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目的:比较毫火针针刺高应力点与常规穴针刺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为针刺治疗髌骨软化症提供更佳的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28例)与常规针刺组(32例)。毫火针组按症状、触诊、影像学表现三步定位法,选取高应力点5~6个,予毫火针针刺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常规针刺组常规针刺犊鼻、膝关、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SA)疼痛评分和患膝髌骨倾斜角(PTA)、外侧髌股角(LPA)变化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SA疼痛评分、PTA与LPA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毫火针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VSA疼痛评分、PTA与LPA角度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毫火针组有效率为92.9%(26/28),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7.5%(28/32,P0.01)。结论:毫火针针刺高应力点治疗髌骨软化症患者能较好改善髌骨软化症临床症状并恢复髌骨生物力学结构。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血清Ca^2+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患者血清Ca^2+含量的变化。结果张力平衡针法有效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并对血清Ca^2+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状态痉挛状态,并提升患者血清Ca^2+的含量。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针灸学》教学中,如何解决经络循行抽象难讲、腧穴特异功能难明、刺灸补泻手法难显、治病机理玄妙难释等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实践。课题组在吸取最新针灸临床、实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突出传统针灸学理论精髓、体现针灸现代科学内涵的针灸学四特性教学法,即经络内容教学。它能充分展现循行路线客观存在的动态特性,腧穴内容教学能验证腧穴功能的相对特异性特性;刺灸法内容教学能体现针法灸法补泻手法参数的差异特性;针灸治疗内容教学能反映针灸治疗的科学特性。将四特性教学法引入到《针灸学》教学中后,使得抽象难讲的经络循行一目了然,功能难明的腧穴特性得以佐证,手法难显的刺灸补泻客观呈现,玄妙难释的治病机理诠释尽然。  相似文献   
54.
《内经》"开阖枢"是对六经气化功能的形象比喻,说明六经之间生理、病理及内在联系。现代医家通过对中医古典医籍及现代文献的分析,发现手足同名经脉之间以及脏腑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即手足同名经之间具有"同气相应""同气相求"的相通关系;而脏腑之间除了常规的表里属络关系,还具有别通关系。两者与"开阖枢"关系密切,是"开阖枢"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对指导临床针刺镇痛选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探寻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形成的学术源流,总结归纳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特色,以便更好地继承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的学术精髓,促进湖湘五经配伍针推学术流派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三伏、三九穴位贴敷对不同体质成人反复感冒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反复感冒患者按体质分为4个区组,每区组内再随机分为三伏+三九组及单纯三伏组.两组均穴取大椎、肺俞、天突、膻中、中府、肾俞,三伏+三九组于2010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或第2天及2010年冬季的一九、二九、三九第1天或第2天进行穴位贴敷;单纯三伏组仅于2010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或第2天进行穴位贴敷.分别于2010年三九贴敷前及2011年三伏贴敷前随访,以发病次数、发病时症状评分为观察指标,评定两组疗效.结果:(1)两组在三伏后半年内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患者的发病次数均明显减少,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均P<0.01),且均优于痰湿质患者(P<0.01,P<0.05);痰湿质患者仅临床症状评分降低(P<0.01).(2)三伏+三九组三九后半年4种体质患者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1);而单纯三伏组的发病次数和症状评分均回到治疗前水平.(3)三伏+三九组三九后半年在减少发病次数、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优于单纯三伏组(均P<0.01).结论:三伏及三九贴敷对不同体质成人反复感冒的发病次数及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三伏贴敷结束半年后继续给予三九贴敷,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7.
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朝坚  李金香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2007,27(12):889-891
目的:探寻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西药组各40例。刺络组采用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西药组采用口服利尿药,分别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刺络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0%,刺络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水肿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压之凹陷、皮肤湿冷、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肢体瘫软、气短乏力、舌质暗淡、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电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手少阴心经"神门"、督脉"水沟"以及足少阴肾经"照海"对大脑中动脉梗阻(MCAO)大鼠的干预效应及对心脑细胞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心包经、心经与心脑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内关组、神门组、水沟组、照海组、模型组及正常组,每组8只,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各穴位组分别在造模后每12h电针治疗1次,共治疗5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及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及Bax、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脑组织细胞凋亡百分比、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均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内关组、神门组心、脑细胞凋亡百分比均不同程度减少(P0.01,P0.05),水沟组脑细胞凋亡百分比减少(P0.05);内关组、神门组、水沟组脑组织Bax的表达减少(P0.05),Bcl-2的表达增高(P0.01,P0.05);内关组心肌Bax的表达减少(P0.05),内关组、神门组心肌Bcl-2表达增多(P0.01,P0.05)。与照海组比较,内关组心、脑细胞凋亡指数、Bax表达均减少(P0.01,P0.05),神门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指数减少(P0.05);内关组、水沟组脑组织Bcl-2表达高于照海组(P0.05),内关组、神门组心肌Bcl-2表达高于照海组(P0.01,P0.05)。结论:脑缺血损伤继发心肌损害提示脑病及心,脑心二者之间具有密切的病理相关性。而针刺心包经、心经可较好地抑制脑心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电针手厥阴心包经穴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心包经组27例、Sham组27例。心包经组电针心包经穴(天泉、曲泽、内关、大陵),Sham组电针同节段非经非穴点,以电针前后大脑各动脉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参数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心包经组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较电针前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在改善MCA的Vp方面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的Vp、Vm、Vd、PI、RI及S/D各指标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穴可促进MCA的血流速度,改善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60.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薇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2005,25(3):214-216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梗死患者(RCI)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CI患者82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与传统针法进行对照,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1和sICAM-1、sVCAM-1含量的变化.结果RCI患者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sICAM-1、sVCAM-1均与IL-1呈正相关(r=0.743,P<0.001;r=0.862,P<0.001).两组对3项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张力平衡针法组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可能与降低IL-1及sICAM-1、sVCAM-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