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首。《内经》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概括地说,汗法是通过解表发汗的方法,使邪从汗解,而疾病乃愈。祖国医学又认为:发汗以阳气为运行,以阴血为基础。如仲景治无汗表实之伤寒,以麻黄开腠逐邪,亦即宣达阳气之意:用桂枝旺盛血行,亦即鼓动阴血使之发汗之意。《内经》还要言不繁地指出:“阳加于阴谓之汗。”又云:“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譬犹烈日当空,阳亢已极,必得地气上升,油然作云,才能天气下降,沛然作雨,即阴阳和然后雨泽降的意思。中医对汗法的应用颇广,在临床上必须明确邪气之微甚,正气之虚实,始可探本穷源,一汗而解。试观古方中凡属风寒,必用麻桂:而一见烦渴,便兼用石膏:又如见温热则用银翘、桑菊,见湿郁则用羌防  相似文献   
12.
黄连阿胶汤,是张仲景制定的著名方剂,为治疗伤寒、温病、杂病等常用。对其主治范围和临床运用,个人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兹述如下。《伤寒论》在论述少阴病时明确指出:“脉微细,但欲寐”(281条);而在黄连阿胶汤主治病症中却提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303条)。两者既同隶于少阴病,为什么病症截然两端?其实并无矛盾,因为少阴心肾为水火之脏,病症有寒化、热化两途。从寒化,则阴盛阳衰,故“但欲寐”;从热化,则阴虚阳亢,故“不得卧”。是故虽同为少阴病,而症有各异也。  相似文献   
13.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两条,历代注家,大都随文解释,未有异议。惟近人时逸人氏所著《时氏内经学》中曾提出“二者对易为宜”之  相似文献   
14.
曹仁伯,名存心,江苏常熟县人,生于清·乾道年间(1767~1834年)。曹氏治医,博采众长,学验俱富,其治疗内科杂病,尤有不少独到之处,从游门下弟子有数十人,远及琉球,誉满海内。最近,我们读曹氏《继志堂医案》,深感其辨证识病功夫之深,选方用药变化之巧,足资后学取法。清·柳宝诒评论曹氏医案,称其“审证的确,用药精当,有以匙勘钥之妙”,洵非虚语。现将我们读后对曹氏某些学术经验的肤浅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尿瀦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称为“癃閉”。素問“宣明五气論”:“膀胱不利为閉;不約为遗尿。”医宗金鑑:“膀胱热結为癃閉。”其症小便不通,胀滿不舒,甚则片刻难安。根据內经“标本論”:“小大不利,治其标,”必须首先使之小便通利,才可使其他症狀,趋向好轉或全癒,西医用导尿方法,虽能使小便从导尿管而出;但連续导尿,患者很感痛苦,有时亦不能使人滿意。考之古今針灸文献,有很多治疗本病的記載。如“甲乙经”:“胞轉不得溺,关元主之”;“針灸大成”:“小便不通:阴谷,阴陵泉”;針灸集成“内景篇”:“小便癃閉:阴陵泉”;“中国針灸学”:“膀胱压縮肌麻  相似文献   
16.
医案是中医临证的记实,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资料。认真撰写好医案,搞好医案的整理工作,对提高病史质量,总结和交流中医学术经验,推动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医话拾零     
一、太阳转少阴证《内经》云:“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因太阳本寒而标阳,太阳之所以卫外而为固者,全赖于卫气。卫气虽为中焦水谷之悍气,而实根源于下焦肾中一阳之真气,此气盛则卫外之气充沛,太阳开合有权而无厥脱之变。倘少阴真阳不足或发汗太过,则恶寒发热之太阳病,往往变为无热恶寒之少阴病,所谓“实则太阳,虚则少阴”。兹举病例以证之。  相似文献   
18.
罗天益,字谦甫,元·真定人(约生活于1220~1290年左右),是补土派代表李东垣的弟子。从东垣学医十余年,深得其师所赏识,李氏临终时,曾将手著交付与。罗氏自撰《卫生宝鉴》(以下简称《宝鉴》)一书,就是采摭李氏的精华,益以诸家之说,结合自己的临证心得,撰著而成。罗氏治医,针灸与药物并重,而对于针灸方面,造诣颇深。他不但全面继承了东垣补土派的学说(包括东垣针法),还汲取其师叔张  相似文献   
19.
发汗与利小便,是中医治疗水肿病的重要方法。《金匮·水气病篇》云:“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笔者以为仲景此语,乃是示人以“因势利导”之意,我们不能机械地以腰之上下,作为“发汗”与“利小便”二种治水方法的应用区别点。据笔者实践体会,发汗与利小便二法并施,对急  相似文献   
20.
①穴位选擇:主穴:天突、鳩尾、合谷、足三里、太冲。次穴:內关、气海、上院、巨闕。主穴全部使用,次穴酌情增加。②操作方法:取仰臥位。針剌穴位,由上而下,順序进針。刺天突穴时,先垂直刺进一,二分,將針柄豎起,針尖斜向下方,剌入約3—8分;針鳩尾穴,針尖向下成45角度,斜针刺入,約8分—1寸;針合谷,針尖微向上;余穴均直剌。其深、淺度以得气情况,灵活掌握,务使产生痠麻(廣長)重的感覺爲度。手法除天突、鳩尾穴外,一般約用較強刺激,行捻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