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腰痛穴针刺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腰痛穴针刺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144例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腰痛穴针刺组、推拿组与结合组,三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方法治疗,观察三组在治疗1周与1月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经过Ridit分析,三组有显著性的差异(P=0.028),两组间比较,推拿组与腰痛穴针刺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组与腰痛穴针刺组、推拿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腰痛穴针刺与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一种防治肩背部肌筋膜炎的功能锻炼方法。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治疗120例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47.0±12.0)岁;病程平均为(14.1±12.0)个月。治疗组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3.7±9.9)岁;病程平均为(16.4±13.4)个月。两组分别采用推拿与推拿合吊单杠锻炼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疗效。随访6~2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患者疼痛、肩背沉重感、条索状改变、压痛、肩背功能5项指标的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这5项指标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在肩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中加入吊单杠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坚持锻炼又可以起到较好地预防复发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3.
腕踝针合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因腰部失重、用力不当或超负荷的情况下,突然使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损伤或脊柱小关节发生错位,起病突然疼痛难忍,用药也不能马上缓解,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如不及时治疗又可转变为慢性腰痛,容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寻找一种快速缓解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出现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3组:A组31例,行抗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与止痛治疗,包括口服乐力钙胶囊、阿法骨化醇片、仙灵骨葆胶囊与曲马多胶囊,肌注...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06-2010-06我院门诊诊治颈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枕颌带牵引与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的颈椎曲度、颈部残障指数(NDI)与生存质量(SF-36)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颈椎曲度、NDI与SF-36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颈椎曲度、NDI和SF-36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均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曲度、NDI和SF-3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6.
内窥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内窥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 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内窥镜组14例,行椎间盘镜(MED)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TLIF);开放手术组21例,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PLIF).两组患者均同时采用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镇痛药剂量、术后卧床时间.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JOA评分(15分法)和汉化版Oswestry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CODI)对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功能状态进行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P>0.05),内窥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所需镇痛药剂量和卧床时间以及术后腰痛VAS评分均明显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35例患者均获1年随访,两组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窥镜组CODI指数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椎间盘镜下TLIF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少、功能恢复较好,是目前治疗RLDH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上颈段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上颈段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枕颌带牵引与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与疼痛评分,并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的颈部残障指数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的颈部残障指数评分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的颈部残障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上颈段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上颈段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上颈段颈型颈椎病患者5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1例),分别采用枕颌带牵引与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治疗,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与疼痛评分,并观察治疗6个月前后的颈部残障指数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的颈部残障指数评分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治疗组的颈部残障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个体化颈椎刚柔保健枕防治上颈段颈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热敏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与传统艾灸法对比。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传统艾灸组各60例。热敏灸组在头、颈肩部及上肢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穴,实施灸疗,每日1次;传统艾灸组施温和灸夹脊穴、百会、风池、天柱、大椎、至阳、肩井、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等穴位,每日1次。疗程均为7天。疗程结束及3个月后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经治疗1个疗程后,热敏灸组显愈率为65.0%,有效以上者52例3个月后随访显愈率为69.2%;传统艾灸组治疗1个疗程后显愈率为48.3%,有效以上者43例3个月后随访显愈率为44.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7天后的疗效及3个月后随访疗效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热敏灸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疗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0.
颈型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因其发病率高、治疗效果较差而成为医学界受关注的问题之一.2006年8月~2008年9月,作者采用壮骨伸筋胶囊口服合功能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并与枕颌带牵引治疗作对比,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