率(t1/2)、血浆铁更换率(PIT)、~(59)Fe的利用率及利用曲线、骨髓铁周转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急性脑干缺血与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干的形态结构改变。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脑干缺血模型4小时后再通,不同时间取病变脑干进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缺血4小时和再灌注组可见部分神经元胞质淡染,呈轻度水肿改变。电镜下缺血1小时可见神经元核周质内线粒体轻度肿胀,髓鞘板层局部分离现象,轴突内出现局灶空化;4小时可见个别神经元细胞凋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向腔内形成较多微突起;再灌注后0.5小时和再灌注后1小时神经元核基质空化,局灶性髓鞘分离和轴突空化以及神经元凋亡,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微突减少。结论:超微结构改变随脑干缺血时间增加越明显,特别是线粒体改变更突出,说明能量代谢障碍对脑干缺血时超微结构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脑干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后都存在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74.
铁蛋白在各种生物种系中分布很广,从霉菌到哺乳动物,以至人类各种器官及组织内,都含有这种铁-蛋白质复合物。已从人和动物的肝、肺、心、肾、胎盘、骨髓、胃肠粘膜、脾、血清等很多组织及细胞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75.
很多报告指出,口服避孕药(OCA)可以改变血清铁、铜、锌的含量,也可改变金属蛋白即运铁球蛋白、血浆铜蓝蛋白、α_2~-巨球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并认为金属的变化反映了运输蛋白质的变化。作者选择了19~25岁的妇女22人,14人口服避孕药,试验结果证明,两组铁、铜、锌的吸收率平均都在13.7±12.3、57.4±17.7、及37.8±15.6%之间,无明显差异。OCA者每天吸收的Fe~(59)、Cu~(65)和Zn~(70)分别为每天平均11.5±3.5毫克、1.9±0.7毫克及11.0±3.4毫克,未服OCA者三者的吸收量每天平均值分别为10.3±1.9、2.1±0.7和11.3±3.0毫克,也无显著不同。对血清铁含量、血浆蛋白结合铁(TIBC)、血浆酮蓝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测定的结果,OCA者平均分别为116±28微克%、32  相似文献   
76.
急性铜中毒     
急性铜中毒已有一些报告,印度较多。儿童外源性铜中毒常由于;水源的污染,用结晶硫酸铜治疗烧伤,以及意外的服用。内源性钢中毒, ??对肝豆状核变性的病理生理起一定作用。急性铜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严重的胃肠刺激症状、溶血性贫血、尿少、休克,有些病例死亡。治疗方法也不外口服碘化钾、皮质类固醇、二巯基丙醇(BAL)和青霉胺。本文报告1例18个月的男孩,喝了含3克硫酸铜的溶液,1小时后入院。入院前有呕吐。入院时检查:患儿稍嗜睡,口腔粘膜染成蓝色,衣服上有淡蓝色呕吐物。病人的生命体征、血红蛋白(14.6克%)及尿液分析均正常。用牛奶(刺激缓冲剂)洗胃,直至抽出物没有蓝色。唯血清铜高达1,650微克%,正常幼儿血清铜110~170微克%,超过540微克%时可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数小时后逐渐迟钝,对深部疼痛有反应,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尚无显著异常。于服铜5  相似文献   
77.
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37年 Laufberger 分离出这种含铁的蛋白质、1943年由 Granick 提纯以后,30多年来,对铁蛋白的形态、结构、生物学作用、代谢、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等,进行了大量的、多方面的研究。最近几年,有关铁蛋白分子的超微结构,特别是血清铁蛋白的临床意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铁蛋白的形态及分子结构铁蛋白(ferritin)是一种棕色的含铁蛋白质复合物,它由一个大小一定(外边直径130,中心腔宽60)的多链节连结起来的蛋白质外壳,和一个可容纳4,500个铁原子的核心组成。不含铁的蛋白质外壳称为去铁铁蛋白  相似文献   
78.
铁代谢的临床生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作为医药物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1664年Sydenham用铁剂治疗萎黄病,1831年Blaud最早用二价铁治疗单纯性贫血,1886年Zinffsky证明纯净的马血红蛋白含铁0.335%,Viot(1893)发现大肠有排泄铁的作用。近100年来,世界各国对铁代谢的机理进行了长期专门研究,最近几年又有了突破性进展。本文拟从几个方面介绍用放射性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阳性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产生的效果。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设为PEGFP-N1-HLA-G组;转染空载体PEGFP-N1质粒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设为PEGFP-N1组;相同条件下,未加入空载体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设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各组细胞HLA-G蛋白的表达;各组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中CD4+T细胞混合培养24 h和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比例。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45、CD34和HLA-DR呈阴性表达,CD29、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PEGFP-N1-HLA-G组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PEGFP-N1-HLA-G组细胞在与CD4+T细胞混合培养24 h后,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15.3±1.9)%,在培养48 h后,CD4+CD25+Foxp3+Treg占全部T细胞的(14.3±2.1)%,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HLA-G基因修饰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地在体外诱导CD4+CD25+Foxp3+Treg的产生。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