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对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开展大骨节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高小学生大骨节病知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阿坝州3所小学3个年级的3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2所学校入干预组,1所入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两组干预前、后大骨节病知识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小学生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33.5%,对照组总知晓率提高了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影响智力"以外,干预组小学生知识条目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其中13个条目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小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其大骨节病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2.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e proteins,BMPs)是一类生长分化因子家族,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与相应感受器结合会产生一系列BMP反应基因的信号表达和转录,诱导间质细胞分化为骨或软骨。而BMP结合蛋白(如noggin,chordin,DAN)和细胞外基质、xTsg(twisted gastmlation)基因,分别作为BMP活性对抗物和增效剂,决定着BMPs与相应感受器结合后引发的生物反应的强度。例如无noggin鼠体内,由于BMPs持续无节制的作用,关节形态发生存在缺陷。因此,在骨与软骨的形态发生过程中,BMPs及其结合蛋白共同有机调节着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等个个动态环节;而且它们对病变(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软骨缺损后的软骨再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BMPs及其相关结合蛋白在骨与软骨形态发生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贲门息肉的发生与胃食管阀瓣(gastroesophageal flap valve,GEFV)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49例贲门息肉患者(贲门息肉组)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根据倾向性评分匹配同期相同例数的非贲门息肉患者(非贲门息肉组)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内镜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贲门息肉组与非贲门息肉组各296例患者,两组在吸烟、反酸、烧心、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炎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与非贲门息肉组相比,GEFV Ⅱ级患者(OR=3.046,95%CI:2.100~4.419,P<0.001)与GEFV Ⅲ级患者(OR=4.202,95%CI:2.299~7.681,P<0.001)发生贲门息肉风险增加。且与非贲门息肉组相比,GEFV异常患者发生贲门息肉风险增加(OR=2.822,95%CI:1.615~4.931,P<0.001)。GEFV异常与贲门息肉部位相关(χ2=22.169,P=0.003),与贲门息肉大小、数目、形态、周围黏膜肠化及上皮内瘤变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贲门息肉的发生与GEFV相关,GEFV异常患者更容易发生贲门息肉。  相似文献   
24.
我院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共收治严重胫骨开放骨折伴软组织广泛缺损 15例 ,通过早期处理获得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13~ 5 9岁 ,平均 3 3 6岁。按Gustilo[1] 分型 ,ⅢA型 3例 ,ⅢB型 12例。受伤至清创时间 1 5~ 8h ,平均 4 5h。1 2 治疗方法 均行清创术 ,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彻底清除无生命组织及污染和捻挫的软组织 ,反复冲洗并应用抗生素 ,利用骨折部周围软组织缝合覆盖骨组织及内固定物 ,视张力大小 ,采用大间距松弛缝合 (其中 1例缝合时张力过大 ,采…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脉络舒通颗粒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tTK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方法216例接受单侧 TKA 的患者入院时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脉络舒通颗粒、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至术后2周.选择临床症状、凝血及鸡尾酒监测指标、超声探查、肺栓塞(PE)发生率、副作用为对比依据,比较脉络舒通、低分子肝素及利伐沙班预防 TKA 术后 DVT 的疗效.结果3组药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脉络舒通组小腿肿痛及皮肤瘀斑发生率最低,纤维蛋白原升幅脉络舒通组与低分子肝素相当,利伐沙班组升幅最小.基于下肢超声及鸡尾酒监测的筛查,脉络疏通与低分子肝素钙组 DVT 发生率均为4.17%(3/72),略高于利伐沙班组2.78%(2/72).各药物干预组及总体 PE 发生率均为1.39%(1/72,3/216),无致命性 PE 发生.结论对于 TKA 术后 DVT 的预防,脉络舒通给药方便,副作用小,疗效安全可靠,能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与物理预防联合应用可以替代传统的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26.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集中于对皮肤坏死、肌腱的修复作用,对半月板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血管向损伤半月板的白区生长及半月板白区愈合。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左后肢或右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条后肢作为对照组,均建立半月板后角损伤模型,实验组关节内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术后1,3,6,12周切除半月板,制作切片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丰富,并且有透明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实验组的软骨层明显较对照组厚。术后12周,实验组软骨层出现成骨基质和成骨细胞。结果提示术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了血管的发生,从而促进损伤区的修复;但晚期随血管的长入,促进了软骨内化骨,损伤了已修复的软骨层。  相似文献   
27.
目的:在产科实施完善的健康教育,增强孕产妇的认知水平,提高围产期的保健质量。方法:对不同时期的孕产妇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结果:通过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减少了产前、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了产褥期感染率,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了产妇的心理健康和新生儿的健康。结论:健康教育在产科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正>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多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其发生率为1%~4%,严重影响预后[2]。其中大部分感染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3]。相比之下,真菌感染比较罕见,但其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4]。  相似文献   
29.
目的:构建表达CD19 的二代CAR-NK-92 细胞系,探讨其对CD19 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构建表达CD19-CAR基因的载体并包装慢病毒颗粒,感染NK-92 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率,并进一步分选阳性细胞,Western blotting 检测CD19-CAR 在NK-92 细胞中的表达;以CD19 阴性骨髓瘤细胞U-266、CD19 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ARH-77 和HS-Sultan 细胞为靶细胞,以CD19CAR-NK-92 为效应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杀伤实验中存活肿瘤细胞的绝对数量并计算杀伤率。结果: 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pLVX-CD19-CAR并包装病毒颗粒,感染NK-92 细胞后CD19CAR-NK-92 细胞纯度高于90%;Western blotting 分析显示CD19-CAR已经成功表达在NK-92 中。CD19CAR-NK-92 对ARH-77[ (70.10±1.86)% vs (1.95±0.63)%,P<0.01]和HS-Sultan[ (74.98±1.60)% vs(0.58±1.49)%,P<0.01]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ZsGreen-NK-92 细胞,对U266 的杀伤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CD19CAR的NK-92 细胞系,其对CD19 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0.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集中于对皮肤坏死、肌腱的修复作用,对半月板的影响研究甚少.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否促进血管向损伤半月板的白区生长及半月板白区愈合.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选择左后肢或右后肢作为实验组,另一条后肢作为对照组,均建立半月板后角损伤模型,实验组关节内注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术后1,3,6,12周切除半月板,制作切片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实验组较对照组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丰富,并且有透明软骨细胞出现.术后3周,实验组的软骨层明显较对照组厚.术后12周,实验组软骨层出现成骨基质和成骨细胞.结果提示术后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了血管的发生,从而促进损伤区的修复;但晚期随血管的长入,促进了软骨内化骨,损伤了已修复的软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