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茶多酚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前列腺癌PC-3M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与实验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P对PC-3M细胞增殖的影响;吖啶橙/溴化乙锭染色法观察诱导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TT法示实验组对PC-3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细胞染色法示实验组凋亡率增高;流式细胞术显示细胞阻滞于G1期,增殖指数降低;RT-PCR与Western blot示Caspase-3基因转录与翻译上调,上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茶多酚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促进凋亡作用,与上调caspase-3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2.
Kallmann综合征(Kallmann's syndrome,KS)是一种先天性促性腺功能低下和嗅觉缺失联合出现的病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遗传病,常伴有一些其他神经病学症状及躯体发育缺陷.其最主要的特点为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的性腺减退症,嗅觉减退或丧失,身体发育不全,第二性征不明显.临床对其致病基因的了解十分有限,尚无根治措施,主要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和雄性激素治疗.如不规范诊治,甚至误诊误治,造成男性不育.本文对近两年来于我院诊疗的36例KS患者进行总结,研究探讨KS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5-氟尿嘧啶腹腔内缓释化疗的家兔门静脉血药浓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5-氟尿嘧啶(5-FU)腹腔内缓释化疗后家兔门静脉血中的药物浓度。方法:以家兔为模型分别行5-FU静脉化疗、腹腔化疗和缓释化疗,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门静脉血中的5-FU浓度。根据各组门静脉血浓度-时间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缓释化疗组家兔门静脉血药浓度最高值出现在给药后2h左右,达0.82μg/ml,但持续时间较长,且随时间延长门静脉血药浓度变化较小,在给药16d后仍可测出。腹腔化疗组给药后15min门静脉血5-FU浓度达20.67μg/ml,但持续时间短,24h后浓度极低。AUC静脉组=21.57(μg/ml·h),AUC腹腔组=42.85(μg/ml·h),AUC缓释组=70.08(μg/ml·h)。结论:5-FU腹腔内缓释化疗延长了门静脉血中有效浓度的持续时间,增强了对肝脏的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救治的全过程分阶段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与转运、院内急救与复苏、急诊手术与ICU监护、计划性再手术等不同阶段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的救治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在急救及转运过程中死亡,余82例术前初步复苏成功,获得救命性手术治疗。其中2例在术中大出血死亡,4例在后期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76例治愈。结论 将损害控制外科技术贯穿应用于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患者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25.
自1998年Longo报道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stapled haemorrhoidectomy或procedure for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以来,对于临床治疗棘手的Ⅲ、Ⅳ期脱垂性内痔和直肠黏膜脱垂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于2003年7月~2006月7月施行PPH手术36例,现结合文献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22~72岁,平均45.6岁。病程1~25年。其中Ⅲ期痔29例,Ⅳ期痔7例。伴直肠黏膜脱出的3例,肛瘘6例,血栓2例,肛裂2例,外痔2例。1.2方法1.2.1术前准备术前晚和术晨用甘油灌肠剂灌肠,无需清洁洗肠。术前进行肛门镜或电子结…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LACAT1在结直肠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starBase分析TCGA数据库中lncRNA BLACAT1分别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分别检测1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HT-29、LoVo、HCT116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FHC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筛选lncRNA BLACAT1高表达细胞系;敲低lncRNA BLACAT1验证对高表达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starBase在线预测与lncRNA BLACAT1靶向作用的基因,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starBase分析lncRNA BLACAT1与作用基因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检测lncRNA BLACAT1作用靶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和结直肠癌患者检测结果均表明癌组织中lncRNA BLACAT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P<0.001);敲低lncRNA BLACAT1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01);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及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ncRNA BLACAT1与LEMD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LEMD1是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lncRNA BLACAT1上调LEMD1的表达,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P<0.001)。结论 lncRNA BLACAT1靶向LEMD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27.
正膀胱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其侵袭能力较强,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易复发且伴有向肌层浸润性发展可能[1,2]。因此,目前亟待探索膀胱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方法治疗膀胱肿瘤的方案,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TRIM44(Tripartite motif-44,三重基序蛋白-44)是TRIM家族的一员[3],已有研究发现TRIM44在多种肿瘤的过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5-氟尿嘧啶(5-FU)腹腔内缓释化疗对H22腹水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昆明种实验小鼠腹腔内注射0.2 ml H22腹水瘤细胞悬液(含癌细胞4×106)制备腹水瘤小鼠模型.成模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化疗组、缓释化疗组和缓释对照组4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普通5-FU、5-FU缓释剂以及缓释对照品.观察各组小鼠的生存期;流式细胞仪测定腹腔注射后第9、12天各组小鼠腹水瘤细胞的凋亡率,计算增殖指数;腹腔注射后第12天电镜观察各组腹水瘤细胞涂片.结果:腹腔化疗组小鼠平均生存期低于缓释化疗组[(13.7±1.7) d vs (15.3±2.0) d, P<0.05],但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缓释对照组(P<0.05),而后两者无显著差异.实验第9天,腹腔化疗组小鼠腹水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缓释化疗组(16.5±1.7 vs 8.1±0.9,P<0.05),而第12天缓释化疗组明显高于腹腔化疗组(10.1±1.3 vs 7.6±0.8,P<0.05).实验第9、12天,腹腔化疗组和缓释化疗组瘤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缓释对照组(P<0.05),后两者无显著差异.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腹腔化疗组和缓释化疗组腹水瘤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而对照组瘤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5-FU腹腔缓释化疗较腹腔化疗延长了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对腹腔内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较持久.  相似文献   
29.
<正>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乳腺癌关联最紧密的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HER-1)、HER-2、HER-3、HER-4,在25%~30%的乳腺癌中发现HER-2基因扩增及其蛋白的过度表达,HER-2在卵巢癌、胃癌、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膀胱癌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人们一直认为 CD34是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 ,但近一段时间这一观点受到许多学者的挑战 ,为此探讨了造血干细胞 CD34抗原表达的特点。方法 :自 10~ 12周龄雄性 C5 7BL /6 - L y- 5 .1鼠 (供者 )取骨髓或经静脉注射五氟尿嘧啶 (5 - FU) 15 0 m g/kg,48h后再取骨髓 ,分离出 L in- c- kit Sca- 1 CD34-细胞 (CD34-细胞 )和 L in- c- kit Sca- 1 CD34 细胞 (CD34 细胞 ) ,在 IL- 11和steel fator(SF)条件下观察体外培养效果 ;以 10~ 14周龄全身照射 85 0 Gy的雌性 C5 7BL /6 - L y- 5 .2鼠作为受者 ,把供者的 CD34- 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