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13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卡瓦胡椒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卡瓦胡椒的活性成分、质量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技术三个方面对其质量评价研究进行了综述。卡瓦胡椒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最畅销的植物药之一,用于焦虑症的治疗,具有无成瘾性、耐受性好等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补骨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手段进行分离,运用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1),补骨脂素(psoralen,2),补骨脂定(psoralidin,3),补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4),补骨脂二氢黄酮(bavachin,5),大豆苷(daidzin,6)和尿嘧啶(uracil,7).结论: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补骨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补骨脂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补骨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于段进行分离,运用UV、IR、^1H 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1),补骨脂素(psoralen,2),补骨脂定(psoralidin,3),补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4),补骨脂二氢黄酮(bavachin,5),大豆苷(daidzin,6)和尿嘧啶(uracil,7)。结论: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补骨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王辉  杨蕾  孔令义 《中草药》2020,51(16):4208-4216
目的研究传统中药米仔兰Aglaiaodorata中洛克米兰醇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及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MTT、细胞克隆形成、EdU染色和CFDA染色方法考察洛克米兰醇对HepG2细胞的抗增殖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洛克米兰醇对HepG2细胞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洛克米兰醇对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洛克米兰醇可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增殖。同等浓度下洛克米兰醇抗HepG2细胞增殖的效果好于阿霉素,而对正常肝细胞(L02)的毒性弱于阿霉素。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洛克米兰醇给药48 h能够诱导HepG2细胞G_2/M期细胞周期阻滞,但不诱导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研究发现该化合物抑制调控G_2/M周期相关蛋白cdc25C、cdc2和cyclin B1的表达并且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对其机制深入研究发现,ERK抑制剂(U0126)可以部分逆转洛克米兰醇对HepG2的抗增殖和G_2/M周期阻滞及其抑制蛋白cdc25C和cdc2表达的效果。结论洛克米兰醇在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效果和对正常肝细胞的选择性方面优于阿霉素。洛克米兰醇能够通过过度活化ERK,从而引起HepG2细胞G_2/M周期阻滞而达到抗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5.
1997年之前 ,河北省无恙虫病病例报告。 1997年秋季 ,该省某县的一个山村发生一起不明原因发热疾病流行 ,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证实为恙虫病流行 ,这是河北省首次发现恙虫病病例 [1 ] ,次年进行了疫源地的调查 ,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1 病例诊断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外斐氏实验 OXk血清效价≥1∶ 16 0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 Ig M阳性或双份血清 Ig G抗体效价4倍增长。2 宿主与媒介调查收集当地地理、气候、植被等资料 ,在恙虫病流行期 ,每月 2次对现场的传播宿主与媒介进行调查。动物宿主调查内容包括鼠种、鼠密度及感染…  相似文献   
16.
栽培毛喉鞘蕊花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维威  孔令义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6):2060-2062
目的:对栽培品种毛喉鞘蕊花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溶剂提取,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IR,~1H-NMR,~(13)C-NMR等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成分,分别为细胞松弛素B(1),N-benzoyl-L-phen ylalaninol(2),3,6-dibenzyl-2,5-dioxopipemzjne(3),2-呋喃甲酸(4),香草酸(5),loljolide(6),福斯可林D(7).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HPLC-MS3分析心叶淫羊藿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叶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MS3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心叶淫羊藿有效部位中鉴定出9个化合物。结论:HPLC-MS3能简单、快速地分析心叶淫羊藿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8.
尹永芹  罗建光  孔令义 《中草药》2007,38(4):508-510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为旋花科甘薯属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资源丰富。甘薯性微凉,味甘、涩,有补中、生津、止血、排脓之功效。近年来的一些实验研究证明,甘薯具有一定的抗糖尿病作用,同时还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课题组对巴西甘薯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为比较国产甘薯和巴西甘薯化学成分的差异,寻找巴西甘薯的替代资源提供依据,本实验对国产甘薯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国产甘薯块茎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经反复硅胶等柱色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木栓酮(friedelin,Ⅰ)、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Ⅱ)、β-谷甾醇(B—sistosterol,Ⅲ)、东莨菪素(scopoletin,Ⅳ)、咖啡酸十八烷酯(octadecyl caffeate,Ⅴ)、枸橼苦素(citrusin C,Ⅵ)、2,3,4,9-四氢β-咔啉-3-羧酸(2,3,4,9-tetrahydro-1H—pyrodo[3,4-b]indole-3-carboylicacid,Ⅶ)和2,4-二羟基苯丙烯酸(2,4-dihydroxy cinnamic acid,Ⅷ)。此8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大高良姜的根茎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UV、IR、^1H—NMR13C—NMR、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4-[(E)-3-hydroxyprop-1-enyl]phenylacetate(1),反式对羟基桂皮醛乙酯(2),5-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3-heptanone(3),7-(4″-hydroxy-3″-methoxy—phenyl)-1-phenylhep-4-en-3-one(4),[1′S]-1′-乙酰氧丁香酚乙酯(5),反式对羟基桂皮醛(6),对羟基苯甲醛(7),1-(4-hydroxyphenyl)propan.1-one(8),高良姜素(9),trans—P—coumaryl diacetate(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是首次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化合物3和4是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双苯庚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丝毛瑞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丝毛瑞香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双白瑞香素(1),瑞香新素(2),5′-去甲氧基瑞香新素(3),(-)-双氢芝麻素(4),丁香树脂酚(5),芥子醛(6),edgeworin(7),edgeworthin(8),(-)-epinortrachelogenin(9)和落叶松脂醇(10)。结论化合物9为首次从瑞香科植物中分离所得,其余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