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13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8-甲氧基补骨脂素合成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甲氧基补骨脂素是我们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经药理实验证明有钙离子拮抗作用。我们以邻苯三酚为原料,对其全合成进行了研究,在考查有关文献条件的基础上,对一些反应进行了工艺改进。  相似文献   
32.
白花前胡中前胡香豆素D和前胡香豆素E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药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根中分到5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及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前胡香豆素D(I),Pd-Ib(II),前胡香豆素E(III),nodakenetin(IV)和scopoletin(V)。其中化合物I和III为两个新化合物,与巳知化合物凯林内酯的化学沟通确定了其绝对构型,其化学结构分别为3'(S),4'(S)-二乙酰氧基-3',4'-二氢邪蒿内酯(I)和3'(R)-惕各酰氧基-4'-酮基-3',4'-二氢邪蒿内酯(III)。化合物IV和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DEPT,1H-1HCOSY和13C-1HCOSY等实验归属了II的碳氢信号。  相似文献   
33.
34.
阅读贵刊1995年第14卷311页“善存治疗银屑病”一文[1]后,深受启发,并进行临床验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银屑病病人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7a±s9a(15~69a);病程8a±7a(0.1~25a);全部病例均为寻常型,其中8例为进展期,22例为静止期,皮损最少的占体表面积15%,最多占70%。治疗方法 善存片(苏州立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70305)1片,po,qd,若服用0.5mo后效果不明显可改为2片,po,qd,经1mo后再按1片po,qd,疗…  相似文献   
35.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根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是一种常用中药,用于抗风湿,抗炎症,祛痰和镇静。作为对五加科(Araliacea)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一部分,作者对从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采集的刺楸根的三萜皂甙进行了研究。本文报道4种新皂甙和三种已知皂甙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将刺楸根的甲醇提取物悬浮在水中,用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萃取。正丁酵提取物进行硅胶层析,最后经重晶或高压液相层析精制,得到7种皂甙:1~7,收  相似文献   
36.
白花前胡化学成分的研究(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令义  裴月湖 《中草药》1993,24(8):401-404
  相似文献   
37.
大戟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孔令义  闵知大 《药学学报》1996,31(7):524-529
从中药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根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羊毛甾醇(I),3-甲氧基-4-羟基反式苯丙烯酸正十八醇酯(II),β-谷甾醇(III),伞形花内酯(IV),2,2′-二甲氧基-3,3′二羟基-5,5′-氧-6,6′-联苯二甲酸酐(V),d-松脂素(VI),槲皮素(VII),3,4-二甲氧基苯甲酸(VII)和3,4-二羟基苯甲酸(IX)。其中II和V为两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VI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的木脂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8.
白花前胡中白花前胡甙和Pd-C-I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白花前胡(Peucedanum,praeruptorum)根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Pd-C-I(I),白花前胡甙(II),香草酸(III),没食子酸(IV),nodakenin(V),rutarin(VI)和isorutarin(VII)。II为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4-O-β-D-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丙酮,命名为白花前胡甙。I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得的线型二氢吡喃香豆素类化合物,这对前胡属植物化学分类学有一定意义。还利用2DNMR纠正了文献中关于化合物I和VII的个别碳信号归属的错误。  相似文献   
39.
三萜皂甙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本文主要对近十年来三萜皂甙的药理研究作一简要综述。内容包括三萜皂甙对代谢、免疫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菌、抗炎、抗癌、溶血、细胞毒和毒性作用。并介绍了已知的三萜皂甙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40.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鉴定了复方酸枣仁汤中的化学成分.实验采用Zorbax-C18色谱柱,二元线性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并与电喷雾离子阱质谱联用,根据负离子模式下的分子量与裂解规律,通过与文献及部分对照品的比对,推测化合物可能的结构.首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法测定酸枣仁汤中化学成分及其在大鼠血浆中的吸收代谢成分,对进一步研究复方酸枣仁汤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